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黄瓜根际镰刀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四川温江特殊生态条件下,从黄瓜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镰刀菌23株.根据显微镜形态观察,确定它们分别属于3类镰刀菌菌株,其中尖孢镰刀菌占43.38 %,串珠镰刀菌占26.09 %,茄病镰刀菌占30.43 %.对其中6株进行黄瓜致病性验证测定,结果有2株病原菌株对蔬菜有明显致病性,4株表现非致病菌或弱毒株.镰刀菌病原菌分离率约为17 %.  相似文献   
12.
新型微生物源生防乳剂对稻瘟病的防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华强  周颖  罗飞  郑爱萍  李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93-3894
以清水、乳化荆和溶剂病指的加权均数为参比,以来源于多粘类芽孢杆菌LM-3菌株的极端嗜热多肽APPLM3为主效成分配得的5种微生物源生防乳剂对水稻稻瘟病进行了室内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母液时稻瘟病菌产生足够强的拮抗作用.拮抗活性较稳定;5种乳剂的防效都优于LM-3拮抗液直接喷雾,其中处理AB4的防效最佳,达80.73%,其拮抗成分、吐温80、乳化剂OP、溶剂的质量比为50:6.5:1.75:41.75.首次报道了常温细菌产生的极端嗜热多肽对稻瘟病菌表现出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水稻骨干亲本蜀恢527产量相关性状关键区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恢527(Oryza sativa)因其一般配合力高、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衍生恢复系多等优点,被认为是现阶段杂交水稻育种的骨干亲本之一。本研究通过亲本性状遗传规律分析,结合全基因组扫描,拟阐明蜀恢527的遗传组成,确定其产量相关性状的关键基因组区域。系谱产量相关性状分析结果显示,结实率高低,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和有效穗的多少可能源自IR24-蜀恢527的遗传途径;而千粒重、单株产量的高低和有效穗的多少则可能源自圭630-R1318-蜀恢527的遗传途径。采用1050个SSR引物对相关亲本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构建了蜀恢527基因组来源图谱。分析发现,所有品种共有(无多态性标记)的区段占62.94%;约有17.53%的区段可能来源于多个亲本(多态性标记不足以区分各亲本);在蜀恢527形成过程中,R1318贡献了13.68%区段,辐36-2贡献了0.53%的区段,IR24贡献了1.32%的区段;同时,蜀恢527基因组内包含了4%的自身特有区段。根据性状遗传途径和基因组来源图谱,初步确定了蜀恢527关键基因组区域。整合文献报道有关产量的QTL定位结果,发现了一些可能解释关键区段影响产量的候选QTL位点。本研究对于骨...  相似文献   
14.
采集四川雅安市周公山土壤样品320份,利用醋酸钠-抗生素筛选法分离出苏云金芽孢杆菌132株。通过光学显微镜镜检发现,这些菌株均呈典型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形态,其伴孢晶体主要形态有长菱形、短菱形、方形、球形、不定型等。根据GeneBank中公布的cry基因序列,设计了14对杀虫cry基因的通用引物,对这132株分离菌进行的PCR-RFLP分析鉴定表明:在86株菌中分布有除cry18、cry27/29、cry34/35外的11种cry基因型,其中以cry1型最多,其次为cry2型。另46株菌未检测出cry基因。对这132株苏云金芽孢杆菌进行SDS-PAGE蛋白分析,发现杀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的约130、80、65、75 kDa的蛋白带最丰富。  相似文献   
15.
