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篇
  5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宁南山区冬小麦冠层高光谱特征及其对干旱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引6号冬小麦为观测对象,大田利用Unispec-SC型单通道便携式光谱仪观测不同灌水处理条件小麦冠层光谱特征,并结合相应遥感指数,筛选对干旱响应敏感的指数。结果表明,宁南山区冬小麦灌浆期与乳熟期的冠层光谱特征存在差异;虽然不同干旱胁迫下的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曲线形式基本类似,但在大多数波段,反射率值的大小明显不同;在应用各种遥感指数监测宁南山区冬小麦干旱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优先在RVI和NDVI中选择,其次可以考虑选用EVI。  相似文献   
12.
袁海燕 《现代农业科技》2013,(15):301-303,305
食品安全问题已受到全球关注,保障食品安全已成为保护人类生命健康、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食品贸易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础。阐述了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监管对策,以促进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小麦种质资源宁春4号的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种宁春4号不仅是中国的一个优良春小麦品种,也是一个优异的种质资源.它含有来自美洲、欧洲、亚洲、澳洲优良小麦品种的遗传物质,含有Rht2等基因,具有1、17+18、5+10优质HMW-GS组合,以及Glu-A3b、Glu-B3f优质LMW-GS组合,属于非1BL/1RS易位系小麦品种.与其他宁夏春小麦品种相比,宁春4号在不同生育期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内的平均叶绿素含量均最高;光饱和点最小;从孕穗期至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日平均值、最高值最大.宁春4号与部分小麦近缘属种杂交表现出较高的可杂交性,利用其做亲本与其他小麦杂交已选育出一批优良品种.由于长期坚持对宁春4号小麦品种提纯复壮,使其在生产上28年不衰退.宁春4号是一种兼性类型的小麦品种,现已筛选出冬性宁春4号,品质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中国北方376个气象台站连续30年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霞多丽酿酒葡萄区划成果,针对中国北方霞多丽酿酒葡萄的生长习性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中国北方霞多丽酿酒葡萄优质生态区区划方法及指标,运用GIS技术,按可种植区划分制作霞多丽优质生态区区划图;通过分析研究气候适应性,并对我国北方霞多丽酿酒葡萄种植和生态分布进行精细化区划。研究表明,霞多丽酿酒葡萄适宜在新疆北部和东部、内蒙古中部、甘肃中南部、宁夏中北大部、山西北部等干旱少雨、热量条件好且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生长,这些地区应大力发展酿酒葡萄产业。  相似文献   
15.
因为人类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因此人们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中国要立足于当前的国情,要用符合自身的经济条件来提升农业发展。文章通过对绿色农业体系下的推广技术作了初步的探讨,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D二聚体 (D- 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 ,是诊断血栓形成的分子标记物之一。检测 D二聚体常规从静脉采血获标本。能否从末梢采血检测 ,为此我们作了研究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住院患者 5 0例 ,内科 30例 ,儿科 5例 ,妇产科 15例 ;男 2 9例 ,女 2 1例 ,年龄 4~ 83岁 ,平均 5 2岁。 5 0例中脑梗死 7例 ,脑梗死后遗症 2例 ,肺感染 4例 ,糖尿病 2例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与冠心病共 15例 ,前置胎盘 3例 ,重度妊高症 3例 ,DIC 1例 ,产妇 8例 ,肾病 5例。1.2 方法对每一患者同时采取静…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效应及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前人研究成果,综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定义、技术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手段的经济效益、环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指出该种技术模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连续多年免耕轮作对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影响,以麦稻水旱轮作免耕试验为对象,采用常规土壤养分测定法、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冗余(RDA)分析等方法,对连续多年田间保留农作物残茬免耕及传统耕作土壤的养分、微生物种群、酶活性等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连续13年田间保留农作物秸秆、残茬免耕轮作与传统耕作轮作0~20 cm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丰度在农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发生了变化,第一核心种群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性杆菌门(Acidobac-teria)丰度最高,呈增加趋势;第二核心种群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丰度呈下降趋势;连续多年免耕轮作处理土壤中心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含量分别比传统耕作处理提高了4.9%、22.8%、21.7%;免耕轮作处理的作物在绝大部分生长阶段与土壤酶的关联性优于传统耕作轮作处理。免耕处理Z4与传统耕种处理T4比较,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27.7%、20.3%、16.1%、30.8%、19.3%;两种土壤的微生物代谢通路差异主要表现为氨基酸类通路,免耕轮作处理的绝大多数氨基酸类通路在第1时期(小麦拔节期)和第3时期(水稻孕穗期)比传统耕作轮作激活程度强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免耕轮作处理中,硝基螺菌属(Nitrospira)、厌氧黏细菌属(Anaromyxobacter)与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含量,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与有效磷含量呈正相关。连续多年田间保留作物残茬、秸秆,为微生物提供了较多的“食物”,以及连续多年免耕轮作措施减少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是培肥地力的根本原因。而合理轮作免耕土壤中的变形菌门、酸性杆菌门等核心优势细菌种群,以及土壤酶的催化作用优于传统耕作,它们共同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转化和循环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以春小麦"宁春4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定位试验,利用可升降式紫外灯装置,观测增加不同剂量UV-B情况下春小麦的株高、绿叶数及叶部形态的变化状况.连续两年的试验结果显示,UV-B增强使春小麦植株矮化、绿叶数减少、叶角变小、单叶叶面积减小.单叶叶面积减小的原因是叶长和叶宽都有所减少.多数情况下,随着UV-B辐射增加量越多,春小麦株高和叶形态受到的影响程度越大.在中高海拔干旱半干旱地区,UV-B增强使春小麦的株型缩小、绿叶教减少,这会对春小麦的于物质积累和籽粒形成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马铃薯光合生理特性及生长的适宜气象条件,以高效利用宁夏农业气候资源提高马铃薯品质与产量,大力发展宁夏特色农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方法]利用CIRAS-Ⅰ型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马铃薯光合生理要素日变化,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宁夏西吉县马铃薯生理因子与气象因子日变化规律,研究作物生长关键期(开花期、块茎膨大期)气温、湿度、CO2浓度、光强等气象因子对马铃薯生理各要素日变化的影响。[结果]①马铃薯试验田间的空气湿度呈"U"型余弦曲线形式变化,而光合有效辐射和气温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②田间CO2浓度与马铃薯叶片细胞间隙CO2浓度成正相关性,二者日变化均呈"W型双峰"曲线;③马铃薯生长季内,在空气相对湿度较为适宜的晴天,其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要素的日变化与环境因子太阳辐射的日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都表现为"M型双峰"曲线形式,且有明显的"午休"现象;④光照过强引起叶片光合作用出现的"午休"现象通常与气温最高值和湿度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同步。[结论]该研究可为宁夏地区马铃薯的大规模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