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7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15篇
林业   501篇
农学   218篇
基础科学   243篇
  360篇
综合类   2264篇
农作物   316篇
水产渔业   216篇
畜牧兽医   1080篇
园艺   440篇
植物保护   12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234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华优107是由夜公细胞质型不育系Y华农A与新育成的恢复系R107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熟期适中,长势旺盛,分蘖力强,株型适中,穗大粒多,丰产性好,稻米品质达国标优质稻谷3级标准,抗稻瘟病,成熟时青枝腊秆。2003年2月和2005年3月分别通过广西区和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华优107的选育过程、主要特性、栽培管理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92.
14份玉米自交系配合力分析及利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近年选育的14份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采用NCⅡ交配设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10个性状的配合力及其群体遗传参数.结果表明:被测系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红系305、红系302和红系314的综合性状较好,可在育种中直接利用;红系303和红系308综合性状较差,需改良后利用;其余自交系部分性状的一般配合力较好,可用来改良其它自交系或作为选育二环系的基础材料.红系309×红玉米等5个杂交组合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有一定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993.
辽单565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成功的玉米杂交种,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适中,适应区域广泛,在东北三省、内蒙古等省份的春播区以及黄淮海等夏播区均可种植。随着应用面积的不断扩大,对其优质商品种子的需求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为提高制种产量,近几年在西北地区甘肃、宁夏等省份进行了该杂交种的繁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1选地辽单565制种田需要选择中等肥力的地块,要求地块平坦,便于排灌。制种田必须有严格的隔离条件,要求隔离区不能低于300 m,为保证种子纯度尽量避免时间隔离而采用空间隔离,制种…  相似文献   
994.
葡萄风信子(Muscari armeniacum)是一类重要的球根花卉,其花色呈现特殊的蓝色。花青素是影响葡萄风信子蓝色形成的重要物质,与植物生长过程及人类/动物饮食密切相关。有关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已较为成熟,但由于葡萄风信子基因资源缺乏,其花色形成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ctase,DFR)是植物花青素合成中的重要酶。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从葡萄风信子花瓣中克隆到两条DFR基因(MaDFR2a和MaDFR2b),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KJ619963和KJ619964。序列分析表明,MaDFR2a和MaDFR2b全长1 392 bp,包含一个长度为76 bp的5'非翻译区和215 bp的3'非翻译区,均包括一个1 10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366个氨基酸,氨基酸相似性为98%,与其他植物的DFR蛋白同源性较高。聚类分析表明,葡萄风信子DFR最先与单子叶植物聚为一类。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两个DFR蛋白可能为亲水性蛋白,均具有两个跨膜区,无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两个DFR基因均定位于整个细胞中。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是两个DFR蛋白的主要二级结构元件。MaDFR2a和MaDFR2b编码的蛋白三级结构非常相似,中间形成一个裂沟,可以进行催化反应。花青素含量测定显示,着色的花器官中花青素含量较高,根、茎、叶以及未着色的花蕾中几乎检测不到花青素。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MaDFR2a和MaDFR2b在葡萄风信子花组织中表达较高,根、茎和叶中微量表达;MaDFR2a和MaDFR2b均在未着色的花蕾时期开始表达,随着花色加深,在完全着色的花中表达最高,此后逐渐降低,但MaDFR2b在未着色的花蕾期和完全着色的花中表达相对较高。研究结果表明,DFR可能是影响蓝色葡萄风信子形成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995.
100只13日龄白来航雏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鸡,第1~4组为试验组,第5组为对照组,通过口腔灌服途径,给试验组鸡不同剂量的双氯芬酸(2.5 mg/kg、3.5 mg/kg、4.5 mg/kg、7.5 mg/kg体重),喂药后24 h、48 h、72 h观察鸡的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学变化及临床病理学指标(血清尿酸(UA)、血清尿素氮(BUN)、血清K+、Na+、Ca2+、Cl和pH值等)检测,以阐明双氯芬酸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给予7.5 mg/kg体重剂量的药物对雏鸡产生毒性作用,20只鸡中有4只鸡发生死亡,剖检发现有明显的内脏型痛风的病理变化,显微镜观察,肾小管内有尿酸盐沉积、肾小管坏死等病理变化,在肾、肝和脾脏中可见痛风石形成.在喂药后24 h,鸡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BUN浓度也升高.其他试验组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双氯芬酸通过对肾脏的损伤作用,诱导鸡发生内脏型痛风.  相似文献   
996.
