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5篇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农旅综合体是新农村建设下的一个特色形式,利用本土资源对农业和旅游业进行合理的融合规划,这已经成为现代新农村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本文针对孝昌县农村人口、土地、区位、粮食、资源等因素,从孝昌县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出发,分析孝昌县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旅综合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及潜在优势,旨在促进农业与旅游业两者之间更好地发展,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亳州市文物保护工作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有效地保护了一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力地推动了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多项。  相似文献   
13.
贾婷  朱万龙 《绿色科技》2021,(6):150-152
为了验证高糖高脂食物是否会引起高山姬鼠的瘦素抵抗的发生,将高山姬鼠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高糖高脂组,各自驯化28 d。结果表明:第28 d,高糖高脂组高山姬鼠的体重和体脂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体重:t=-11.97,P<0.01;体脂:t=-7.99,P<0.01),摄食量和血清瘦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摄食量:t=-3.06,P<0.05;血清瘦素含量:t=-2.94,P<0.05)。血清瘦素含量与体脂呈显著正相关(r=0.636,P<0.01),与摄食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44,P<0.01)。分析以上结果表明:在高糖高脂食物条件下,高山姬鼠会增加体重、摄食量和血清瘦素含量。此外,高山姬鼠在该条件下可能存在瘦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小麦及其近缘种中抗旱耐盐基因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地域来源的56个小麦及其近缘种为材料,采用PCR扩增技术进行抗旱耐盐基因分子筛选。结果表明:特异引物扩增条带与预期大小一致,且与资料记载相符的事实表明硬粒小麦、斯卑尔托2个材料中具有抗旱耐盐基因,而节节麦中的抗旱耐盐基因可能存在序列缺失导致其扩增产物变小,但缺少的序列可能属于非重要区域而没有影响该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肉垂鹤(Bugeranus carunculatus)又名吐绶鹤,是非洲鹤类中最高大的一种,现存数量约8 000只,其保护级别为CITESⅡ,IUCN濒危。蓝鹤(Anthropoide paradiseus)被誉为天堂鹤,是非洲特产的一种鹤。寄生在血液细胞中的疟原虫是野生鸟类感染和传播的主要血孢子虫,呈全球性分布,对野生鸟类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1])。残疟原虫属于顶复合器门(Apicomplexa)、孢子虫纲(Sporozoa)、球虫亚纲  相似文献   
16.
草食偶蹄动物魏氏梭菌病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国内野生和家养动物魏氏梭菌病发生的特点与规律,收集了近32 a间的文献资料,设立魏氏梭菌病发生的时间、区域、动物种类、细菌血清型等因素,统计分析流行病特征。结果:①魏氏梭菌病每隔4 a左右就会有高发病出现,各种血清型发病高峰的年际不一样,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高发病的年际、血清型有差别。②魏氏梭菌病在一年四季中均可发生,各季节的发生率不同,春季是高发季节,家养动物尤为明显,秋季野生动物的发病较为明显。4个季节中,D型菌引起的发病较多,在春季和夏季中D型菌发病尤为明显,在秋季中仅A型菌和D型菌有发病记录,冬季中都不突出。③魏氏梭菌病在1 a 12个月中均可发生,3、4月是高发病时期,6、11月的发病比率次之。3月西部区域发病较多,4月黄河与长江之间区域发病为多,6月长江以南区域发病高,11月则是黄河以北区域发病较多。野生动物发病多集中在6月和11月,家养动物4月发病较突出。2月C型菌引起的发病较明显,11月A型菌发生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型,D型菌则全年发生的较多。④黄河以北、黄河与长江之间、西部区域发病主要集中在春季,长江以南则主要在夏季发病。黄河以北区域D型菌最高,A型菌其次,C型菌最低。黄河与长江之间区域A型菌落高于D型菌,C型菌仍是最低。长江以南区域D型菌为主,A型菌其次,没有C型菌发病。西部区域则是D型菌明显高于A型菌和C型菌。结论:魏氏梭菌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每间隔4 a左右会有高发病出现。不同区域,魏氏梭菌病发生的时间有差别。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发病的时间和致病血清型有区别。疫苗接种预防是有效的,综合措施是较好的预防措施。预防时慎用磺胺嘧啶和多黏菌素类抗生素。兽医诊断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建设的加快,大量光伏电站不断涌现,合理设计光伏电站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当前光伏电站实际的容量考虑,本设计将火灾报警系分为小型电站火灾报警系统和大型电站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19.
为明确江西省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器官与土壤养分的分配规律和稳定机制,在江西省泰和县石溪林场选择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阶段的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叶-枝-根-土壤的碳(C)、氮(N)、磷(P)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湿地松不同器官与土壤养分的耦合关系和稳态性特征。结果表明,湿地松不同器官C、N、P含量均值随林龄的增加呈“V”型变化,均在中龄林阶段最低,分别为518.10、3.22和0.71 g·kg-1;而各器官C∶N值与C∶P值随林龄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中龄林达到峰值,说明中龄林为湿地松的速生期,对N、P元素的消耗大。土壤N含量和N∶P值随林龄的增加不断上升,而土壤C∶N值则持续下降,说明土壤N矿化能力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强;成熟林阶段土壤C∶P值和N∶P值均高于其他林龄,表明成熟林阶段土壤P较匮乏。针叶N、C∶N、N∶P,枝C、C∶N、N∶P和根C、P、C∶P稳态性模型回归结果不显著,具有绝对的稳定性。针叶P、枝P的稳态性等级分别为弱敏感态和敏感态。不同器官N∶P的内稳性指数(HN∶P)大小关...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文章从高职院校目前在廉政风险防控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入手,进而提出高职院校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一些可行性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