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我国水稻纹枯病菌的融合类群及致病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我国水稻纹枯病菌的融合类群及其致病力差异,于2015年8月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浙江、江苏、四川、重庆、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16个主要水稻种植区采集与水稻纹枯病症状类似的水稻叶鞘和叶片,采用水琼脂分离法分离病菌,在每个产区分离的病菌中各选择1个菌株,采用形态学、菌丝细胞核荧光染色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分离出的真菌进行鉴定,比较不同地区病原菌生长速度、菌核结构和细胞核数量的差异,并应用柯赫氏法则对不同地区病样中分离的纯培养物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自不同地区的61株真菌菌株均为Rhizoctonia solani,且属于AG1IA融合群,菌丝细而松散,菌丝多分枝有隔膜,分枝直角或近45°的锐角,后期产生的菌核大多数细胞为多核,但不同地区的病原菌菌株生长速度、菌核结构和细胞核数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在致病性试验中选取的16株菌株均侵染水稻叶片,产生水稻纹枯病典型症状,分离自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分离自广东、广西、福建和重庆的菌株致病力较强。  相似文献   
42.
玉米不同间作方式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针对云南山地种植措施不合理、水土资源流失严重的现状,进行了玉米间作蔬菜和草带等不同种植方式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8月份玉米间作马铃薯的径流量比玉米裸地单作减少37.4%;7月、8月份玉米间作白菜的土壤侵蚀量比玉米裸地单作分别减少46.7%和58.2%;7,8,9,10月份玉米间作混播草带(处理G)侵蚀量分别比玉米裸地单作显著减少68.9%,74.6%,84.5%和82.1%(P〈0.01);玉米间作白菜、间作马铃薯、间作辣椒总侵蚀量分别比玉米裸地单作显著减少47.O%,43.8%和10.2%(P〈O.01);玉米间作草带(处理D,G)总侵蚀量分别比玉米裸地单作显著减少60.8%和70.0%(P〈0.01),玉米间作马铃薯的总径流量比玉米盖膜单作减少21.0%;在低雨强、中雨强和高雨强下,玉米间作处理的平均侵蚀量分别比玉米裸地单作减少35.7%,61.4%和70.2%。说明玉米间作蔬菜和牧草能有效减轻坡耕地水土流失,在高强度降雨中,其水土保持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3.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世界三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与质量,揭示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机理对于防治水稻纹枯病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对立枯丝核菌AG1 IA的自然突变不致病菌株Rs3的形态和组织病理学研究以及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其关键致病基因的突变,探寻其致病力丧失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与野生型AG1 IA相比,不致病菌株Rs3具有生长慢、接种水稻叶片不产生侵染附着结构,以及不导致水稻产生坏死病斑等生物学特点。而重测序结果分析显示,与野生型AG1 IA相比,不致病菌株Rs3的基因组范围内存在大量的突变,包括SNP和Indel,其中涉及与菌丝生长相关的actin基因,致病相关的cAMP通路、MAPK通路和钙离子信号等通路基因,以及效应因子相关基因。本研究通过对水稻纹枯病菌不致病菌株的组织病理学差异以及基因组层面上的基因突变分析,从菌株对寄主的识别、侵染生长和致病信号通路方面揭示了Rs3致病力丧失的可能原因,为后续纹枯病菌关键致病因子的发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4.
稻粒黑粉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研究的分子技术,内参基因的选择对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起重要作用。稻粒黑粉病是一种全球性水稻真菌病害,目前没有关于稻粒黑粉病菌内参基因的报道。本文选择6个常用内参基因,对其在稻粒黑粉病菌不同菌株、不同生活史阶段和不同浓度Basta处理3组生物学样本中的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经geNorm3.5、NormFinder0.953及BestKeeper1.0软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不同菌株、不同生活史阶段、不同浓度Basta处理生物学样本中,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分别为UBQGAPDHEF1α,最优组合分别为UBQ/GAPDHUBQ/GAPDHEF1α/GAPDH。本研究结果为稻粒黑粉病菌基因表达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其他真菌内参基因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