通过研究,发现外激素对麝的生香过程有调节控制作用,利用这个原理,定期给雄麝以外激素刺激,结果雄麝的年产香量明显提高,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此外,依据麝释放化学信息的原理,提出了回收麝香的可行性措施,为扩大麝香资源,提高麝香产量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7.
农用AGV综合通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农用AGV作为农业作业通用平台的需求,设计了一种AGV综合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和无线传感器网络,能满足AGV在各种情况与上位机和平台加载设备通信,实现对AGV的远程操控和AGV视频图像的远程采集.实际使用表明该通信系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98.
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对部分桑园害虫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国祥  孙永军 《蚕业科学》2011,37(3):538-543
为了探讨从传统中草药苦参中提取的苦参碱用于桑树害虫防治的可行性,用2%苦参碱稀释药液对部分桑园害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并检测其对家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苦参碱对桑尺蠖、桑毛虫、棉大造桥虫、红腹灯蛾、白毛虫有较强的毒力,其LC50分别为23.55、28.73、28.52、30.71、25.61 mg/L,以1 500倍稀释药液对上述5种害虫室内处理24 h后的死亡率为92.18%~96.78%,并且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24 h虫口退减率为89.81%~96.00%;对桑园微型害虫桑蓟马和朱砂叶螨也有较强的毒力和防治效果,1 500倍稀释药液室内处理24 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95.52%、98.07%,田间防治24 h虫口退减率分别为90.61%、92.55%;对桑螟、野桑蚕的毒力较低,LC50分别为364.47和351.01 mg/L,1 500倍稀释药液对2种害虫室内处理24 h后的死亡率仅有3.13%和3.83%,田间防治24 h虫口减退率分别为18.06%、8.70%。用2%苦参碱的2 000倍、1 500倍、1 000倍稀释药液喷施桑树后,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分别为4、8、32 h,安全间隔期后采摘桑叶喂蚕,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和产茧量性状无不良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苦参碱对桑园害虫防治具有选择性药效,如果桑园害虫的优势种群为桑尺蠖、棉大造桥虫、桑毛虫、红腹灯蛾、白毛虫、桑蓟马、朱砂叶螨,可以考虑采用苦参碱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低温等离子体辅助催化后处理技术对柴油机有害排放物的作用效果,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理论设计了低温等离子体(NTP)发生器,研究了NTP发生器工作电压随能量密度的变化关系。以涂覆γ-Al2O3的蜂窝状陶瓷为载体,采用柠檬酸凝胶法制备了LaMnO3催化剂,建立了NTP辅助LaMnO3催化试验系统。在台架试验基础上,研究了能量密度变化对NTP辅助LaMnO3催化技术转化(颗粒物)PM和NOx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频率作用下,NTP发生器的能量密度随着工作电压的升高而增加;与原机相比,NTP辅助LaMnO3催化技术作用后NO浓度显著降低,NO2浓度显著增加,NOx浓度降低;随着能量密度的增加,碳烟转化效果越明显,碳烟的不透光烟度最高降低约83%。结果表明NTP辅助LaMnO3催化技术可有效转化PM和NOx,在柴油机排气后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区域植被恢复对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的影响差异较大。本文通过收集前人在土壤化学性质方面的研究数据, 选取福建省长汀县、闽清县和陕西省陕北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0~20 cm 表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进行了两类区域土壤表层有机质和全氮在自然恢复和人为恢复过程中变化特征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福建省长汀县和闽清县的植被恢复初期, 人为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较大, 后期自然恢复影响更大;陕北地区植被恢复初期自然恢复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改善好于人为恢复, 之后二者差异不明显; 福建省长汀县和闽清县在整个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累计增量和年平均增量都比陕北地区高。因此, 建议福建省长汀县和闽清县应先进行人为植被恢复, 然后进行自然恢复; 而陕北地区应先进行自然恢复,再人为恢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 这样可有效改善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 加快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