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篇 |
农学 | 5篇 |
1篇 | |
综合类 | 34篇 |
农作物 | 31篇 |
畜牧兽医 | 1篇 |
园艺 | 27篇 |
植物保护 | 6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7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西瓜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瓜叶枯病(Alternaria cucumerin)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其致病菌为瓜链格孢菌(Alternaria cucumerin),对该病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菌丝在PDA与西瓜肉榨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菌落直径为8.0cm;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菌落直径为7.1cm;适宜生长的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硝酸钠,pH值为7,菌落直径分别为7.2,8.7,8.0cm,菌丝致死温度为52%、10min,菌丝在光照、黑暗、光暗交替下均能生长,其中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好.适于病菌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5℃,pH值为7,2%硝酸钠培养液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萌发率为90.2%、95.6%和96.4%. 相似文献
42.
西瓜炭疽病菌产毒条件优化及其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瓜炭疽病菌进行了产毒条件优化、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及其理化性质测定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培养条件
对病原菌粗毒素活性的影响不同,pH 值为6 的Richard 培养液产生的粗毒素的生物活性最强,培养温度25 ℃、黑暗条件下
持续振荡培养20 d 为最佳产毒条件。粗毒素接种西瓜茎蔓可产生与病菌作用相同的发病症状,对种子胚根生长及种子萌发
有抑制作用,对幼苗有致萎作用,说明该粗毒素是西瓜炭疽病菌侵染过程中的主要致病因子。以病菌粗毒素接种10 种供试
植物,其中甜瓜、西葫芦及草莓发病症状明显,而番茄、茄子及辣椒均未见发病症状。 相似文献
43.
为了解西瓜嗜酸菌(Acidoworax citrulli)双精氨酸转运系统(Twin—arginine translocation system,Tat)关键基因tatB的生物信息学信息,利用相关软件对西瓜嗜酸菌和其他7种革兰氏阴性菌的TatB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氨基酸序列分析以及遗传距离分析;同时对西瓜嗜酸菌TatB蛋白的疏水性、跨膜结构域以及三级结构模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西瓜嗜酸菌TatB的理化性质和洋葱布克氏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更加接近,水稻自叶枯病菌TatB理化性质与其他6种细菌的相差较远:西瓜嗜酸菌TatB蛋白遗传关系与水稻自叶枯病菌(Xanthomonasoryzae)的最远,与洋葱酸皮病菌以及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0solanacearum)的较为接近;预测西瓜嗜酸菌TatB蛋白有3个区域的疏水性比较高.在氨基酸序列的2.18位以及100~106位有2个跨膜区域,其三级结构可能为“L”型。对西瓜嗜酸菌tatB基因进行基本生物信息学分析,丰富了其生物信息学资料,有助于对西瓜嗜酸菌的致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以后选育抗病品种以及研发特异性的新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正>1采前管理1.1土壤选择哈密瓜选择沙性或粘性土壤,富含有机质,头年实行冬灌,要求实行3年以上轮作制,前作以麦类、豆类、苜蓿、休闲撂荒地最好;棉花、玉米、花生、水稻等也是较好的前作;葫芦科作物(各种瓜类)、茄果类蔬菜、高粱、向日葵等不宜。1.2品种选择早熟哈密瓜贮藏性差,中熟哈密瓜适合短期的贮藏,晚熟哈密瓜耐贮性好,适合长期贮藏。晚熟哈密瓜品种有‘伽师 相似文献
45.
46.
利用Signal 3.0、LipoP和TargetP对瓜类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hrulli AAC00—1菌株基因组中4709个ORFs进行分析.对该病菌基因组中信号肽的数量、长度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预测,并对其进行分类。结果确定其中476个ORFs所编码的N-端有信号肽序列,占全部ORFs的10.10%。信号肽长度为14—48个氨基酸,以20~35个氨基酸居多.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最多。组成信号肽的氨基酸中,非极性氨基酸占47.80%,极性氨基酸占23.04%.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占15.87%,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占8.73%。预测的476条信号肽中,有384条分泌型信号肽(SPI),40条脂蛋白型信号肽(sPII),51条TM}Ⅱ型信号肽和1条CYT型信号肽。在分泌型信号肽中,有96个信号肽具有RR—motif的保守区段。 相似文献
47.