 水稻稻粒黑粉病主要为害水稻不育系,是限制我国南方杂交水稻制繁种产量和质量的主要病害因素。为挖掘抗稻粒黑粉病的水稻不育系品种,提供具有抗稻粒黑粉病育种价值的水稻不育系材料,本研究于2014-2016年,采用田间接种稻粒黑粉病菌的方法,对四川、湖北、福建的78个水稻不育系品种进行了稻粒黑粉病菌抽穗期抗性评价。连续3年接种稻粒黑粉病菌试验表明,共有4个水稻不育系品种对稻粒黑粉病表现中抗及以上抗性,大部分为感病品种,其中4766A接种稻粒黑粉病菌后未发病,对稻粒黑粉病表现稳定高抗,为我国首次报道的高抗稻粒黑粉病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四川省东、南、西、北、中5个区域、55个县(市)水稻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和菌丝融合鉴定,发现分离得到的55株立枯丝核菌菌株除了D42菌株外,其余均属于AG 1IA群。还发现其中一些菌株同时能与多个群发生融合,具有桥梁菌群属性。通过离体叶片致病力鉴定发现,各菌株间致病力差异显著。进一步的RAPD聚类分析显示,在相似系数为0.941处,该55株菌株可聚为8类。这一结果表明,在四川特殊的生态区条件下,四川省水稻立枯丝核菌大多数菌株保持了良好的遗传一致性,但少数菌株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几丁质酶产生菌F2的筛选与鉴定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细菌,在几丁质平板上产生明显透明圈,经平板抑菌测定对长蠕孢霉、黄瓜枯萎病菌、辣椒炭疽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等多种病原真菌具明显抑制作用,该菌经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初步定为浅黄金杆菌(Aureobacteriumflavescens)。是一种新的几丁质酶产生菌和生防菌。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新的鳞翅目害虫杀虫基因,根据已知cry1I类基因编码区设计简并引物,采用直接克隆法,以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菌株BN23-5质粒DNA为模板进行扩增,并对得到的基因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得到一个完整的cry1Ie基因,全长2 160 bp,由719个氨基酸组成,该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4种Cry1Ie蛋白不同,与Cry1Ie2和Cry1Ie3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5.4%,被国际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命名委员会命名为Cry1Ie5(登录号为KJ710646)。将该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 ET-28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低温诱导成功表达,SDS-PAGE电泳验证其大小为81 k D,与预测的分子量相符合。生物活性测定表明,Cry1Ie5表达的包涵体蛋白对小菜蛾和亚洲玉米螟具有杀虫活性,LC_(50)分别为0.43μg/m L和48.39μg/m L;对棉铃虫的致死率不高,但能明显抑制其生长;对甜菜夜蛾没有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我国南方杂交水稻制繁种区稻粒黑粉病病原菌及其致病力情况,于2015年8月从安徽、湖南、江苏、贵州、四川遂宁、四川新津、四川温江7个主要杂交稻制繁种区采集稻粒黑粉病样本,采用冬孢子悬浮液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基于形态学、菌丝细胞核荧光染色和r 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应用柯赫氏法则对不同地区病样中分离的纯培养物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35株病原菌菌株并无明显形态学差异,冬孢子呈球形或椭圆形,次生小孢子单细胞核,呈线状或弯曲状两种类型,与已报道的黑粉菌属Tilletia horrida形态特征相似;r DNA-ITS序列分析表明,选取的7株病原菌菌株与T.horrida DQ827699同源性达100%,说明所分离菌株为稻粒黑粉病菌;致病性试验表明,7株病原菌菌株侵染水稻稻粒均能产生稻粒黑粉病的典型症状,其中分离自江苏的菌株JS造成的单穗病粒数和产量损失最大,致病力较强,且萌芽率最高,分离自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具有明显差异。该7株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光照对其生长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水稻纹枯病 (Rhizoctoniasolani)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当前 ,生产上主要用井冈霉素加以防治 ,但长期使用此药 ,已使纹枯病菌产生了抗药性。本研究针对四川稻区纹枯病菌AG I融合菌丝群 ,进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生防潜力研究。1 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菌 水稻纹枯病菌菌丝融合群AG I菌株及供试木霉 (Triohodermavirde) ,由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病理研究室分离 ;水稻品种两优 6 81F1代种 ,由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杂交稻中试开发公司提供。1 2 拮抗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将从各地采集的水稻根、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