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55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42篇
  34篇
综合类   403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73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考虑土壤水平衡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地下水埋深较浅且矿化度高及黄河水量逐年减少等因素导致的农业用水严重短缺问题,本研究以解放闸灌域玉米为研究对象,耦合Jensen模型与土壤水平衡模型构建灌区尺度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不同的地下水埋深及土壤含水量情景下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进行研究,并利用Lingo软件编程求解模型。结果表明:当地下水埋深为2.5m时,引黄水量为3.85×10~8 m~3,可以达到5.55×10~8元的净经济效益;而土壤水含量为0.12~0.16时,净经济效益为[5.41,5.67]×108元。优化结果验证了模型在当地可行,并针对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的不同土壤含水量与地下水埋深情景分别提供14种配水方案。  相似文献   
32.
探究适于引黄灌区枸杞的水分调控和种植模式,以解决水土资源紧缺的生产实际问题。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大田试验,设置4个水分梯度(充分灌溉W0,75%~85%;轻度亏缺W1,65%~75%;中度亏缺W2,55%~65%;重度亏缺W3,45%~55%)和2种种植模式(枸杞单作D、枸杞间作苜蓿J),研究不同灌水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含量,以及枸杞耗水特征、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枸杞总耗水量随水分亏缺程度加重而减小,间作较单作增加了耗水量,但同时提高了灌水利用比例。枸杞生长随水分亏缺程度加重而减缓,间作苜蓿抑制枸杞生长。轻度亏缺W1提高了枸杞干果百粒质量,充分灌溉枸杞产量最大,轻度亏缺枸杞水分利用效率最高,DW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3.83 kg/(hm2·mm)。间作苜蓿对枸杞产量影响不显著,降低了枸杞水分利用效率,但因苜蓿的产出而提升了综合效益。综合考虑,轻度水分调控W1的枸杞生长与水分利用效率均较优,间作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枸杞生长,但能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3.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200、1200 mg/kg的维生素E(DL-α-生育酚乙酸脂形式)配制成Ec、El和Eh三种试验饲料,饲喂3龄半滑舌鳎亲鱼(雌性1.58±0.19 kg/尾、雄性0.20±0.05 kg/尾)70 d,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E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200 mg/kg的维生素E(Eh组)不仅可以促进亲鱼性腺的发育,提高亲鱼产卵量、浮卵率、受精率、孵化率以及初孵仔鱼长度,而且影响仔鱼质量,仔鱼的成活率、12 d仔鱼长度、生存活力等方面均要高于对照组。而饲料中添加200 mg/kg的维生素E(El组)只对亲鱼性腺的发育和初孵仔鱼长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亲鱼产卵量、浮卵率、受精率、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料中维生素E的增加,血清中SOD的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此外,El和Eh试验组卵中干物质、维生素C的含量,以及卵子脂肪酸中PUFA、n-3PUFA、n-3HUFA和n-6PUFA的含量均要高于Ec组,El和Eh试验组之间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半滑舌鳎亲鱼饲料中添加适量维生素E会亲鱼促进性腺的发育,增加产卵量,提高卵子和仔鱼的质量。在本试验中Eh组(1200 mg/kg)亲鱼的繁殖性能要优于Ec组(0 mg/kg)和El组(200 mg/kg)。  相似文献   
34.
以SPOT 4遥感影像和林相图为主要数据源,RS和GIS软件为数据分析平台,借助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多样性及其空间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呈现以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体的交错景观格局,其它景观类型呈补丁状镶嵌之中;处于演替前期的森林类型(山杨和白桦林等)的斑块形状构图复杂,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异质性高,处于演替后期的森林类型(落叶松林等)则刚好相反;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2593,景观总体的异质性较低,景观生态结构呈现出不合理性和简单化.研究成果可为该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管理和景观规划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5.
缓控释氮肥对机插杂交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缓控释氮肥对机插杂交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大田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肥处理对机插稻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及淀粉快速粘度分析(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处理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品质特性影响显著,与普通尿素常规施肥(T1)相比,普通尿素优化施肥(T2)使上部稻米的精米率和中部的崩解值分别提高2.38%和9.32%;掺混缓控释肥基肥一次施肥(T3)和树脂尿素基肥一次施肥(T4)使下部稻米的整精米率分别提高4.35%和5.15%;掺混缓控释肥与普通尿素配施(T6)的各穗部稻米的整精米率较高,同时降低了中上部稻米的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各氮肥处理间,缓控释氮肥基肥一次施肥(T3、T4、T5)、T2和T6较好地提高了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与T1相比,T3、T4和T5使精米率分别提高2.88%、3.86%和3.24%,T2和T6使整精米率分别提高2.74%和2.61%。峰值黏度表现为CKT2T1T6T3T5T4,崩解值表现为CKT1T6T2T5T4T3,消减值表现为T3T5T4T6T2T1CK,CK、T1、T2和T6的蒸煮食味品质较好。普通尿素按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3∶2∶3∶2的优化施肥方式(T2)和掺混缓释肥N 135 kg·hm-2作为基肥,尿素N 45 kg·hm-2作为分蘖肥的配施(T6)能较好的协调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及淀粉RVA谱特性三者的关系,是实现优质的有效措施。本研究为缓控释氮肥在杂交籼稻优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6.