以甜瓜枯萎病菌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从8种待选药剂中选出4种较优试剂进行复配试验,采用Wadley方法分别计算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增效系数,确定最优配比并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8种待选药剂中,25%腈菌唑乳油和45%咪鲜胺微乳剂对菌丝生长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0.001 2、0.004 6 mg·L^-1;250 g·L^-1嘧菌酯悬浮剂和25%啶菌恶唑乳油对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EC50分别为0.092 2、3.263 2 mg·L^-1。上述4种药剂按比例法两两混配,30种组合中有2种配比对病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均为增效和加和作用,即咪鲜胺∶嘧菌酯=4∶1,嘧菌酯∶啶菌恶唑=2∶3。盆栽接种防效测定结果表明,上述2个组合每株浇灌10 mL浓度为1.0 g·L^-1药液对甜瓜枯萎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0.42%和76.57%,均显著高于单剂防效。为甜瓜枯萎病的防治药剂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DeoR(Deoxyribonucleoside operon repressor)家族转录因子是在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转录调控因子。DeoR通过调节毒力因子的表达来影响病原细菌的致病性,并且在不同的病原细菌中有不同的调控网络。为了阐明DeoR在西瓜噬酸菌中的功能和信号通路,Aac5菌株被用来构建DeoR转录因子glpR的缺失突变株及互补菌株,通过进行表型及转录水平的测定,对西瓜噬酸菌中DeoR转录因子glpR的功能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缺失glpR基因后,Aac5菌株利用果糖的能力、对西瓜苗的致病能力、西瓜子叶体内生长能力以及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均显著下降,体外生长速度减慢,而抗高盐胁迫能力以及抗铜离子胁迫能力显著增强。同时,基因glpR的缺失会导致三型分泌系统基因hrpG、hrpE及hrcJ表达量显著下调,果糖利用相关基因fruA、fruB与fruK表达量显著下调,生物膜相关基因flgG表达量显著下调,与WT-fruBpGUS相比,ΔglpR-fruBpGUS的fruB的启动子活性显著减弱。以上结果表明,glpR基因在西瓜噬酸菌果糖利用、抵抗逆境胁迫以及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杨树上的冰核细菌及其在引起杨树冻害和诱发真菌溃疡病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的杨树上普遍存在着冰核活性(INA)细菌,经测定它们能在-4℃~-6℃温度下产生冰核活性。它们分属于3个属5个种或变种,即:菠萝泛生氏菌(PantoeaananasSerano1928)、噬夏孢子欧文氏菌(Erwiniauredovora(Ponetal.)Dye1963)、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syringaepv.syringaeVanHal1902)、丁香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P.syringaepv.lachrymans(Smith&Bryan)Dye1978)和丁香假单胞菌未定变种(P.syringaepvs.)。自然条件下INA细菌增加了杨树的冻害;冻害的主要时期是在早春杨树萌芽阶段。在由真菌DothiorelagregariaSacc.引起的大斑型溃疡病病斑中分离到的INA细菌数量最多;而同一真菌引起的水泡型溃疡病病斑中分离到的INA细菌数量最少。在杨树干上接种INA细菌并经冷冻处理后,增加了D.gregaria的侵染,形成大斑型溃疡。证明冻伤和其它伤口是D.gregaria形成大斑型溃疡病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对INA细菌造成的杨树冻害和真菌性溃疡病进行综合 相似文献
50.
哈密瓜果斑病是严重危害瓜类的种传细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嗜酸菌属西瓜种(Acidovorax citrulli)。本文首先用Bioedit软件建立瓜类果斑病菌全氨基酸序列本地资源库,运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通过大量查找嗜酸菌属、欧文氏菌属、假单胞菌属、黄单胞菌属、劳尔氏菌属、土壤杆菌属、木质部小菌属中的致病基因和参考文献中已报道的致病基因,下载相关致病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瓜类果斑病菌的全氨基酸序列进行localblast,取E<10-5的为候选基因,得到果斑病菌中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并对未知蛋白进行产物预测。同时,根据已经公布的靶标基因,用同样的比对方法,得到果斑病菌中潜在的靶标基因。本研究通过保守估计,得到77个致病性相关蛋白,预测了其中7个未知蛋白的产物,得到46个靶标蛋白。致病基因和靶标基因的分析预测,对以后研究此类基因提供了指导作用,为更好地防治该病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