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9篇
  17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贾伟 《西北园艺》2008,(5):44-44
北岛红洋葱为高产耐贮优质洋葱新品种,秋季利用地膜覆盖栽培产量高、产品商品性好、上市期长,能很好地补充淡季蔬菜市场供应,种植效益好。  相似文献   
72.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肉类和禽类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已是畜牧业大国,但由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著.粪便污染、水质污染、恶臭污染和药物残留潜在污染是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也是全球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同时,必须掌握生态平衡原理.发展生态环保型畜牧经济,从而保持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3.
华北平原菜田有机氮素净矿化速率的季节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投入的有机肥所释放的氮素在菜田氮素推荐中不容忽视,但目前缺乏相关的有机氮矿化速率用于指导菜田施肥。本研究汇总最近10年来我国华北平原菜田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根据植物吸收法计算的菜田土壤及有机肥中的有机氮素表观净矿化的结果,比较其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设施和露地菜田有机肥氮素矿化的季节性差异明显,设施菜田中冬春茬和秋冬茬每周土壤有机氮素矿化平均速率分别为2.9,6.2 kg/hm2,而露地菜田分别为3.6,0.6 kg/hm2;设施菜田中冬春茬和秋冬茬每周有机肥氮素矿化平均速率分别为3.6,3.2 kg/hm2,露地菜田分别为1.8,-0.3 kg/hm2;菜田土壤有机肥氮素当季释放比例介于-14.9%~34.9%。分析表明,氮素淋洗影响了对有机氮素矿化的准确估算,有机肥氮素表观矿化量与其总氮投入量及其与土壤氮素盈余没有显著相关。另外,季节性土壤温度差异又是有机氮素矿化关键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4.
典型种养结合奶牛场粪便养分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规模化奶牛场粪便养分产生量大,因种养分离引发严重环境污染,亟需建立粪便综合养分管理模式,以实现奶牛粪便养分的合理施用。该文以典型种养结合模式"固液分离—堆肥+氧化塘—农田利用"的奶牛养殖场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粪便及土壤样品采样测定、以及文献参数收集等研究方法,制定了奶牛场粪便综合养分管理模式。主要结果为该存栏量2 978头的奶牛场粪便氮、磷年产生量为204和33 t/a,粪便经过收集和处理后,可供农田利用的氮磷养分为126和27 t/a。基于作物养分需求量和土壤供肥量,以及粪肥投入占总养分的比例为50%和粪肥养分的当季利用率为30%,据估算,1 473 hm~2奶牛场配套农田可施用的粪肥氮、磷养分总量分别为727.6和131.2 t/a。因此,奶牛场配套农田可有效承载粪便氮磷养分供给量。实施粪便综合养分管理模式,可充分利用粪便养分资源用于作物生长,减少粪便养分直接排放到环境,从而确保种养结合模式奶牛场长期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山西省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基本一致。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从0—20 cm到20—40 cm土层均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都能提高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不同用量的长期单施化肥处理不能使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增加。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到20—40 cm土层呈减少趋势;长期单施高量有机肥和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可使褐土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脲酶活性随单施化肥量的增加有增加趋势,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则呈减小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土壤酶活性可以判断褐土土壤有机质和N素状况,可作为评价褐土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的生物学指标,同时也为提高褐土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6.
正1光伏云网概述分布式光伏发电是发达国家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在我国,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可以有效缓解可再生能源电力集中开发出现的"弃风""弃光"限电问题,对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电网公司不断加大互联网与主营业务融合的深度与广度,通过"互联网+光伏"方式,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整合光伏全产业链资源,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以国网商城(PC端)、"光e  相似文献   
77.
分析了林口林业局天然次生林的林分类型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经营措施,实施以栽针保阔为主要方式的经营保护,达到提高林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8.
旱地春谷子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研究了在施肥与不施肥处理情况下,半湿润偏旱区春谷子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点。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条件下,施肥可明显提高春谷子产量、干物质累积量、体内氮、磷、钾含量及其累积量。施肥或不施肥,春谷子地上部干物质的累积量随生育期呈典型“S型”曲线增长,其中抽穗灌浆期为累积高峰期,占总累积量的50%左右。植株氮含量随生育期呈曲线下降趋势;整个生育期植株含磷量呈 “W型”变化;植株含钾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拔节期。植株氮、磷、钾累积吸收量随生育期的延长和施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各生育期相对累积吸收比例,施肥与否差异不大。苗期氮、磷、钾的吸收量约占总吸收量的1%~3%,拔节期约占总吸收量的30%、20%、37%,是钾素吸收的高峰期,孕穗期约占22%、21%、34%,抽穗灌浆期约占43%、53%、23%,是氮、磷吸收的高峰期,籽粒形成期约占3%~5%。不论施肥与否,地上部氮、磷、钾累积吸收量与干物质累积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植株氮、钾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9.
管翠萍  贾伟  陈萍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362-8363
[目的]培养大肠杆菌耐热性肠毒素ST1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特异和便于临床操作的检测耐热性肠毒素ST1的方法。[方法]将制备的ST1包涵体与弗氏完全佐剂充分混匀,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脏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然后用间接ELISA法筛选和有限稀释法进行细胞克隆。[结果]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抗ST1肠毒素单抗杂交瘤细胞株。[结论]将单克隆抗体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两者相结合可有效获得所需的杂交瘤细胞株,为下一步临床检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不同动物粪肥的磷素形态特征及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规模化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动物粪肥数量急剧增加,合理利用畜禽粪肥中的大量磷素,不仅可节约磷矿资源,而且避免由于粪肥直接排放和农田过量施用所带来的水体面源污染问题。本研究结合调研工作,采集了52个典型养殖场的76个动物粪肥样品,采用Hedley磷分组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粪肥中磷素含量及其组分特征,评价不同形态磷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及其环境风险,为合理磷素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动物粪肥的全磷含量差异很大,猪粪、鸡粪、鸭粪、牛粪和羊粪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2.5、13.7、12.9、9.6 g P·kg-1和7.5 g P·kg-1,其中粪肥中的有机磷占总磷的比例分别为33.1%、41.5%、66.4%、28.1%和36.8%。非反刍动物粪肥(猪粪、鸡粪、鸭粪)中全磷含量和有机磷含量分别为反刍动物粪肥(牛粪和羊粪)中全磷和有机磷含量的1.7~3.0倍和2.1~3.0倍,以鸡鸭粪肥中有机磷占全磷的比例最高;非反刍动物粪肥C/P比(19~29)明显低于反刍动物粪肥C/P比(38~45),其中的磷素更易矿化;依次采用H2O、Na HCO3、Na OH和HCl作为提取剂提取动物粪肥的磷素组分,反刍动物粪肥中H2O-P、Na HCO3-P、Na OH-P、HCl-P和残余态磷分别为总磷的27.8%、32.8%、18.1%、15.2%和6.1%;而非反刍动物粪肥中的各磷素组分的比例分别为24.6%、19.4%、12.7%、34.4%和8.9%;两者主要在Na HCO3-P和HCl-P组分存在差异。综上所述,反刍动物粪肥中活性磷(H2O-P和Na HCO3-P)的比例更高,超过总磷的60%,而非反刍动物粪肥更易矿化分解的特征导致其可以很快释放活性磷,两者均具有很高的磷素有效性。因此,长期而言,在等粪肥磷投入情况下,两者的环境风险差异不大;而在等粪肥用量情况下,非反刍动物粪肥中更高的磷素含量会导致更高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