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3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辽宁省育成的辽单系列、丹玉系列、沈单系列和铁单系列玉米杂交种在农业生产发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后辽宁省的玉米育重点是:建立玉米育种中心,完善杂交种生产经销体系、建立、健全品种鉴评制度和种子质量管理制度重视种质资源的积累,加强基础研究,利用多种育种方法选育出高产、抗性强和适应性广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2.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亦称番茄细菌性叶斑病。其寄主主要为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和辣椒(Capsicumannuum),接种寄主有茄子(Solanummelongena),主要危害番茄。自1933年首次报道以来,该病在摩洛哥、...  相似文献   
113.
群体感应是细菌监控自身群体密度的环境信号感受系统。细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一些特定的化学信号分子,这种信号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当这种信号分子达到一定的阈值时,细菌感受到自身的细胞密度,启动某些基因的表达,这一过程称为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目前,已在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中发现了群体感应系统,调控许多基因的表达。笔者综述了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的最新进展及群体感应的作用,并阐述了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4.
通过组织分离法,在不同健康果树的木质部中分离到235株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对所得菌株进行了初筛和复筛,得到6株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用过滤和高温灭菌得到的菌株发酵液进行抑菌谱试验,最终获得拮抗作用较强的内生细菌X8。对X8菌株在植物体内定殖、分类鉴定和防治作用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X8菌株可以在杏、辣椒等植物中定殖。X8菌株发酵液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抑制作用最强,达80.3%,对3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达到75%以上,对番茄灰霉病和辣椒疫病的防效达到75.4%和79.3%,显著高于50%腐霉利和25%甲霜灵的防效。经16S rDNA序列分析,X8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综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最终将X8鉴定为B. subtilis,在GenBank中序列登录号为HQ647257。  相似文献   
115.
9种杀菌剂对西瓜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配比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防治西瓜炭疽病的高效低毒杀菌剂, 缓解和治理生产中病菌对药剂的抗性, 在室内离体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抑制法及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西瓜炭疽病菌( 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 )的毒力。结果表明, 嘧菌酯、咪鲜胺和甲基硫菌灵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EC50在0.093 3~0.118 2 mg/L之间, 均小于1 mg/L, 表明西瓜炭疽病菌对上述杀菌剂比较敏感; 百菌清、烯肟菌酯和戊菌唑的EC50在2.310 1~5.925 9 mg/L, 病菌对药剂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 代森锰锌、恶霉灵和多菌灵的EC50分别为36.876 3、74.466 6和99.898 5 mg/L, 抑菌活性较差。孢子萌发试验中, 嘧菌酯、咪鲜胺和甲基硫菌灵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最高, EC50在0.069 4~0.167 2 mg/L之间; 百菌清、烯肟菌酯、代森锰锌的抑制活性次之, EC50在1.853 0~9.503 9 mg/L之间; 多菌灵的抑制活性相对最低, EC50为99.335 3 mg/L。将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嘧菌酯与咪鲜胺按照2∶1的比例混配, 联合毒力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两者混配对抑制西瓜炭疽病菌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16.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茎腐病,另有枯萎病、茎基腐病、基腐病、根腐病、晚枯病、黑束病和青枯病之称,是世界上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法国、南斯拉夫等20多个国家均有该病发生。一般年份病区发病率为10~20%。减产25%左右,局部地区减产达505%以上。其中美国发生普遍,为害严重,遍布22个州,减产20~30%。在我国20年代即有该病发生,70年代以来各玉米产区相继发生,广西、湖北、四川、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河北、天津、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市均有分布。张超冲等在70年代初对广西20多个县调查结果表明,病株率轻者为1~5%,一般为15~20%,重的可达50~60%,个别地块超过90%。陕西4个  相似文献   
