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8篇
  25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不同滴灌量和施氮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方案,对“大西洋”马铃薯的水、氮二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马铃薯的产量、单株薯重、商品薯率和淀粉含量都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抛物线趋势变化;其中小水量多次灌水的灌水方式下氮水平为180kg/hm^2的处理,其产量、商品薯率和淀粉含量都表现最好,分别为:46216.4kg/hm^2、87.56%和17.71%;在小水量多次灌水的灌溉方式下,马铃薯在低氮水平就能达到高产优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滴灌方式。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陇东地区沟谷分布的统计学特征,旨在查明黄土高原沟谷演化的宏观规律。[方法] 通过野外工作、前人工作和遥感解译寻找黄土沟谷的分布规律,再基于沟谷分级和沟谷走向数据处理,对沟谷发育规律进行量化参数表达。采取统计学检验和正态分布性质,得到沟谷间的影响关系,并引用安全距离等概念参数,重现和预测地貌演化进程。[结果] ①主沟与支沟呈现近似正交的关系,节理的走向与支沟的走向大致相同,构造对沟谷的发育起一定的控制作用。②4组一级支沟对主沟的正交偏差弧度值数据和2组二级支沟对一级支沟的正交偏差弧度值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③在80%的显著概率下,主沟与一级支沟的夹角不小于69.9°,67.6°,59.9°和68.8°;一级支沟与二级支沟的夹角不小于55.8°和70.5°。[结论] 沟谷发育存在普遍规律,70°可视为沟谷发育夹角的极限值。  相似文献   
63.
滤层孔隙结构直接影响过滤过程中的颗粒沉积和运移效果。为了掌握砂石过滤器不同粒形滤料组成滤层的内部孔隙结构特征,该研究以粒径为1~1.18 mm的普通石英砂(QS1)、天然海砂(SS2)、改性玻璃(MG3)和玻璃微珠(GB4)4 种滤料为研究对象,采用CT 扫描技术对滤层孔隙模型进行了三维重构,利用VGStudio MAX、Image J等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分析了 4 种滤层的孔隙率、孔径大小及孔隙形状参数,并结合分形理论确定了 4 种滤层孔隙结构的计盒分形维数。结果表明:4种滤层的表观孔隙率范围分别为39.7%~44.6%、38.5~42.3%、40.7%~45.6%、34.8%~38.7%,对应体积孔隙率分别为0.422、0.412、0.441、0.366;对应孔径范围分别为75~960、80~760、70~1 050、85~930 μm,圆度值区间分别为1.59~1.78、1.35~1.54、1.65~2.03、1.20~1.36,扁平度值区间分别为2.62~2.75、2.05~2.20、3.04~3.21、1.94~2.04,计盒维数均值分别为1.621、1.566、1.661、1.446。该研究定量表征了滤层孔隙结构特性,得出不同粒形滤料细观孔隙结构的差异:滤层表观孔隙率呈现“上高下低”分布规律,孔径分布规律表明滤层内均是小孔隙占多数,大孔隙占少数,且孔隙以狭长型为主。随着滤料棱角度增加,表观孔隙率分布越分散,体积孔隙率越大,大孔隙占比也相应增加,最大达到17.24%(MG3),孔隙形状更加偏离球形,表征孔隙结构复杂性的计盒维数相应增加,且分形维数与孔隙率呈负相关关系。滤层孔隙结构研究可为后续研究滤层内颗粒沉积和运移规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4.
对宁夏灌区不同时期种植的春小麦品种的群体光合特性研究表明,在宁夏灌区春小麦改良过程中,不同品种的群体光合性能存在显著差异.宁夏平原春小麦随品种的更新,相对生长率、净同化率(NAR)有增加趋势,叶面积(LAI)、光合势(LAD)、作物生长率(CGR)逐渐增加,叶面积比率(LAR)逐渐下降,干物质累积量、子粒产量、生物产量有明显提高.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CGR,LAI,LAD与子粒产量、生物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CGR对子粒产量和生物产量的直接作用都是最大的.因此,从群体光合作用考虑,提高作物生长率,降低叶面积比率,适当扩大叶面积,延长叶面积持续期是增加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5.
保护性耕作下玉米田土壤水温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8种不同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土壤的含水量和温度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土壤平均含水量(0—80cm)比传统耕作增加。在前期,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后期逐渐下降。在玉米苗期、穗期、花粒期,传统耕作+秸秆覆盖、起垄+地膜覆盖、起垄+秸秆覆盖、免耕和免耕+秸秆覆盖处理平均含水量均比传统耕作提高。地温(5—25cm)的变化在苗期表现明显,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和起垄+地膜覆盖处理均提高地温,分别提高2.6-C、2.0℃和1℃,其他保护性耕作地温均低于传统耕作,免耕+秸秆覆盖温度最低,比传统耕作低2.1℃;穗期以后,各处理地温逐渐降低并趋于一致。虽然苗期免耕和秸秆覆盖等保护性耕作降低地温和免耕地表板结不利于出苗。但从整个生育期看,保护性耕作充分利用天然降水资源,使土壤含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66.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及农村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为了更好地推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本研究以江苏连云港市为例,在对全市3县2区的65个农业科技单位以及108个乡村进行问卷调研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数学模型对现代农业及农村新型科技服务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为农业科技服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7.
1 进口木材除害处理区的概念 2001年2月,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关总署、国家林业局等五部委联合发布2号公告,要求自当年7月1日起,所有进口原木必须在国外去皮或作有效处理,否则不允许入境.  相似文献   
68.
木材是我国需要长期大量依靠进口的战略性资源产品,进境木材的疫情防控压力和难度均较高。本文对我国进境木材疫情防控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进境木材存在的潜在疫情风险问题。通过对进境木材的潜在疫情风险进行深入分析,阐明了潜在疫情风险的客观性、危险性及其风险特点。最后针对进境木材潜在疫情风险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9.
玉米保护性耕作措施水温效应及其产量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贫乏、干旱频繁发生、土壤风蚀严重的特点,采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起垄、免耕等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结合方式,与传统耕作的玉米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垄膜集水处理具有明显的保水效果,随着中后期降雨的增多,集雨效果更加明显;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和免耕+地膜覆盖处理玉米生长前期含水量最高,到抽穗期以后土壤含水量逐渐下降;秸秆覆盖各处理均有保水作用,整个生育期种植行间各层(5~25cm)平均地温的变化在苗期表现明显,传统耕作+地膜覆盖、免耕+地膜覆盖和起垄+地膜覆盖处理均提高地温,分别提高2.6℃、2.0℃和1℃,其他保护性耕作地温均低于传统耕作,免耕+秸秆覆盖温度最低,比传统耕作低2.1℃;穗期以后,各处理温差逐渐降低。垄膜集水措施和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处理表现出增产,平均产量分别为17330.4kg/hm2和1109.52kg/hm2,较对照分别提高14%和11%。其他处理均表现出减产。  相似文献   
70.
<正>1土地准备1.1选地选择大蒜、小麦、豆类、胡萝卜等作物为前茬。马铃薯不宜连作;也不宜与茄科作物轮作,如番茄、茄子、辣椒等;另外甜菜、大白菜也不能与马铃薯轮作。1.2整地选择疏松、深厚、保肥、保水性能好的土壤。深翻、早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