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9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5篇
  34篇
综合类   209篇
农作物   1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51.
为评价依维菌素在杨梅上的残留风险,开发了依维菌素在杨梅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结合田间试验对依维菌素在浙江、福建、江西和云南4地杨梅上的残留消解状况进行了研究。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对伊维菌素在杨梅上的残留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001~0.5 mg/L范围内,依维菌素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 为0.999 9。在0.005~1 mg/kg添加水平下,依维菌素在杨梅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95%,相对标准偏差为9.9%,表明该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方法检出限 (LOD) 为0.15 ng,定量限 (LOQ) 为0.005 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依维菌素在杨梅上的平均初始残留量为0.21~0.88 mg/kg,半衰期为2.1~6.1 d,表明依维菌素属易降解农药,但由于其在杨梅上初始残留量相对较高,因此应对其潜在的残留风险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52.
为给农业科技人员服务三农提供一个信息服务平台,以互联网为基础,整合福建省农村科技信息数据库、"12396"专家热线电话、专题网站和手机客户端软件,建立福建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体系。重点介绍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客户端软件"福建星火科技12396手机应用系统"主要功能实现、安装方法与应用实例。系统的初步应用的效果显示,该系统实现科技信息的实时和交互传播,拓展了农业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手段,有助于提高农技推广效率。  相似文献   
53.
以创意农业内涵与理念为理论指导,阐述了科技创意对创意农业发展的作用,分析了辽宁特色创意农业发展的问题和新思路,探索了科技创新发展辽宁创意农业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54.
[目的]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SS2)、溶菌酶释放蛋白(Muramidase-released protein,MRP)和胞外因子(Extracellular protein factor,EF)3种主要毒力因子的方法。[方法]根据cps2j、mrp和ef基因的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并合成3对引物及相应的Taqman探针,其中cps2j和mrp的5'端标记FAM荧光发射基团,ef的5'端标记HEX荧光发射基团,3种基因的3'端都标记BHQ1淬灭荧光基团。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程序,建立了一种基于Taqman探针法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上述3种主要毒力因子,其中cps2j单独检测,mrp与ef的实行双重荧光PCR方法检测。[结果]cps2j、mrp和ef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2、51和51 CFU,灵敏度很高;与其他病原菌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及特异性均较好;此外,整个检测过程在60 min内即可完成。[结论]该试验所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敏感性、重复性及特异性均较好,可用于同时快速检测猪链球菌2型3种主要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55.
为探索杜仲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条件,建立杜仲体细胞胚胎发生初步体系,以杜仲幼嫩叶片和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探究外源激素配比、未成熟合子胚发育阶段与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从形态学和细胞学对愈伤组织进行胚性的判断。试验结果表明:4种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诱导出的叶片愈伤组织在形态上具有差异,MS+ 2,4-D 2 mg/L+ 6-BA 1 mg/L和MS+ 2,4-D 2 mg/L+6-BA 0.5 mg/L有利于叶片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在培养基MS+ 2,4-D 2 mg/L+ 6-BA 1 mg/L上,以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诱导出4种类型愈伤组织,其中圆球形和颗粒型突起的愈伤组织具有胚性;未成熟合子胚采集时间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具有显著差异,6月14日采集的外植体愈伤诱导率最高,不同基因型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6.
‘宁杞9号’是采用倍性育种、杂交技术等育种手段相结合,选育出的三倍体枸杞新品种。具有植株生长量大、生长势强、叶芽鲜嫩、风味良好、营养丰富、抗寒抗旱性强等特性,适宜进行枸杞芽茶、芽菜的开发应用。定植后第3年枸杞鲜芽产量达到22.5 t ? hm-2以上。  相似文献   
57.
试验建立了草莓、葡萄和苹果中5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噻菌灵、甲基硫菌灵、硫菌灵和苯菌灵)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和无水硫酸镁盐析后,上清液直接用0.1%甲酸溶液稀释40倍后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外标法定量。各峰面积与样品浓度在2×10-5~0.075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系数>0.999。添加浓度0.01~5.0 mg·kg-1,5种杀菌剂的平均添加回收率75.0%~95.0%,变异系数2.0%~5.0%。多菌灵、噻菌灵、甲基硫菌灵、硫菌灵和苯菌灵在实际样品的定量限分别为0.005,0.002,0.01,0.01和0.005 mg·kg-1。  相似文献   
58.
淄博市以发展都市农业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强政策引导,都市农业发展呈现稳步推进态势。一、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按照城乡统筹要求,立足组团式城市实际,淄博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都市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及2010~2015年发展规划,全市确立了"四个层级",建设"三大板块",抓好"五大工程"的都市农业发展框架。即立足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展开分层级产业布局和定位,着力建设南部生态有机农业区、中部观光休闲农业区和北部高产高效农业区,  相似文献   
59.
杂种小叶杨叶片外植体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开发新的小叶杨基因保存技术并提高其抗病虫害能力,本研究以杂种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 P. deltoides cv. ‘Shanhaiguanensis’)无性系的叶片作为外植体,研究了杂种无性系的的离体培养及叶片再生体系,探讨了不同激素组合对杂种无性系不定芽的诱导、分化以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于杂种小叶杨叶片分化的培养基是MS+0.1 mg/L 6-BA+0.04 mg/L NAA+0.005 mg/L TDZ,不定芽分化率和平均分化芽芽数分别达到最高的90%和6.8,芽长为2.14 cm;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mg/L IBA,生根率达90%。最后将这些再生植株成功驯化并移栽到温室。10 mg/L的卡那霉素可以抑制杂种小叶杨的诱导分化,20 mg/L的卡那霉素可以抑制杂种小叶杨不定芽的生根。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小叶杨抗病虫害等方面的遗传转化及相关研究,同时也将为小叶杨基因库的保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0.
为明确福建省致病疫霉的群体结构及其变化特点,对2001—2007年分离自11个市(县)的番茄和马铃薯产区的致病疫霉菌株进行交配型、甲霜灵敏感性及生理小种测定。交配型测定的187个菌株中,181株为A1交配型,1株为A2交配型,1株为A1,A2交配型,1株为自育交配型,其余3株交配型未知。对187个菌株的甲霜灵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高抗、中抗和敏感菌株分别占97.3%、2.1%、0.5%。生理小种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11个抗性基因均可被克服,其毒性频率在3.3%~100%之间,51个菌株存在30个生理小种,其中小种3.7出现频率最高,为13.7%,是福建省优势生理小种类型;其次为小种3.4.7,发生频率为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