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3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4篇 |
农学 | 2篇 |
基础科学 | 15篇 |
18篇 | |
综合类 | 122篇 |
农作物 | 16篇 |
水产渔业 | 7篇 |
畜牧兽医 | 17篇 |
园艺 | 31篇 |
植物保护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应用荧光光谱法结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中药分子土大黄苷(rhaponticin,RT)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结合反应机制,并考察了金属离子的介导作用.依据不同理论模型测定了反应体系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n,并进行了分析比较,探讨了荧光猝灭机制.根据 Fōrster 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确定了授体-受体间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RT对BSA分子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理论模型计算的结合参数基本相符并显示出RT与BSA结合反应形成了稳定的静态复合物,RT对BSA分子的结构域微区构象产生了影响,导致BSA相应结构微区疏水环境改变.金属离子钴(Ⅱ),镍(Ⅱ)竞争RT与BSA的结合反应,使BSA-RT的结合距离发生改变.同时,提出了一个新变量-伸展度ED的计算公式,以此定量表征药物分子对蛋白质分子微区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几种农药对棉花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在棉花生育期喷施不同种类农药,试验测定棉叶内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喷施农药后,棉叶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均一定程度表现出“涨落现象”,表明了在本地区特有的农业环境条件下,农药可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73.
获得田间的玉米植株数量对于优化不同玉米品种的种植密度有重要意义,玉米植株数量也是计算新玉米品种平均每株产量的重要参数。为了减轻人工获得玉米植株数量的劳动强度,提高数据的准确率,该文利用基于机器视觉的图像处理技术来获得玉米植株数量。被留高茬玉米收获机作业之后的地块,有一定高度的玉米秸秆站立在地表,摄录这样的图像信息可以大大简化图像处理的难度,提高结果的精确度,所以将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留高茬玉米收获机之后来获得视频流。后处理过程中,将视频文件分解为图片文件,然后将真彩色的RGB图片文件转化成灰度图像进行图片的配准,再将灰度图像转化为二值图像进行图像分割与边界提取,最后找到玉米秸秆断面的几何中心并进行标记,统计标记结果即获得玉米植株数量。试验结果显示,人工播种与机械播种在图像识别的误差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机器视觉识别出来的玉米植株数量与实际数量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平均误差为6.7%;并且该误差不会随着图像中玉米植株数量的增加而产生积累。该文的设计可以降低机器视觉在识别玉米植株数量过程中的难度,提高图像识别的准确度,更好地服务生产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74.
农用化学物质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对呋喃丹、铁灭克、天王星3种农药对土壤脲酶活性抑制性进行试验,分析了不同农药用量、培养时间、尿素用量及外加不同PH值缓冲溶液的情况下对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农药在不同情况下对脲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也证明了在本地区特有的农业环境条件下,农用化学物质可能会影响和破坏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5.
氟氯菊酯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氟氯菊酯(天王星)在棉花叶片、棉籽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本地区特有的气候环境条件下,氟氯菊酯在棉叶和棉田土壤中消解速率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8.7d和11.8d。最终残留量的测定结果说明,氟氯菊酯在棉籽中无残留。 相似文献
76.
77.
濒危植物金毛狗不同居群间多样性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来自7个居群的金毛狗59个个体的根状茎、叶、孢子囊群、孢子囊群盖及孢子等43项形态指标,采用方差分析、欧氏距离聚类分析、相似系数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各项形态指标在居群间的差异显著性、形态多样性及其反映出的居群间的近缘关系。结果表明:①在各项形态指标中差异显著的占23.26%,差异极显著的占27.91%,差异不显著的占48.83%,②营养器官的形态特征变异大,繁殖器官孢子的形态特征差异不显著,相对稳定;③居群间在居群水平上未袁现明显的形态分化的同时在个体水平以及不同地理种源上呈现出一定的分化。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核桃干腐病可降低10%~50%核桃产量,其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的形态感染树皮细胞,并通过孢子大量繁殖,产生对寄主细胞有毒害作用的代谢物,使树体出现病斑,引起树木溃疡病。为了提高核桃干腐病的防治效果,设计反应路线,合成新型生物基材料,进而制备微纳米胶囊,包载干腐病抑菌剂,以便获得良好缓释性能和抑菌效果的新型纳米生物基农药缓释胶囊。【方法】采用海藻酸钠(S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原料,通过DCC和DMAP活化法分别与胆固醇进行酯化反应,制备新型生物基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X-射线衍射(XRD)表征其分子结构。采用相分离法将新型生物基材料制备为微纳米胶囊,包载戊唑醇(Teb),形成载药微纳米胶囊。通过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测定载药微纳米胶囊的粒径。通过紫外光谱测试其包封率和缓释性能。利用培养基法探究其抑菌效果,并初步进行防效试验。【结果】成功获得3种新型纳米生物基载戊唑醇微纳米胶囊,粒径为200~300 nm,包封率分别为72.5%、69.7%和71.1%,具有良好缓释性能,累积释药率分别为85.5%、75.2%和51.6%(戊唑醇乙酸乙酯溶液空白对照累积释药率为100%),其释药规律符合Peppas动力学方程,干腐菌抑菌率分别为32.4%、28.8%和23.8%(戊唑醇乙酸乙酯溶液抑菌率为0%),与98%戊唑醇的防治效果相比,3种载药纳米胶囊对核桃干腐菌具有较好的长期防治效果。【结论】本研究制备的新型纳米生物基农药缓释胶囊表现出良好的缓释效果,能够延长抑菌剂防治核桃干腐病的有效期,达到改善传统防效的目的。有关结果不仅为核桃干腐病病原的防治提供新技术,而且制备的纳米材料可为防病药物提供新的包载材料。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