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5篇
农学   6篇
  150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研究了渭北旱塬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大田土壤深层剖面含水率的变化特征,并与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能显著影响土壤深层含水率状况,各种方式对土壤深层水消耗能力的排序是15龄苹果园>15龄人工苜蓿>10龄苹果园>刺槐幼林>高产农田>20年撂荒地>5龄苹果园>裸地。10龄苹果园剖面剩余含水率分布接近高产农田,而15龄苹果园土壤剩余含水率低于高产农田,说明10龄到15龄苹果树耗水量显著增大,超过高产农田作物消耗的水分,导致土壤深层水分进一步消耗。由于塬面大部分耕地是高产农田与苹果园,土壤深层含水率普遍处于较低水平。苹果树的大面积种植加快了土壤深层水分消耗,最终可能影响这一区域的陆地水循环。  相似文献   
22.
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目的是建立该区域高效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王东沟小流域实施综合治理10年来成效显,体现在农村产业结构发生显变化,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开发利用,小流域沟坡防蚀道路网建成,粮食单产10年平均3750kg/hm^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0增加到1313元,水土流失量由原来的1860t/(km^2.a)控制在800t/(km^2.a)以下,林草覆盖率由18  相似文献   
23.
长期轮作与施肥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樊军  郝明德 《水土保持研究》2003,10(1):88-89,114
根据长期田间试验,对施肥、作物、种植方式等对土壤细菌、真菌与放线菌含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施肥,特别是施有机肥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玉米、苜蓿与冬小麦连作不同施肥土壤细菌数量相对休闲地变幅在-197.04×105~+187.07×105个/g土,真菌在-6.08×103~+36.57×103个/g土,放线菌在-47.21×104~+301.4×104个/g土.轮作系统不同施肥处理真菌与放线菌数量高于休闲地.在施氮磷化肥条件下不同作物轮作,苜蓿与糜子对细菌有相对抑制作用,对真菌与放线菌有促进作用,红豆草抑制放线菌促进细菌,豌豆对三类微生物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4.
10年科技攻关,王东沟小流域产业结构发生了显变化,由历史以种植业为主的一元结构,发展到“七五”时以种植业,副业为主的二元结构,现已发展到种植业、果业、工副业三元结构。农业产业三元结构增加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抗逆性。在连续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粮食生产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成倍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得以同步实现。  相似文献   
25.
干旱条件下锌肥对玉米生长和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以黑垆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用锌肥对玉米生长及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水和土壤干旱条件下,施用锌肥能明显改善玉米的生长状况。与不施锌肥的对照相比,干旱情况下施锌处理的玉米株高增加10.9%,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较对照分别增加26.1%和51.5%;正常供水条件下,施锌处理的玉米株高、地上部及地下部干物质分别较对照增加9.4%,8.0%和26.0%;正常供水条件下,施锌使玉米叶片叶绿素a增加18.6%,叶绿素b增加13.8%,总叶绿素含量增加13.8%;干旱情况下,施锌使玉米叶片叶绿素a较对照增加7.0%,叶绿素b增加8.0%,总叶绿素含量增加7.5%。通过对玉米光合色素含量和玉米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认为玉米光合色素含量对玉米生长有很大影响,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必然引起作物光合作用的差异,导致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26.
不同降水年型小麦丰产抗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旱作小麦在不同降水年型的产量反应相差甚大,主要原因是降水年季分布不均匀,根据不同降水年型确定小麦丰产抗旱技术,从品种、播期、播量,施肥种类和肥料配比及田间管理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取得小麦生产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27.
长武王东沟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王东沟流域1994年和2002年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近几年来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及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土地利用方式以耕地、园地、林地为主,变化以耕地和园地为主,并且主要集中在塬面上。自然因素、比较经济效益和宏观政策是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最后,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对试区土地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8.
对1984年建立的长期试验田,分析了2005年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单施磷肥增产25.6%,单施氮肥增产48.1%,其吸氮、磷量也相应增加,但收获指数显著低于对照;氮磷配施增产幅度为101.3%3~02.8%,养分吸收量增加显著,最佳施肥量为N2P2(N.90.kg/hm2、P.56.4.kg/hm2)。施肥明显改变了耕层土壤养分的含量,也影响了养分在土壤剖面的分布。氮磷配施是培肥土壤的有效途径,耕层土壤全磷增加了8.3%~45.2%,速效磷增加54.8%9~17.8%。中等施氮(N.90.kg/hm2)水平下,随着磷的增加,耕层土壤全磷累积和施磷量的关系为y=0.002x-0.112。速效磷含量增加和磷肥用量的关系为y=9.6537Ln(x)-35.371,施肥对60.cm以下磷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9.
长期施肥人工草地土壤养分的剖面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连作长期施P或施NPM均能增加土壤耕层的有机磷,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长期施NPM对提高整个土壤剖面内的有机磷含量也有显著作用,而长期施P仅能改善土壤耕层有机碳含量,对耕层以下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则有降低作用;粮草轮作系统中,随苜蓿生长年限的增加,整个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二、四年生苜蓿土壤的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一年苜蓿土壤,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在土壤剖面呈典型的“S”型分布,土壤剖面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变化有机碳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黄土高原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剖面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深层水分特征的分析表明,受降水影响0~2m土层水分变化较大,2m以下由于没有水分的补给,出现了干燥化现象。苜蓿在生长前期主要利用上层土壤水分,土壤水分恢复也是从上层开始,下层的干层则难予恢复。10、15、23年生苜蓿分别在9、10.8和11m处水分含量趋于稳定,达到土壤干层的下限。土壤水分的变异系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水分含量趋于稳定。在0~9m土层土壤水分亏缺较大,亏缺量大于年均降水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