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31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选取小麦秸秆为试验材料,采取发酵罐处理方法,在静态通气条件下研究了堆腐过程中堆体温度变化、氧化还原类酶活性变化、温度与酶活性变化的关系、不同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较不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CK)升温快、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堆体温度第2d上升到50℃以上,第3d达最高温度67.1℃,50℃以上持续6d;CK堆肥第3d达到50℃,第4d达最高温度59.5℃,50℃以上持续5d。(2)过氧化氢酶活性初期较低,中期迅速升高,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堆肥第10d到堆肥结束,添加微生物菌剂处理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CK;添加菌剂处理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堆肥前期和后期高于CK,说明添加菌剂可加速木质素的降解及其产物的转化;添加菌剂处理的脱氢酶活性在堆肥中期显著高于CK;添加菌剂处理的过氧化物酶从堆肥第12d到堆肥结束活性均高于CK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可促进物质的氧化。(3)脱氢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堆肥中期达到最高值,两者变化趋势相同;过氧化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堆腐后期比较稳定,多酚氧化酶活性堆腐后期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42.
促进农业废弃物腐解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麦草和鸡粪作为腐解原料,用平板稀释法从土壤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菌株,选择搭配优势群体培养成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堆肥腐解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复合菌剂CM1和CM2能够有效增加麦草和鸡粪在固体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数量,迅速提高发酵体的温度,降低鸡粪的臭气,从而促进麦草和鸡粪的腐解速度。  相似文献   
43.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采用Biolog微平板法和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玉米施用等养分量的无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生物复混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复混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H)和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S)均最高;施用生物复混肥可明显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尤其是多酚化合物类和糖类;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特征有一定差异,生物复混肥在第1主成分上的得分值为正值,其他各处理在第1主成分上的得分值基本上为负值,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是糖类和羧酸类。在玉米生长期间各处理土壤微生物量大致呈先升高后逐渐平稳的趋势,且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均以生物复混肥处理最高,最高值分别为333.21mg.kg 1、53.02 mg.kg 1和22.20 mg.kg 1。研究表明,生物复混肥的施用比等养分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功能多样性,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含量,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微生物菌剂、酶制剂、化肥不同配比对秸秆还田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在陕西眉县横渠镇农场进行了田间试验,测定和分析了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因子.结果表明:在玉米灌浆期,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出现峰值,分别为58.30mg,3.85mg,是播种前CK处理的4.7倍、1.5倍;在玉米成熟期,土壤思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现峰值,分别为4.85mg,1.46mg,是播种前CK处理的3.2倍、8.1倍.微生物菌剂、酶制剂与化肥配施可明显的提高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其中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增施氮肥+酶制剂十腐解菌剂(SFN+E+D)处理效果尤为显著.除多酚氧化酶外,土壤蔗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除速效钾外,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各养分因子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蔗糖酶与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各养分因子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5.
在静态通气条件下,以养鸡场鸡粪、小麦秸秆为原料,研究了堆腐过程水解类酶活性、pH值、电导率(EC)变化。结果表明,加入微生物菌剂后纤维素酶、蔗糖酶活性在堆腐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同CK处理(不加微生物菌剂)基本一致,但两种酶的活性高峰值都高于CK处理,其峰值分别达到了glucose0.457mg/(g·24h)和glucose87.836mg/(g·24h),两种酶高峰值的出现均早于CK处理,其中纤维素酶活性高峰值较CK处理提前出现2d,蔗糖酶活性高峰值较CK处理提前出现6d;加入微生物菌剂能提高脲酶活性水平及其峰值;加入微生物菌剂处理的pH值相对较低,变化幅度较小;加入微生物菌剂后EC值较高。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陕西黄河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以陕西黄河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比较,研究了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结果]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黄河湿地从河滩湿地、开垦湿地(农田)到因盐碱化最终废弃后的退化过程中,土壤容重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容重的平均值分别为1.474、1.522、1.593g/cm3。土壤变得更紧实;土壤孔隙状况(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的各项指标也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有所降低,其中毛管孔隙和总孔隙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达到极显著水平,非毛管孔隙也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孔隙度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加剧了土壤的退化;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与湿地土壤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的最大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5.7%和22.3%。毛管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0.2%和19.4%。最小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6.1%和22.2%;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河滩湿地的蓄水能力和排水能力均优于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与河滩湿地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盐碱化荒地总土壤蓄水能力分别降低了12.4%和15.2%。总的排水能力分别降低了2.7%和15.9%。[结论]采取合理措施安排湿地周边集体林地、农田及湿地资源开发关系对黄河湿地保护区涵养水源,调节水分循环和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为了探索玉米根际土壤微生态特征对接种自生固氮菌的响应机理,在盆栽实验条件下,研究了3株自生固氮菌褐球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 YCYS)、芸苔叶杆菌(Phyllobacterium brasssicacearum QL54)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abinae MX31)接种盆栽玉米(Zea mays L.)之后,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自生固氮菌对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不同自生固氮菌之间的接种效果有一定的差异。接种褐球固氮菌(A. chroococcum YCYS)和类芽孢杆菌(P. sabinae MX31)玉米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比对照高20.55%和9.58%。然而接种处理对玉米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BIOLOG结果显示,接种自生固氮菌可以提高细菌总代谢活性,其中接种褐球固氮菌(A. chroococcum YCYS)处理的AWCD是对照的1.8倍,并且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R)显著高于对照(P0.01)。不同接种处理土壤根际细菌生理碳代谢优势群落结构不同。主成分分析(PCA)表明接种自生固氮菌可以调控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  相似文献   
48.
秦岭山区无机磷细菌筛选及其Biolog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具有高解磷活性,可用于微生物肥料研制和生产的无机磷细菌菌株资源,采用平板溶磷圈法,从秦岭山区植物根际土壤样品中筛选获得3株高效无机磷细菌,命名为NO.9、NO.15、NO.17,根据钼锑抗比色法,培养5 d后,检测菌株发酵液,确定3株细菌的可溶性磷含量分别为98.12、80.37 mg/L和104.91 mg/L,微生物量磷含量分别为62.85、53.61、36.59 mg/L。生理生化特征、Biolog和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3株细菌均属于革兰氏阴性非肠道菌,NO.9菌株为Inquilinus ginsengisoli,NO.15菌株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NO.17菌株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相似文献   
49.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农业废弃物采用生物发酵腐解,进行无害化、矿化和腐殖化处理,经干燥后添加一定比例的化肥以调节养分,加入成粒剂制成颗粒状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获得的有机无机复混肥进行冬小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促进冬小麦分蘖,改善冬小麦产量结构,提高冬小麦产量756.0~901.5kg/hm2;还可降低冬小麦耗水系数,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1.311~1.675kg/(mm·hm2)。  相似文献   
50.
不同有机肥对大豆植株性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肥料化和循环利用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以单施化肥和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以麦草、鸡粪为原料自制的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春播和夏播大豆的植株性状、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能延长大豆生育期、提高大豆的株高、单株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产量及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且与其他处理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以上指标中,生物有机肥处理与不施肥处理的差异均显著,但与单施化肥处理的差异不显著。提示有机无机复混肥不仅能促进大豆的生长,而且还能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生物有机肥的增产作用与化肥相当,但可以显著提高大豆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