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2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篇 |
农学 | 10篇 |
基础科学 | 29篇 |
9篇 | |
综合类 | 53篇 |
农作物 | 2篇 |
畜牧兽医 | 23篇 |
园艺 | 13篇 |
植物保护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试验旨在对黑龙江省规模化牧场2016——2017年窖贮全株玉米青贮品质进行评估,为合理利用全株玉米青贮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采集黑龙江省规模化牧场生产的全株玉米青贮样品,通过感官评定、营养价值分析、发酵品质和瘤胃降解特性测定等对青贮品质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相比于2016年,2017年全株玉米青贮感官评定结果更优,籽粒破碎度更高;2017年青贮干物质含量显著下降(P<0.05),淀粉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淀粉含量变异系数更小,平均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及变异幅度均有所下降;随着干物质含量增大,青贮30 h的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降低,青贮30 h的2017年样品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更高;连续2年在部分牧场样品中检测到丁酸及二次发酵现象;2017年评级为优的样品数由64%上升到90%。综合分析,相比于2016年,2017年黑龙江省规模化牧场青贮干物质含量有所下降,但籽粒破碎度、淀粉含量更高,发酵品质更优,且提高了青贮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超声改善氨化稻秸纤维结构工艺优化及其对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采用响应面设计优化氨化稻秸纤维的超声水平,以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为响应值建立多元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得到最佳超声水平,并测定最佳超声水平下氨化稻秸与未处理氨化稻秸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利用尼龙袋法测定上述样品在奶牛瘤胃中干物质(DM)、NDF及ADF的降解率,得到各营养成分的动态降解参数。结果显示,氨化稻秸的最佳超声水平为超声功率112 W,超声时间17.3 min,液固比10.7:1,容器内声功率密度1.317 W/mL,在此超声水平下的氨化稻秸ADF和ADL含量的最小值分别为43.75%、7.95%,显著低于超声前(P<0.05),实际结果与模型预测接近,说明该模型可行。与超声前相比,氨化稻秸ADF降低了6.64%,ADL降低了11.38%。在瘤胃降解试验中,超声处理后的氨化稻秸DM、NDF、ADF的慢速降解部分(b)、潜在降解部分(d)和有效降解率(ED)均得到极显著提高(P<0.01),其中DM、NDF和ADF的慢速降解部分分别提高了36.52%、30.06%和22.19%,潜在降解部分分别提高了27.15%、28.56%和21.35%,有效降解率分别提高了25.09%、24.98%和24.00%。综上所述,适宜的超声处理可以降低氨化稻秸中ADF和ADL的含量,提高有效降解率。 相似文献
4.
5.
秸秆生物炭配施沼液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增加沼液中养分在土壤中的滞留量,提高沼液利用效率,本文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混掺量(CK、0.5%、1.0%、2.0%)、生物炭混掺厚度(0、5、10、15、20 cm)和土壤容重(1.30、1.35 g·m^-3)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容重相同时,土柱入渗液渗出速率随生物炭混掺量和混掺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容重不同时,1.35 g·cm^-3土壤土柱入渗液渗出速率小于1.30 g·cm^-3土壤,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呈1.30 g·cm^-3土壤容重小于1.35 g·cm^-3土壤容重;土柱内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生物炭混掺量增大而逐渐增加,生物炭混掺量为2.0%时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影响最大;土柱内有机质含量随生物炭混掺厚度增大而逐渐增加,生物炭混掺厚度为20 cm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最大,而全氮含量在土壤容重为1.30 g·cm^-3、混掺厚度10 cm时影响最显著,土壤容重为1.35 g·cm^-3、混掺厚度15 cm时效果较为显著。研究表明生物炭配施沼液时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受生物炭混掺厚度、混掺量和土壤容重综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地处生态脆弱区,气候条件复杂,干旱发生概率高、范围广。为了更好地研究甘肃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综合考虑甘肃省气候类型和地理特征将其划分为4个气候分区(Ⅰ区,河西大陆性气候区;Ⅱ区,陇中北部季风气候区;Ⅲ区,陇南-陇中南部季风气候区;Ⅳ区,甘南高寒气候区),并采用甘肃省26个国家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计算其近60年(1960—2019年)的月、季和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1、SPEI-3、SPEI-12),结合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空间插值等方法探讨甘肃省近60年的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角度看,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均呈减小变化趋势,且随时间尺度的增大,SPEI波动幅度越小;在四季变化上,春、夏、秋季SPEI在甘肃省各气候分区都呈现在波动中下降的趋势,且下降趋势明显,表明干旱趋势显著,冬季SPEI在各气候分区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表明有湿润化的趋势。从空间变化角度看,甘肃省Ⅰ区呈干旱减缓趋势,Ⅱ区、Ⅲ区和Ⅳ区呈干旱加剧趋势,且春季各气候分区干旱加剧趋势明显,夏、秋季次之,而冬季基本上都呈现干旱减缓趋势;甘肃省不同气候分区不同等级干旱发生频率分布差异大且不均衡,干旱频率由小到大依次为:特旱、中旱、重旱、轻旱。 相似文献
7.
