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79篇
农学   52篇
基础科学   91篇
  43篇
综合类   311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61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正>1抓好驱虫药浴5月中旬,母羊普遍产羔结束,可用新型驱虫药阿福丁(虫克星)驱除体内线虫及体外虱、螨、蜱、蝇蛆等寄生虫。剂量:50 kg体重用阿福丁1小袋(5 g),混入饲料中饲喂即可。隔7~10 d后重复给药1次,2次驱虫后可不  相似文献   
812.
锦杂102是锦州市农业科学院以自选不育系9047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954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高粱杂交种.该品种高产、稳产、米质优、抗丝黑穗病,无叶部病害,活秆成熟,较抗蚜虫,抗倒伏,抗旱性强,适应性广.一般产量7 500 kg/hm2以上,适宜在辽宁省的锦州、葫芦岛、阜新和朝阳南部、铁岭、营口等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13.
为明确我国褐飞虱田间种群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现状及生化抗性机制,2017年-2019年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采集自7省共13个褐飞虱田间种群对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并研究了氟啶虫胺腈抗性种群与其他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以及增效剂对氟啶虫胺腈的增效效果。结果表明:近3年来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RR=10.3~30.9)。氟啶虫胺腈抗性品系对呋虫胺、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分别产生了9.1倍、7.9倍和4.1倍的低水平交互抗性,与噻嗪酮、毒死蜱、吡蚜酮、三氟苯嘧啶和吡虫啉不存在交互抗性。增效剂PBO对氟啶虫胺腈抗性品系和浙江龙游19(Longyou-19)田间种群分别具有4.2倍和3.8倍的明显增效作用。综上,褐飞虱田间种群已对氟啶虫胺腈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多功能氧化酶参与了褐飞虱对氟啶虫胺腈的代谢抗性。  相似文献   
814.
【目的】了解烤烟烘烤过程中烘烤环境对烟叶外观特征变化的影响,为烟叶精准化烘烤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色差仪提取烟叶的颜色特征值,用Matlab2015b获取烟叶纹理特征值,然后对烘烤过程中烟叶颜色特征指标和纹理特征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烘烤过程中烘烤环境指标(温度、叶温、水汽压差、相对湿度、风速、风压)与颜色指标(明度、红度、黄度、饱和度、色相角)、纹理指标(能量、熵、惯性矩、相关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烘烤的进行,烟叶颜色特征值的变化均呈上升趋势,且正反面变化规律相似;烟叶纹理特征值中纹理能量和相关度不断减小,纹理熵和惯性矩不断增加,且在42~46℃变化幅度较大;叶温对烟叶颜色的色相角和正面黄度有较大影响;烤房温度主要对烟叶颜色的明度、饱和度、色相角和黄度有较大影响,而相对湿度对烟叶颜色的红度有较大影响,但是温度和相对湿度均对烟叶纹理的能量、相关度和熵有较大影响,风压对烟叶纹理惯性矩有较大影响,而其他环境指标对烟叶颜色和形态纹理变化的影响较小。【结论】不同的烘烤环境指标对烟叶颜色和纹理的变化有不同程度影响,可依据研究结果及烟叶特色适当调控烟叶的颜色与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815.
白蒿(Herba artimisiae sieversianae)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类、黄酮类、木脂素类、萜类等,研究表明其有杀菌、消炎、抗氧化、抗紫外线灼伤等功效,在很多领域都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和应用价值。通过对白蒿的生长资源分布、活性成分提取方法、成分组成及功效、在日用品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分析,为白蒿的深入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16.
