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研究α-淀粉酶活性的遗传机理,为抗穗发芽小麦品种的选育和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已筛选出的α-淀粉酶活性差异大的小麦品种扬麦16和豫麦34进行杂交,创建P1、P2、F1、F2、B1、B26个不同世代群体,分别测定α-淀粉酶活性,按二参数、三参数、四参数和五参数遗传模型进行χ2测验。[结果]只有三参数模型中m、a、d都显著,说明三参数遗传模型即加性-显性遗传模型适合该资料,基因上位作用不明显,这说明α-淀粉酶不同基因位点间的关系为相互累加的关系,位点内既存在加性作用,也存在显性作用。该试验条件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下,该组合遗传群体中背景均值m为5.159±0.391,加性效应[a]的估值为1.502±0.390,显性效应[d]的估值为3.645±1.056,显性度为1.08〉1。[结论]α-淀粉酶活性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基因上位作用不明显,并存在超显性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12.
硫对春小麦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为材料,在不同氮水平下,研究施硫对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的效应。结果表明:籽粒直链淀粉开始积累比较晚,开花后5~10 d,直链淀粉才开始积累,但最终积累量不高。相同氮素水平不同施硫量处理,直链淀粉动态积累趋势相似,各品种开花后直链淀粉动态积累总体上都呈增加的趋势。硫对籽粒直链淀粉的最终积累量影响是以一定氮素水平为基础的,在高氮(N128)水平下,增施硫肥可降低小麦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对改善小麦品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和收获指数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小麦农艺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进一步为河南省超高产育种提供参考,选用9个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对株高、穗颈长、穗粒数、千粒重、主茎生物产量、总生物产量、单株产量和收获指数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依次是总生物产量(0.699 6)>主茎生物产量(0.479 1)>穗粒数(0.452 0)>千粒重(0.419 7)>株高(0.257 3)>穗颈长(0.208 7)>穗长(0.204 4)>收获指数(0.195 3);与收获指数密切相关的性状依次是穗颈长(0.397 7)>穗长(0.353 8)>穗粒数(0.283 7)>主茎生物产量(0.259 9)>株高(0.223 2)>千粒重(0.221 2)>单株产量(0.180 3)>总生物产量(0.175 6)。据此提出小麦超高产育种目标:在保证穗粒数和收获指数的基础上,通过选择生物产量高、穗子长、穗粒数多和千粒重高的性状,可以获得超高产。  相似文献   
14.
以3个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为材料,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研究施硫对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获得最高籽粒总淀粉含量对硫的需求量各异。施硫对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具有调节作用,但这种调节作用的发挥要以一定氮水平为基础。在尿素60kg/hm2或128kg/hm2(N60或N128)条件下,施用硫肥有利于降低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改善淀粉组分。  相似文献   
15.
氮肥运筹对黄河沙滩地优质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麦9023和豫麦34两个强筋优质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探索黄河沙滩地土质条件下氮肥运筹对优质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两个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叶片NR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从苗期到开花期都呈逐渐上升趋势,在开花期达到最大,之后又逐渐下降;不同施氮处理间的NR活性在小麦生育前期差异不大,而在生育后期以N3处理的叶片NRA最高,而且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也最高,这表明黄河沙滩地土质条件下栽培优质小麦应适当延迟追氮时期、追氮量一致情况下分多次施氮可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优质小麦中后期叶片NRA,提高氮素同化效率,延长籽粒灌浆时间,从而达到高产、优质目的。  相似文献   
16.
小麦旗叶性状与光合特性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基因型小麦旗叶的角度、长度、宽度与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 s)、胞间CO2浓度(C i)、气孔CO2浓度、蒸腾量(E),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旗叶角度与光合特性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旗叶长度与气孔导度(G s)和胞间CO2浓度(C i)呈显著正相关;旗叶宽度与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 i)、气孔导度(G s)、气孔CO2浓度及光合有效辐射(PAR)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因此,与旗叶角度、长度相比,旗叶宽度是影响小麦光合特性更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小麦单株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及其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SAS对小麦品种(系)单株的8个数量性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早代单株选择上,单株重、结实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遗传力相对较小,应高世代选择;单株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0.854 7),其次是穗粒重(0.137 1)、穗粒数(0.020 3)、结实小穗数(0.010 9),其余农艺性状作用较小;结实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通过单株重对单株产量间接通径效应大于直接通径效应,且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紧密,因此,在必须考虑生物产量的条件下,可以把这3个性状作为单株高产组合的性状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8.
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筋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河南粮食核心区良种良法配套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以中筋小麦矮抗58、强筋小麦郑麦366及弱筋小麦郑麦004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筋度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筋度小麦适宜的氮肥基追比例不同,强筋小麦郑麦366以基追比为3∶7时产量最高,中筋小麦矮抗58以7∶3时产量最高,弱筋小麦郑麦004以5∶5时产量最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峰值黏度3个品质指标在同一筋度小麦中表现一致,即在优质强筋小麦郑麦366中均以3∶7为最优,而中筋小麦矮抗58及弱筋小麦郑麦004均以5∶5为最优.说明,不同筋度小麦达到高产、优质需要不同的氮肥运筹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主要抗寒性生理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小麦品种的利用及其抗寒性的综合评判提供理论依据,对6个小麦品种在越冬期和返青期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MDA)等主要抗寒性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小麦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低来评判不同小麦品种的抗寒性具有不确定性;在越冬期用小麦叶片MDA含量的高低而在返青期用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高低可以较好地评判不同品种抗寒性的强弱;若同时使用小麦叶片中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两项指标评判小麦品种抗寒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9个冬小麦品种(4个母本、5个父本)及其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20个杂交组合为试材,研究冬小麦品种及F1籽粒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舍量和膨胀势的配合力。[结果]4个淀粉品质性状的双亲一般配合力(GCA)和组合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之比在1.9以上,这说明这些品质性状的遗传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且以加性效应为主。中优9507、济麦20、偃师4110淀粉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高,为面条小麦优良亲本;弱筋×强筋杂交组合类型淀粉品质性状的特殊配合力较高,是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组合。[结论]筛选出了具有较好淀粉品质的冬小麦亲本及杂交组合F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