117.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acterial fruit blotch,BFB)病原菌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Ac),主要为害西瓜、甜瓜等葫芦科作物,是瓜类生产上主要细菌性病害。目前生产上对该病害的防治手段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其中铜制剂的防治效果较为显著。本研究以西瓜噬酸菌野生型菌株Aac-5中铜代谢相关基因copZ为对象,探究copZ基因缺失对西瓜噬酸菌抗铜性、生长能力等表型的影响;采用RT-qPCR技术测定在不添加和添加外源铜离子条件下,基因copZ缺失后对其他铜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成功构建了西瓜噬酸菌copZ基因缺失突变菌株ΔcopZ和互补菌株ΔcopZ-comp。结果表明,野生型菌株Aac-5与ΔcopZ-comp菌株在添加1.25 mmol·L-1 CuSO4的生长能力与不添加CuSO4相似,而ΔcopZ菌株的生长能力减弱;当添加CuSO4至2.50 mmol·L-1时,野生型菌株Aac-5、ΔcopZ菌株和ΔcopZ-comp菌株的生长能力均减弱。基因copZ缺失在不含铜和含铜条件下均能使西瓜噬酸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减弱;在不含铜条件下基因copZ不影响西瓜噬酸菌的运动能力,在含有1.25 mmol·L-1 CuSO4的运动性培养基中各菌株运动能力丧失。ΔcopZ菌株在西瓜子叶内的生长能力相较于野生型菌株Aac-5显著增强,但在西瓜幼苗上的致病力差异不显著,仍具有引起烟草过敏性反应的能力。在不同铜浓度处理后,铜代谢相关基因cueRcopA表达量在野生型菌株中的变化趋势与ΔcopZ菌株存在差异;基因cusAhylD在野生型菌株中表达量变化趋势与ΔcopZ菌株一致。这表明基因copZ在西瓜噬酸菌铜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8.
东北地区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生和病原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88~1989年从北京市、辽宁和黑龙江省等地调查采集的患溃疡病的病株和病果上分离到17个细菌菌株,接种番茄幼苗、果实及叶片,均能产生典型的溃疡病症状,各菌株致病力无明显差异。各菌株经细菌染色反应,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血清学反应(ELISA法)及蛋白质凝聚丙烯酰胺胶电泳等鉴定,认为番茄溃疡病的病原细菌是:密执安棒杆菌密执安亚种(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michiganense (Smith) Davies et al.)。试验表明病原细菌可经种子带菌传染,病残体和病土壤可能是初侵染菌源。抗病性测定45个番茄品种均属感病品种。寄主范围除番茄外,尚能侵染茄子、龙葵和心叶烟。  相似文献   
119.
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生防菌株BW-6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瓜细菌性果斑病是由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Schaad et al.)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本研究以西瓜嗜酸菌为指示菌,采集97个土样,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和对峙培养进行拮抗菌的分离和筛选,获得19株细菌可以抑制西瓜嗜酸菌生长。通过离体叶片、盆栽试验进行生测,BW-6菌株对甜瓜果斑病的生防效果最好,且比较稳定,防效达80.3%。在甜瓜叶面进行室外定殖试验表明,BW-6菌株可以在甜瓜叶面上大量定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菌数逐渐减少。根据菌株BW-6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综合考察,鉴定其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ohn)。  相似文献   
120.
为探究磺胺二甲氧嘧啶钠盐(sulfadimethoxine sodium salt, SDM)和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 AMP)对柑橘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 HLB)的防效以及对柑橘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本试验以‘纽荷尔’脐橙为研究对象, 采用0.5 g/L SDM和1 g/L AMP进行灌根, 使用TaqMan qPCR技术监测病树叶内黄龙病菌菌量的动态变化, 并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分析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 AMP连续处理后病树叶片内黄龙病菌菌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 初步判断AMP对黄龙病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SDM处理对黄龙病菌菌含量抑制效果较差;2类抗生素处理组中根际主要优势类群结构和相对丰度在门、属分类水平上均发生改变, 解磷细菌中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细菌的相对丰度在处理后有明显变化, pstA、pstC等部分磷循环功能基因相对丰度发生改变, 表明2类抗生素药剂均影响了‘纽荷尔’脐橙病树根际细菌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