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289篇 |
免费 | 269篇 |
国内免费 | 612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976篇 |
农学 | 873篇 |
基础科学 | 759篇 |
750篇 | |
综合类 | 4971篇 |
农作物 | 677篇 |
水产渔业 | 463篇 |
畜牧兽医 | 2549篇 |
园艺 | 855篇 |
植物保护 | 2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9篇 |
2023年 | 298篇 |
2022年 | 358篇 |
2021年 | 396篇 |
2020年 | 339篇 |
2019年 | 482篇 |
2018年 | 501篇 |
2017年 | 238篇 |
2016年 | 336篇 |
2015年 | 358篇 |
2014年 | 722篇 |
2013年 | 614篇 |
2012年 | 649篇 |
2011年 | 722篇 |
2010年 | 712篇 |
2009年 | 594篇 |
2008年 | 616篇 |
2007年 | 582篇 |
2006年 | 482篇 |
2005年 | 391篇 |
2004年 | 405篇 |
2003年 | 347篇 |
2002年 | 349篇 |
2001年 | 312篇 |
2000年 | 257篇 |
1999年 | 206篇 |
1998年 | 198篇 |
1997年 | 170篇 |
1996年 | 128篇 |
1995年 | 137篇 |
1994年 | 143篇 |
1993年 | 136篇 |
1992年 | 130篇 |
1991年 | 113篇 |
1990年 | 117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72篇 |
1987年 | 70篇 |
1986年 | 62篇 |
1985年 | 61篇 |
1984年 | 49篇 |
1983年 | 41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21篇 |
1980年 | 16篇 |
1979年 | 7篇 |
1965年 | 4篇 |
1964年 | 4篇 |
1959年 | 5篇 |
195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群体结构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不同供试品种的茎叶夹角与株型特征密切相关,随着株型紧凑型增强,该参数值增大;在生育后期,不同株型玉米品种LAI各密度下大体表现为GY115较高,ND108次之,ZD958较低。随着密度增加,各品种LAI增大,紧凑型ZD958植株下位叶片的衰老速率相对减慢。供试品种群体中、下部1 d内各测定时期光截获的数量随密度增加明显减少,不同株型品种相比减小的幅度依数值大小依次为GY115,ND108和ZD958。随密度增大单株干物重降低,但以ZD958降低幅度较小,ND108次之,GY115较大。不同株型品种产量对密度的反应不同,获得高产的适宜密度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3.
利用海岛棉染色体置换陆地棉一对染色体或染色体臂的置换系,进行主要农艺性状、抗黄萎病性和纤维品质基因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海岛棉1号染色体可以增加株高;16、17、18、4号染色体携带降低铃数基因;22Lo、22Sh、16、11Sh、26Lo号染色体可以提高衣分;大部分染色体降低铃重。16、26Lo染色体可以增强抗黄萎病性。对纤维品质性状分析表明,14Sh、26Lo号染色体可以提高纤维长度;14Sh、15Sh号染色体可以提高强度;4号染色体可以降低麦克隆值;22Sh、16、22Lo、11Sh号染色体可以提高伸长率。推测这些染色体上可能具有对应性状的基因。 相似文献
994.
995.
研究柠条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林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效磷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性质及地区植被建设提供依据。笔者通过野外调查和数据处理,对赤峰市敖汉旗风沙土区不同林龄(5、11、17、23、29年)柠条锦鸡儿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效磷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相同林龄不同立地条件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随土层厚度的增加呈现减小的趋势;相同林龄不同立地条件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大小表现为丘间低地阴坡阳坡;相同立地条件不同林龄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柠条锦鸡儿的种植有利于土壤性质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999.
本文对福建省扁形绿茶不同产区的主要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⑴摊放工艺对提升扁形绿茶干茶外形和叶底的色泽品质有利,并能显著降低茶多酚的总量,减少茶汤苦涩味;⑵用扁茶杀青成形机青锅促成鲜嫩香味品质,品质稳定性优于手工青锅;⑶扁茶成形机辉锅有助栗香品质的形成,但滋味收敛性不如手工辉锅;⑷不同地区能够针对加工机械不同的工作原理、工艺参数等选用适制性强的品种和采摘标准,成茶基本体现当地的品种和工艺特色。 相似文献
1000.
玉米高产群体构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高产群体构建过程中,玉米种质资源更新对产量的贡献率为50%~60%,种植密度调整等栽培措施、氮肥的合理施用等养分供给措施也是提升玉米群体产量的重要途径。我国春玉米产量纪录为22756.65kg/hm2。肥料、种植密度等栽培高产栽培管理措施的对玉米产量提升的贡献率为40%~50%。将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的增产途径和栽培调控作为主攻方向,提高玉米群体生产能力,突破群体库容限制,进行群体功能性挖潜,实现玉米群体结构和个体功能协同增益。文章主要分析了国内外高产群体构建技术发展动态和机理,总结玉米高产群体构建技术概念和主要技术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区域生态特性的高产群体构建技术研究方向,旨在经过全方位的研究与普及应用后,达到玉米生产结构性挖潜,从而促进我国区域玉米生产持续增效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