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2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晋A棉花质核不育系的特色与优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晋 A 棉花质核不育系具有早熟、铃大、成铃好、异交成铃率高的特色。与国内(104—7 A)、外(哈克尼西)同类不育系相比, 其相应测交组合的全生育期、单株铃数、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表现出明显优势。为实现棉花质核不育三系配套, 选配高优势组合, 提高制种效率, 克服昆虫传粉障碍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三系南北交替选育中,海南冬繁的生态环境,能满足三系繁育的基本要求。除花期低温对不育系铃重有所影响外,其他性状表现正常,均优于山西。通过对比发现,三系表现各具特色。不育系具有早熟、优质和农艺性状较差的特点;恢复系具有农艺性状突出,纤维品质不良的倾向;保持系呈现了生育较迟,其他性状居中的趋势。由此认为,这些特色有利于实现优势组合的性状互补。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晋A棉花质核不育系的天然异交与成铃。结果表明,在山西运城地区常年治虫4~7次背景下,天然异交成铃率高达60%以上。优良的晋A棉花不育材料,单株成铃已达到同类常规品种水平。表现了突出的早熟性和天然异交优势。这预示着实现三系配套后,克服昆虫传粉障碍已成为可能,从而为棉花质核不育三系制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研讨了我国旱地棉花生态区的生态特点、农艺性状及其变化规律。认为在诸多生态因素中,生育期降雨的季节性分布至关重要,由此而构成的受旱特点是区分旱地棉花生态区的重要依据,也是形成农艺性状变化规律最基本的因素。不同生态区的旱涝特点,是影响皮棉产量和农艺性状的主要矛盾,缓解这一矛盾或采取补偿措施是促进旱地棉花生产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5.
晋A棉花质核不育系的天然异交与成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在山西运城常年治虫4-7次,天然异交成铃率高达61.6%以上。优良的晋A棉花不育材料单株成铃已达同类常规品种水平,表现了突出的早熟性和天然异交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棉花新品种选育和推广中,存在着丰产品种不抗病和抗病品种不丰产的矛盾。为了阐明抗性和丰产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主攻目标,坚定育种方向,开展了本项研究。一、材料和方法本试验选用了抗病、丰产、大铃、早熟、高衣分、长绒、紧凑等7种类型60个棉花品种。同时在病圃、轻病水地、无病旱地、高寒特早熟四种生态条件下进行鉴定。各点均以类型归组相邻种植。每品种为单行区,顺序排列,不设重复。株行距配置和栽培管理均适应于各生态区的一般水平。生育期间,除作一般的性状观察记载外,重点对抗性、丰产性和形态特征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丰产抗病棉花新品种晋棉19袁钧,刘苍禄,郝秀忍,张铎,王惠芳山西省棉花所运城044000晋棉19(原名89A-42)是山西省棉花研究所以82-87为母本,与冀711杂交,历经南繁加代,水、旱交替选育而成。先后曾参加了全国旱地中熟品种联合试验,省抗病品...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授粉探讨、成铃考察和模拟昆虫传粉试验认为,棉花可分为自花和异花授粉两大类群.以自花授粉为主的一般棉种,在网室隔离和大田开放授粉条件下,自然成铃率较高且稳定,一般可达40%以上.生产上昆虫传粉虽常造成异交压力,但因自身花粉多,授粉(受精)进程快等优势,使这种压力大为降低,品种保纯可基本保证.靠异交成铃的质核不育材料,受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在网室和海南冬繁条件下,自然成铃几乎为零.此类生态条件利于保持系自交和不育系转育;在运城大田条件下,自然成铃率与常规品种接近.由于接受外源花粉的时间优势,扩大了昆虫传粉机遇,提高了异交成铃效果.  相似文献   
19.
棉花晋A及其保持系酯酶过氧化物酶PAGE电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晋A棉花质核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作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晋A及其保持系两种同工酶在所有器官上均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酶带,在营养器官上无较大差别,说明它们具有基本一致的遗传背景。受育性基因的影响,进入生殖阶段,在造孢细胞增殖时期的花蕾上,晋A较其保持系明显缺少特征谱带,表明在此阶段雄性不育基因调控了同工酶的合成,导致花粉粒发生败育。  相似文献   
20.
自从Meyer等于20世纪60年代培育出了第一个具有异常棉细胞质的雄性不育材料开始,国内外对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及其应用的研究便深入展开。纵观目前中国现有的棉花CMS的研究现状,笔者认为,由于各种类型的棉花CMS的基因来源、生理生化基础、细胞学行为以及性状表现上存在着差异,在三系配套研究及利用上尚存在诸多疑惑。为此,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探明棉花CMS的败育机理,克服不育细胞质对F1代的负效应以及昆虫传粉媒介问题,对于棉花三系配套在生产上的快速推广和利用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