8.
探究花楸树响应高温胁迫的分子机制,为遗传改良和耐热品种的选育提供基础,依托花楸树叶片转录组测序数据,采用反转录PCR(RT-PCR)方法克隆得到HSP70家族中的1个基因,命名为SpHSP70-2,同时对该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其组织特异性和应答高温胁迫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克隆得到的SpHSP70-2基因与花楸树叶片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基因序列一致,SpHSP70-2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 704 bp,编码567个氨基酸。SpHSP70-2蛋白具有HSP70特征结构域:核苷酸结合结构域(NBD)和底物结合结构域(SBD);SpHSP70-2基因无内含子;SpHSP70-2二级结构中具有ɑ螺旋(32.63%)、延伸链(23.28%)、β转角(7.23%)和随机卷曲链(36.86%);SpHSP70-2蛋白为疏水性蛋白,有11个跨膜螺旋,无信号肽;SpHSP70-2与同科的苹果、白梨的HSP70同源性最高,为90%以上;SpHSP70-2在花楸树的果实中表达量最大,在茎、根中表达量次之,在花中的表达量最小;在42℃高温胁迫处理下,SpHSP70-2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2 h时达到极值,随后表达量略缓慢下降,说明SpHSP70-2基因参与调控花楸树对高温胁迫的响应。研究结果为今后花楸树响应热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和引种驯化方面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东北地区春季播种时耕种层地温回升较慢和土壤水分不足,严重阻碍大豆发育的问题,计了2BDB-6(110)大豆仿生智能耕播机,该机一次进地可同时完成浅松、碎土、播种、扶垄和镇压等作业,在完成播种施肥作业的同时,有效提升耕种层土壤温度和含水率。本文运用逆向工程和曲线拟合等方法,设计出具有减粘降阻功效的仿野兔爪趾浅松铲和仿穿山甲鳞片扶垄铲;运用STC89C52单片机设计了具有镇压力实时监控功能的镇压力自动调节系统。通过田间单因素对比试验,发现仿生浅松扶垄耕整机构可提高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土壤温度,与传统耕整机构相比可降低作业阻力13%~20%;镇压力自动调节系统可显著提高镇压作业稳定性,提高平均土壤含水率(0~100mm)1.36%;通过参数优化试验得出耕播联合作业最佳参数组合为浅松深度20cm,镇压强度48k Pa;通过对比验证试验,发现浅松、扶垄耕播联合作业与传统播种作业模式相比可分别提升10、20、30cm深度土壤温度0.7、1.3、0.9℃,提升平均土壤含水率(0~100mm)0.47%,缩短大豆出苗时间0.52 d,提高大豆产量2.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植物混掺物对土壤含水率、土壤保水性和入渗性的影响。[方法]利用简单试验仪器设计植物混掺物的室内渗流试验,即在相同入渗水量(注水920 ml)条件下,测定纯土及掺有1%和3%麦秸、胡麻杆及玉米芯8种土壤类型的土壤水入渗的相关参数,比较其土壤含水率和湿润锋推移的差异性。[结果]在植物混掺物的湿润锋推移中,混掺3%麦秸、胡麻杆、玉米芯的无积水时刻分别为79、83和75 min,水平湿润锋入渗距离分别为12.6、12.1和13.2 cm,垂向湿润锋入渗距离分别为14.0、14.5和15.0 cm,以混掺3%玉米芯的土壤无积水时刻少,水平湿润锋入渗距离和垂向湿润锋入渗距离为最高,其含水率低1%~3%。[结论]在耕作层中掺入适量秸秆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性,增加入渗性及墒情,实际耕作中以添加3%玉米芯为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