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31.
32.
33.
[目的]研究以过磷酸钙为填料的吸附塔对间歇通风条件下挥发氨气的吸附效果。[方法]以过磷酸钙填料的吸附塔为试验装置,吸收塔主体以一定高径比的PVC圆管构建,首先以氨水为氨气挥发源,研究了相同过磷酸钙装填量时,吸附塔高径比对氨气吸附效果的影响,进而选定高径比为9.9的吸附塔,对经过碳氮比调整的猪粪和鸡粪堆体,选择通风静堆条件进行了废气吸附试验。[结果]在一定的挥发速度下,吸附塔中的过磷酸钙颗粒可有效地吸附气流中的氨气,吸附效果随吸附塔高径比增加而增大,高径比在1.1以上时,吸附效果均可达到90%以上;使用高径比9.9吸附塔,占堆体重量8%左右的过磷酸钙装填量基本上能完全吸附猪粪、鸡粪堆肥过程中释放出的氨气。[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过磷酸钙吸附塔在堆肥废气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4.
集约化养猪场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养猪场废水是养殖业废弃物中最典型的一类污染物,主要包括猪尿、部分猪粪和猪舍冲洗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由于养猪业属传统产业,用于废水处理的资金有限,所以养猪场废水处理各项指标要完全达标难度很大。迄今为止,国内外对养猪场废水处理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工程应用实践。文章分析总结了近3年来集约化养猪场废水处理的工艺研究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的情况,现报道如下。1猪场废水处理工艺目前,养猪场废水处理研究的工艺方法有物化处理、自然生态处理、好氧处理、厌氧处理等,实际工程应用中常常是这些处理技术的组合工艺。猪场废水悬浮物质浓度很… 相似文献
35.
36.
探索县域城乡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方略,以微观、宏观与动态视角三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韶山灌区湘乡湘潭等县市及其周边地区农村水质、土壤与大气污染的严重性;提出了城乡"四维污染"的控制对策——低碳高值农业及其技术创新;且以韶山灌区在建生态循环农业园种养业产前、产中与产后深加工三部分低碳高值化技术创新产业化示范为驱动力,力求推进稻、草、树、药和猪、牛、鸡、鸭、鱼的低碳生态种养业,缓解以往种养业结构失衡、"谷贱伤农"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短腿"问题的解决。结果表明,低碳高值农业体系是一个基于生态学的促进物质多层分级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多联产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37.
针对坪山河水体的污染特征,研究基于天然湾畔的河道持续净化系统,通过预处理、二级生物和沉淀以及深度净化等组合处理单元,开展坪山河河道污水强化处理成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河湾水质持续净化系统对坪山河水体中COD 的去除率为48.19%,对TP 的去除率为67.93%,对TN 的去除率为70.09%,对NH3-N 的去除率为80.15%,除极个别数据出现波动外,大部分各指标出水浓度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 类水标准。该系统既能保证河水得到充分、有效的处理,保障河道原有各项功能作用,且可以因地制宜,选取合适的工艺灵活运用,极大缓解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的不足;人工湿地作为河道景观还能改善和美观河道的生态环境;此外袁该示范工程吨水运行费用仅为0.19 元,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与景观效应,在河道治理方面有着较大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8.
我国氨氮排放量远远超出受纳水体环境容量,氮肥行业作为我国"十二五"期间氨氮总量减排的重点行业,其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技术种类繁多,不同的技术对不同区域、规模以及生产工艺的氨氮总量减排效果差别比较显著。为改善总量减排技术未能合理配置的现状,使用层次-灰色综合评判法、费用-效益法、表单法等对氨氮总量减排技术的减排效果、运行成本、环境效益、经济效益、限制性因素等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研究。由于评价过程所涉及的数学模型复杂、计算量大,导致评价工作效率不高,精确度难以保证,为此开发了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技术评估软件,介绍了软件的设计思想、总体框架、关键技术、主要功能及应用实例。结果表明,氨氮总量减排技术评估软件可大幅度提高技术评价的效率和精确度,可广泛地应用于企业和管理部门氨氮减排的工程技术及环境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9.
回顾了垃圾焚烧二恶英排放对周边环境介质暴露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情况。在评估垃圾焚烧厂排放的二恶英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暴露风险时,选用大气扩散模式不仅可以从空间上定量地反映源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范围和强度,还可以识别出环境中较大落地浓度所在位置和距离;在掌握模拟区域的PCDD/Fs和PCBs等特征污染物排放清单以及常规污染物清单的基础上,采用CMAQ模型对于研究某一区域内大气复合污染方面具有优势;在忽略二恶英与气溶胶颗粒间的吸附和富集作用、与其他大气成分间的化学反应的情况下,采用ISC3的ISCST3模型开展毒性污染物风险评估的研究较为成熟。多介质源归趋模型主要用于评估一个区域内污染物在多相介质间的交换过程,并确定污染物的最终去向,但它不易于从空间上反映污染物的分布及影响范围和强度等;而源解析模型则主要基于受体角度估计各种排放源对受体的贡献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联合使用多种模型对二恶英环境暴露水平进行模拟,并紧密结合环境监测手段,建立起监测数据对模拟结果有效性检验的方法,是今后该研究应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0.
白洋淀鱼类体内多氯联苯积累特征及其毒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体内易于积累的特性,利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白洋淀8种鱼类体内多氯联苯(PCBs)含量,并分析了同系物组成特征。根据白洋淀鱼类检测到同系物情况,计算毒性当量(TEQ)并进行评价。白洋淀8种鱼类体内PCBs平均含量范围是55.85~1 485.74 ng.g-1脂肪重,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黄颡>黄鳝>乌鳢>泥鳅>鲤鱼>鳙鱼>鲫鱼>鲇鱼。在8种鱼类PCB同系物组成中,四氯联苯和五氯联苯是主要的同系物,其相对百分含量为52.0%~84.3%。这种组成模式反映了白洋淀地区有多氯联苯工业品的使用历史。8种鱼类体内PCBs的毒性当量(TEQ)范围是0.09~1 412.87 pg TEQ.g-1脂肪重,其大小顺序依次为鳙鱼>鲫鱼>鲇鱼>黄颡>黄鳝>鲤鱼>乌鳢>泥鳅。结果表明,白洋淀淀区部分鱼类已经受到PCBs一定程度的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