进行3 种杀菌剂防治单季稻稻曲病与纹枯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破口前7 d,667 m2施用30%肟菌·戊唑醇40 mL、5%已唑醇100 mL、60%A井冈霉素15 g,对稻曲病病指与病粒防效分别为86.6%、84.3%、72.6%和87.2%、85.0%、63.3%;对纹枯病药后15 d病指防效分别为76.3%、83.8%、86.3%。水稻破口前17 d,667 m2施用30% 肟菌·戊唑醇40 mL、5% 已唑醇100 mL、60%A井冈霉素15 g,对稻曲病病指与病粒防效分别为74.7%、87.8%、87.8%和 72.9%、91.2%、91.2%;对纹枯病药后22 d病指防效分别为76.3%、70.1%、80.1%。3种杀菌剂在破口前7 d 施用1次,对稻曲病防效以30%肟菌·戊唑醇最好,60%A井冈霉素较差;在破口前17 d施用1次,以5%已唑醇与60%A井冈霉素较好,30%肟菌·戊唑醇较差。兼治纹枯病以60%A井冈霉素与30% 肟菌·戊唑醇较好,5%已唑醇次之。  相似文献   
37.
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文冠果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科学栽培文冠果提供理论依据。以平作为对照,研究垄作种植对文冠果幼苗生长状况、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pH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平作相比,垄作显著降低0~20、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含水量,显著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2)垄作增加2个土层土壤养分含量,且20~40 cm土层增幅明显,其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平作分别提高了117.05%、53.06%、28.31%和23.40%。(3)垄作种植显著增加根长,促进分枝和侧枝生长,提高叶面积,其地上生物量、根干重和冠根比显著高于平作121.20%、46.15%和51.19%。可见,垄作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供肥能力,更利于文冠果幼苗生长,是较好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四川悬钩子属植物种类、分布、生态环境、生物学、繁殖特性等;已鉴定悬钩子属有28种7变种,其中光滑高梁泡、川莓、山莓、插田泡、红泡刺藤等分布广泛;繁殖方式有根蘖、种子、顶端生根和匍匐茎繁殖;并根据悬钩子的经济性状和用途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39.
以27个糜子品种为材料,对各类型品种的开花习性及其与温湿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温敏类型糜子品种,出苗到开始开花所需时间差异显著,晚熟品种所需天数最多(为59d左右),早熟品种所需天数最少(为33d左右)。早熟与中熟品种不同穗型之间,出苗到开始开花所需天数也表现出差异性。中熟与晚熟品种每穗始花至终花所需天数显著多于早熟品种。同一熟期下,早熟密穗品种始花至终花所需天数显著大于早熟侧穗,晚熟密穗品种所需天数显著高于晚熟侧穗。不同熟期不同穗型每株花的开放数目表现差异性显著,中熟散穗开放数最高在2300以上,中熟密穗和晚熟侧穗为2000以上,早熟密穗、早熟侧穗、中熟散穗、中熟侧穗和晚熟密穗品种为1700左右,早熟散穗品种的开放数最少(为1400左右)。同时本试验追踪08:30—12:00期间不同熟期穗型品种的温湿度。08:30时始花与12:00时终花温湿度均表现为,早熟品种温湿度均显著低于中熟和晚熟品种,中熟与晚熟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同一熟期不同穗型之间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0.
以14C为示踪剂,用14CO2+CO2法对2年生黄柏进行半株标记,在主干上环状剥去韧皮部,以塑料薄膜包裹,燃烧法制样、液体闪烁测量法测14C活度。结果表明,未剥皮黄柏韧皮部的14C同化物运输速率为52.0cm/h,3h左右同化物从树冠运输到根系,树冠不同部位的功能叶14C同化物分配为:中部功能叶>上部功能叶>下部功能叶;剥皮后,同化物分配规律改变为:上部功能叶>中部功能叶>下部功能叶;剥皮第15天在新生韧皮部、剥口下方的树皮及根系中检测到14C同化物,表明新生韧皮部的生理功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