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篇
农学   71篇
基础科学   4篇
  7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65篇
畜牧兽医   1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选育高油高产、多抗、广适性的大豆品种,采用分子设计与杂交育种结合的方法育成了大豆新品种‘合农85’,2017、2018年分别由黑龙江省和国家审定推广。该品种百粒重22~25 g,油分含量22.60%,蛋白质含量38.40%;中抗SCSH和SMVⅠ号株系,抗Phytophthora sojae;在北方春大豆区属中早熟品种;省级品种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20.8 kg/hm2,较对照‘合丰55(合交02-69)’增产12.6%,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64.6 kg/hm2,较对照‘合丰55(合交02-69)’增产12.0%;国家品种试验,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087.0 kg/hm2,较对照平均值A和‘合交02-69’平均增产9.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187.5 kg/hm2,较对照‘合交02-69’增产8.1%。结果表明,该品种的选育不仅为油用大豆生产提供了新品种,同时也为高油大豆育种及资源利用探索了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2.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此研究采用回交育种方法,以合丰35为母本,与合交95-1101(合丰34×合丰35)为父本配制组合育成了合丰50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2.57%,蛋白质含量37.4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6.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4.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0.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7.4%;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55.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6.3%,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审定品种。结果表明,合丰50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83.
为了明确不同栽培因子对‘绥杂7号’产量影响的综合效应,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建立了栽培密度、施肥量、播种日期与粒用高粱‘绥杂7号’产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DPS统计软件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建立的回归模型为:Y=8218.18312-446.78324X12-287.68422X22-567.34494X32。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施肥量、播期3因子对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播期密度施肥量,对密度与肥料、密度与播期、肥料与播期之间的交互效应分析得出:以上两两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效应。模型经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到’绥杂7号’获得7330 kg/hm2以上产量的栽培因子组合方案为栽培密度17.154~18.846万株/hm2,施肥量为211.8~150.7 kg/hm2,播种日期为5月7号—5月12号。  相似文献   
84.
为选育高产优质、抗灰斑病、产量较对照增产5%以上、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的的菜用芽豆品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以北丰11为母本、Dekabig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特用大豆新品种合农198。该品种于2022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黑审豆20220045),需≥10℃活动积温2400℃左右。  相似文献   
85.
根瘤菌与微肥对大豆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大豆生产过程中根瘤菌和微肥的合理使用,采用根瘤菌、微肥、根瘤菌+微肥、对照4个处理,在大豆苗期(V3)、盛花期(R2)、盛荚期(R4)、满粒期(R6)对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在大豆成熟期对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根瘤菌和微肥的使用在大豆不同生育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豆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产量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独施用根瘤菌、单独施用微肥或根瘤菌和微肥同时施用均可提高大豆产量,与对照相比根瘤菌+微肥处理产量为2 643.07kg·hm~(-2),在各处理中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增产26.02%;根瘤菌处理增产18.33%;微肥处理增产21.73%。  相似文献   
86.
为了明确干旱对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选用1985s-2005s期间育成的5个代表性大豆品种为试材,在开花期设置了轻度胁迫(田间最大持水量55-60%),重度胁迫(田间最大持水量35-40%)和正常水分管理(田间最大持水量75-80%),对光合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强度的增强,不同年代品种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之间下降趋势存在差异。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品种育成时间的推移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降低百分率等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除重度干旱条件下单株叶面积下降百分率与年代相关不显著外,其它性状降低百分率与品种育成年代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从单株叶面积、叶色值、净光合速率和单株粒重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随着品种的遗传改良,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的抗旱能力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根瘤菌对大豆生长的作用,以大豆品种合丰55为材料,研究施用根瘤菌对大豆植株叶片氮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对大豆叶片氮素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影响,能够显著提高植株高度和籽粒蛋白含量,根瘤菌+促菌剂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33.87%;单独接种根瘤菌处理比对照增产23.14%。  相似文献   
88.
以高油抗线虫专用大豆品种舍丰52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及播种密度对大豆油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丰52的产量随施肥水平提高和密度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施肥水平(F=49.118* *)的影响作用大于密度(F=9.119* *);施肥和密度对油...  相似文献   
89.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栽培密度、施肥量、播种日期与合农63大豆产量之间的效应模型,经检验二次回归模型拟合较好.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3763.36788 -217.91412X12 -211.01982X22-275.72009X32.结果表明:密度、肥料、播期3个因子对产量的增产作用依次为播期>密度>施肥量,对2因子交互效应的分析得出:密度、肥料、播期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交互效应.模型经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到合农63获得3 282.2 kg·hm-2以上产量的栽培因子组合方案为栽培密度25.64~ 34.36株·m-2,施肥量231.4 ~ 243.6 kg·hm-2,播种日期为5月5日~5月10日.  相似文献   
90.
郭泰  刘忠堂  王志新  吴秀红  郑伟 《种子》2007,26(10):97-99
合丰49号是以合交93-88(北丰9号×合丰34号)为母本,绥农10号为父本杂交育成。该品种粗脂肪含量19.58%,粗蛋白质含量40.56%,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45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0号增产8.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98.6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0号增产10.7%,抗灰斑病、中抗病毒病SMV 1号株系,适宜黑龙江省二、三积温带、吉林省东部山区、半山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呼盟、兴安盟等地区大面积种植,2005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为抗灰斑病、高产优质、广适应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