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1 毫秒
11.
田间试验研究了25%西草净WP等5种药剂对养蟹稻田水绵的防除效果及对河蟹的安全性,结果表明,5种药剂处理对养蟹稻田水绵均有一定的防除效果,其中以36%喷克1500g/hm2、45%三苯基乙酸锡WP900g/hm2、25%西草净WP1500g/hm23种药剂处理药效持久、稳定,对水稻、河蟹安全,推荐为稻蟹生态种养田防除水绵的轮换使用药剂。  相似文献   
12.
利用病害重发区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进行辽宁省72个主栽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抗性评价,结果表明:对条纹叶枯病高抗或免疫的水稻品种有18个,仅占参试品种的25%,而表现感病的品种有40个,占参试总数的55.56%,应引起重视。同时发现了7个水稻品种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为免疫,可以对其开展更为深入研究,挖掘其抗病基因,阐明抗性机制,指导抗性育种和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3.
试验研究高温胁迫对二化螟不同龄期幼虫存活及成虫生殖等特性的影响,以期为田间预测二化螟发生量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分别对二化螟卵、各龄期幼虫和成虫进行短时高温处理,结果表明,高温对二化螟群体有明显抑制作用,单雌产卵量在温度高于37℃时,下降至42粒以下;高于43℃时,停止产卵。卵孵化率在温度高于41℃时,下降至55%以下;高于45℃时,不再孵化。低龄幼虫中1和2龄,温度高于37℃时,存活率下降至54%以下;3龄幼虫,温度高于41℃时,存活率下降至40%以下。高龄幼虫中4和5龄,温度高于43℃时,存活率下降至53%以下;6龄幼虫,温度高于43℃时,存活率下降至36%以下。二化螟幼虫存活率随着温度升高而明显降低,但随着龄期增加而提高。推断在田间生产中,夏季高温或是影响二化螟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变化以及抗性机制,连续3年采用毛细管点滴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水平、羧酸酯酶(CarE)活性、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逐年上升,但仍处于低抗及敏感水平;CarE活性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MFO及GST活性均伴随着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上升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且部分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辽宁省各个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仍处于敏感水平,施用阿维菌素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水稻二化螟GST和MFO的活性变化能够较好的反映其对阿维菌素抗药性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从北京市食用菌主产区采集感染木霉病的培养料及子实体,分离得到33株木霉菌株,根据形态学进行鉴定,共鉴定出4个种群,分别是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其中优势种为哈茨木霉和康氏木霉。测定了氯化钠对哈茨木霉、康氏木霉以及平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得到毒力曲线,并计算EC50,结果表明,氯化钠对平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木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及其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辽宁省大发生,局部地区部分田块甚至绝收,造成巨大的损失,成为辽宁省水稻生产的主要威胁之一[1,2]。在田间调查灰飞虱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以及水稻对灰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明确了吡蚜酮、烯啶虫胺及吡蚜.烯啶防治水稻灰飞虱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推荐应用25%吡蚜酮WP 300 g/hm2、50%烯定虫胺SG 100 g/hm2和80%吡蚜.烯定WG 100 g/hm2作为辽宁省防治水稻灰飞虱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8.
4种杀虫剂防治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4种杀虫剂对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药后1、3、7 d防效分别为53.01%~60.03%、73.01%~80.05%、78.71%~90.96%。其中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药效较为理想,具有一定的速效性及良好的持效性,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外来害虫稻水象甲入侵辽宁省30余年,形成分布广泛和稳定的种群。据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发生系列明显变异,与早期(2001~2007年)的比较,成虫体色变暗;个体平均重量减少了15%~16.55%;迁移能力明显减弱,表现在新成虫的展开鞘翅个体的比例大量降低,趋光上灯数量大量减少,主要越冬场所分布带离最近稻田的距离明显缩短;成虫的饲养寿命变短了近22%,平均产卵量减少了48%。依据生物进化与生物衰退理论分析认为,这些生物学特性变异的属性为“种群衰退”,其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的变化,尤其是农药胁迫增强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