为了优化巨尾桉叶精油精制工艺,采用短程分子蒸馏,对初级桉叶精油中1,8-桉叶素和α-蒎烯进行精制,研究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2种物质分离特性。以巨尾桉叶为试验材料,依次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和分子蒸馏对其进行桉叶油树脂提取和纯化得到初级桉叶精油,采用二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优化试验,将馏出物得率、馏出物中1,8-桉叶油素质量分数及α-蒎烯质量分数、馏余物中1,8-桉叶油素质量分数及α-蒎烯质量分数作为试验指标,对分子蒸馏精制桉叶精油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最优纯化工艺条件:以馏出物为目标产物,蒸馏温度38℃,蒸馏压力41 Pa,馏出物中1,8-桉叶油素和α-蒎烯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60.80%和31.58%,馏出物的得率为82.06%。分子蒸馏能够对桉叶精油进行有效的纯化精制,桉叶初级精油经过二级分子蒸馏精制后,1,8-桉叶油素和α-蒎烯的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77.62%和56.72%。蒸馏温度和蒸馏压力对1,8-桉叶油素质量分数的影响均较α-蒎烯明显,同时,对于1,8-桉叶油素,蒸馏压力的变化对其质量分数的影响较蒸馏温度明显,相反的,对于α-蒎烯,蒸馏温度对其质量分数影响更为显著(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分离提纯2种物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17.
生物质酶解木质素直接碳化后得到的硬炭通常具有低比表面积和孔隙不发达等特点,作为阳极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时容量低。为了提高储锂性能,将原料酶解木质素和活化剂氯化锌一步热处理制备多孔炭,通过调节氯化锌用量和活化温度制备出一系列具有大比表面积的多孔炭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氮气吸脱附等温线及孔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对热解碳化后最终产物多孔炭的晶相、石墨化程度、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形貌进行研究,同时对多孔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热解碳化温度700℃、酶解木质素与氯化锌的质量比为1∶3时,制备出的多孔炭材料电化学综合性能最优,表现出优越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在电流密度50 mA/g时的放电比容量高达722 mAh/g,在电流密度1 000 mA/g时的放电比容量为350 mAh/g;在电流密度100 mA/g时,经过100圈循环后电极容量保持率为74.7%。这种由低成本废弃物酶解木质素制备的多孔炭材料有望大规模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上,为废弃物酶解木质素增值化利用提供一个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818.
海水鱼捕捞上岸后,因为环境的不适应性常常在短时间内死亡。由于其富含水分、营养丰富,海水鱼死亡后会迅速进入腐败过程,货架期短,因此海水鱼保鲜技术的研发十分重要。本文解析了不同海水鱼死后的酶自溶、微生物和脂质氧化导致的腐败,分析了海水鱼冷藏过程中各种内源性酶对海水鱼品质的影响,同时也归纳了不同种类海水鱼的特定腐败微生物及其产生的腐败代谢物。重点阐述了传统、新兴保鲜技术在食品工业的研究进展,比较了上述技术的保鲜原理和效果,同时也展望了海水鱼保鲜技术的未来发展。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及优化海水鱼保鲜技术应用于食品工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19.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和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ur)分别为引起半夏块茎腐烂病和疫病的病原,为探索半夏在受到这2种病原侵染时的生理生化反应,采用室内盆栽方法,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5种寄主防御酶活性在块茎腐烂病和疫病发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半夏在接种2种病原菌后,分别于第2天和第3天出现发病症状,第5天病情指数分别高达70.3、70.6;SOD活性都于接种后第1天达到高峰,POD活性都于接种后第3天达到高峰,CAT活性都于接种后第2天达到高峰,PAL活性分别于接种后第2天和第3天达到高峰,而PPO活性分别于接种后第3天和第4天有小幅上升。初步表明,在寄主显症之前或发病初期酶活性达到高峰的SOD、POD、CAT、PAL在半夏抗病生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半夏抗病种质筛选时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820.
为研究全国范围内中大型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情况,在2012年—2013年,应用PCR方法及gE-ELISA试剂盒对采集自17个省126个集团或猪场的164份病料、2 212份血清进行猪伪狂犬病(PR)病原及血清野毒gE抗体的检测。结果表明,病料样品中,PRV野毒阳性率为34.1%,PRV野毒阳性猪场占检测猪场总数的38.6%;血清样品中,PRV野毒抗体阳性猪场48个,猪场阳性率为38.1%,总样品阳性率为14.96%;2013年的感染率比2012年的高,且冬、夏两季PRV野毒阳性率较高;保育猪的PRV野毒阳性率最高,为22.34%,种母猪群PRV野毒阳性率为14.32%;华东地区PRV阳性比例最高,南方地区的PRV野毒阳性率高于北方地区。通过本次调查,说明PRV在我国的猪场依然普遍存在,对猪场进行PR的控制和净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