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27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11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7篇 |
农学 | 140篇 |
基础科学 | 95篇 |
112篇 | |
综合类 | 680篇 |
农作物 | 184篇 |
水产渔业 | 84篇 |
畜牧兽医 | 351篇 |
园艺 | 134篇 |
植物保护 | 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59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95篇 |
2018年 | 82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94篇 |
2012年 | 98篇 |
2011年 | 87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86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63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11.
春玉米土壤矿质氮累积及酶活性对施氮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东北地区春玉米生产中过量施用氮肥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氮肥利用效率下降,氮素污染严重。有关施氮对东北春玉米土壤矿质氮累积特性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利用春玉米土壤矿质氮累积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对施氮的响应行为,探寻春玉米的合理施氮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春玉米土壤矿质氮累积量及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对施氮的响应行为。设计6个施氮水平(N 0、 60、 120、 180、 240和300 kg/hm2)。自播种开始,每隔15 d分层采集0120 cm土样一次,共取样10次,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与计算。收获时,选择代表性的春玉米进行考种测产。【结果】春玉米产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当施氮量高于N 240 kg/hm2时,产量有减少的趋势。土壤中累积的矿质氮以硝态氮为主,其变化行为受施氮量和生育时期的双重制约。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和生育时期的推进均显著增加。受氮肥追施的影响,拔节~大喇叭口期和抽雄期060 cm土层铵态氮累积量与苗期和成熟期相比显著增加;从苗期到抽雄期,060 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显著增加,而60 cm以下土层无规律性变化。除成熟期外,其他3个生育时期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显著增加,而随着土层的加深呈降低趋势。与施氮量低的处理(无硝态氮累积峰)相比,N240和N300处理的硝态氮累积峰从拔节期的2060 cm迁移到抽雄期的80100 cm,说明过量施氮增加了硝态氮淋溶损失的风险,对环境形成一定的威胁。土壤脲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均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呈波浪式变化,峰值出现在拔节期~抽雄期,这与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累积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综合考虑春玉米产量性状、 矿质氮累积量、 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经济效益,初步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春玉米的适宜施氮量在179~209 kg/hm2之间,且在生产上应用该施氮量可以实现氮肥用量降低、 产量增加、 氮肥效率提高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12.
113.
生态养殖既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池塘养殖蟹品质的关键.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4.
一、材料与方法1.地点与鱼塘选择地点选择柳条寨镇观音阁村。鱼塘选择养殖面积10亩,池深3.5米,水深2.5米。池塘配备3千瓦增氧机2台,颗粒投饵机1台,深井1眼,水源充足,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15.
116.
117.
微喷灌结合滴灌对温室高温环境和作物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微喷灌结合滴灌是指在作物根区滴灌的基础上对作物冠层进行微喷灌来改善作物生长环境的一种灌水方式。为了探明微喷灌结合滴灌(micro-sprinkler irrigation combined with drip irrigation,MSDI)和地表滴灌(surface drip irrigation,SDI)2种灌水方式下温室高温环境及作物生长生理特性的差异及响应规律,该研究以黄瓜为试验对象,于2017年2-6月开展了2种灌水方式下温室环境及黄瓜生长生理特性的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在改变温室环境方面,MSDI灌水方式较SDI可增加温室内相对湿度,降低气温,同时降低叶片温度约4℃;在作物生长生理特性方面,采用MSDI可增加黄瓜株高与茎粗,降低作物茎流速率,促进黄瓜生长;2种灌水方式下黄瓜最大光合效率几乎一致,分别为0.74和0.77,但日平均实际光合效率差异明显,分别为0.57和0.47,MSDI灌水方式下黄瓜叶片日平均气孔导度和光合速率比SDI方式分别高182.8%和92.4%。该研究成果对于合理调控温室高温环境、提高温室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8.
119.
为了解我国新出现的禽副黏病毒14型(APMV-14)的基因组特性,对2022年从我国家禽中新分离到的2株APMV-14毒株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两株毒株基因组长度均为15 444 nt,结构均为3''-N-P-M-F-HN-L-5'',3''前导序列和5''尾随序列长度分别为55和277 nt,各基因间隔序列长度不等(2~36 nt);2株毒株F蛋白裂解位点均为99REGR↓L103,具有低致病性禽副黏病毒分子特征;2株毒株HN蛋白长度均为607 aa,明显长于2011年日本分离株APMV14/duck/Japan/11OG0352/2011(580 aa)。同源性分析显示,我国分离的2株不同宿主来源的APMV-14毒株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为99.5%,与APMV-14代表株11OG0352同源性最高(91.0%),与其余禽副黏病毒同源性仅为45.0%~52.3%;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株APMV-14毒株与日本APMV-14分离株(11OG0352)位于同一分支。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的2株来源于不同宿主(鸡和鸭)的APMV-14毒株基因组序列高度同源,说明APMV-14已具备水禽—陆禽的跨种传播能力。本研究为APMV-14生物学特性等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