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1篇
农学   22篇
  7篇
综合类   171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小麦新品种川麦42分子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RAPD、STS和SSR等3种分子标记对川麦42和对照品种川麦107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DNA水平上存在多态性。3种标记均能揭示川麦42与对照品种在DNA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其中,RAPD分析中共有10个引物(14.5%)和20条(12.3%)带纹,STS分析中有4个引物-酶组合(6.7%),而SSR分析中有15个位点(26.3%)能揭示材料间的差异。同时,川麦42与川麦107在SSR分子标记上的差异主要分布在B、D组染色体上。这种丰富遗传多样性可能来源于其人工合成种亲本(Altar 84/Aegilops tauschii188)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2.
 抗条锈病小麦新种质D31是以印度圆粒小麦(Triticum sphaerococcum Perc.)AS384与普通小麦品系94-3854杂交、回交选育而成的新品系。用中国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stritici)流行生理小种条中32号对D31和Taichung29的杂交后代进行苗期及成株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D31对生理小种条中32号表现为全生育期近免疫抗性反应,其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YrSph。利用BSA法对构建的F2遗传作图群体进行SSR标记分析。通过对400对微卫星引物的筛选和群体分析表明,抗性基因与 Xwmc149、Xwmc246、Xgwm372和Xwmc198 具有连锁关系,其中与 Xwmc246 标记连锁较近,遗传距离为8.8 cM。基因和标记之间的顺序为 Xwmc149-YrSph-Xwmc246-Xgwm372-Xwmc198 。根据作图结果,将D31所含的抗条锈病基因YrSph定位于2A短臂上。基于该基因的作图位置与系谱分析,认为该基因可能是1个新的抗条锈病基因。  相似文献   
133.
印度圆粒小麦(Triticum sphaerococcum Perc.)的抗条锈病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印度圆粒小麦(Triticum sphaerococcum Perc.)属印度西北特有种,适应于干燥炎热气候,具有早熟、耐热、子粒球型、面包烘焙品质好等优点,但不耐寒、易感病。  相似文献   
134.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条锈病的有效措施。小麦品系P81在苗期和成株期对当前流行的条锈菌小种条中30、31和32均表现免疫。以感病品种川麦28、Taichung29作母本,P81作父本通过杂交分别配制了F1、F2和BC1、BC2代,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P81及其杂交后代对条中32号的苗期抗性并进行了遗传分析;同时,将P81分别与含有抗条锈基因的Yr5、Yr10、Yr15、Yr26材料进行杂交配制F2,用条中32号小种对其F2进行抗感鉴定,确定抗性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P81与川麦28、Taichung29杂交F1代植株对条锈菌条中32号小种表现出与P81相似的高抗,说明P81中的抗条锈基因为显性表达。根据P81与川麦28、Taichung29杂交的F2、BC1、BC2代植株的抗性分离情况及F1代植株及亲本的抗性表现,说明P81对条中32号的抗性由1对显性抗条锈病基因控制;用条中32号小种接种鉴定P81与已知抗锈基因Yr5、Yr10、Yr15、Yr26构建的F2群体时均出现了感病植株,说明P81中的抗条锈病基因与Yr5、Yr10、Yr15、Yr26不相同;系谱分析表明,该基因来源于叙利亚普通小麦品系叙29。  相似文献   
135.
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鉴定和分析了72份不同来源的波兰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结果表明,供试波兰小麦材料中有10种亚基组合方式。其中,亚基组合类型(N,20)出现的频率最高,高达41·67%;其次是(Null,7)亚基组合。在各位点的等位变异中,Glu-A1位点出现3种等位变异,以Null出现的频率最高(84·7%);而在Glu-B1位点上检测到了5种等位变异。不同地理来源的波兰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合类型从1到10种不等,尤其是来源于欧洲地区的波兰小麦,具有检测到的所有亚基组合类型,存在较高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6.
二磷酸腺苷-核糖基化作用因子(ADP-ribosylation factors,ARFs)是真核细胞囊泡运输通道的关键组成成分,参与细胞运输和信号传导。根据GenBank中已知AR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小麦及其二倍体供体种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结果表明:从小麦中克隆的ARF基因属于ARF1基因;与其他物种的ARF基因对比发现,该基因的内含子存在特殊的剪切方式。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小麦的ARF同其他物种一样,具有保守的GTP结合区域。  相似文献   
137.
AMMI模型在小麦区域试验产量组成性状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AMM I模型在小麦区域试验产量组成性状分析中的应用效果,利用AMM I模型对2002年四川省小麦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时,AMM I模型优于多元回归和相关分析。AMM I模型中的极显著和显著项能分别解释产量、生育期、有效穗、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性状92.6%、76.6%、80.1%、76.4%、68.4%和72.9%的交互作用平方和。AMM I模型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Di可以分析产量性状在不同地点下的稳定性。稳定性Di值分析表明,品系和环境的变化均能对穗粒数的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而品系的变化对生育期影响较小,地点对株高的影响也较小;千粒重不稳定的品系更易检测出产量的不稳定性;有效穗差异大的地点,其对产量的鉴别力相对较弱;而穗粒数变化大的地点,则对产量的鉴别力较强。  相似文献   
138.
节节麦及其在小麦生物技术育种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节节麦是六倍体普通小麦的祖先种之一,D染色体组的供体种;但其遗传变异远比普通小麦的D染色体组丰富。由于节节麦的优异基因可以通过与小麦远缘杂交,染色体同源配对、基因交换的方式转育至现代高产小麦中,因而越来越受到育种家的重视。本文综述近20年来国内外对节节麦遗传评价、研究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同时,报道了本课题组近年利用生物技术转育节节麦优良基因,培育优质、抗小麦新品系(种)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9.
披碱草属的醇溶蛋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PAGE)对披碱草属的 12个物种进行了醇溶蛋白电泳分析 ,结果表明 :①披碱草属 (ElymusL .)植物具有明显的醇溶蛋白多态性 ,六倍体物种的醇溶蛋白带纹明显多于四倍体的物种 ,并且基本包含了四倍体物种所具有的带纹 ;②物种间的醇溶蛋白图谱差异能够反映一定的系统关系 ,但也存在与形态学资料不一致的地方 ;③E .excelsus、E .submuticus和E .virginicus含有丰富的醇溶蛋白亚基 ,可以作为麦类作物品质改良的理想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0.
比较了小麦族披碱草属、鹅观草属和猬草属 3个属模式种的形态特征和幼叶酯酶同工酶差异。结果表明 :E lymussibiricus、Roegneriacaucasica和Hystrixpatula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 ,但 3个模式种的部分形态性状存在交叉 ,单纯以形态特征很难完全反映它们的真实亲缘关系。酯酶同工酶在E .sibiricus、R .caucasica和H .patula的种间有明显的变异 ,而在E .sibiricus的不同居群之间没有表现出差异。从其酶谱资料来看 ,H .patula与E .sibiricus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而H .patula与R .caucasica之间及R .caucasica与E .sibiricus之间的亲缘关系稍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