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9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71.
介绍了辽宁省美国白蛾等8种主要农业入侵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损失和处置方法,提出了本省阻截入侵有害生物建议,旨在提升植物检疫公共管理和阻截能力.  相似文献   
72.
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吸收特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以水稻品种扬两优6号为材料,研究了田间条件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处理(N240)成熟期氮素积累总量、磷素积累总量和钾素积累总量分别比中氮(N150)和低氮处理(N0)增加了21.5%、18.5%1、8.3%和134.6%、127.0%和82.7%;产量增加了10.4%和39.6%。在相同氮素水平下,采用B种施肥比例(基肥∶分蘖肥∶穗粒肥=30%∶20%∶50%),水稻成熟期氮素积累总量比A处理(基肥∶分蘖肥∶穗粒肥=40%∶30%∶30%)增加了15.4%,产量提高了7.3%。在高氮处理(N240)条件下,采用B施肥比例,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直链淀粉显著降低,但提高了稻米的垩百度而使稻米外观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73.
蔬菜汁是利用新鲜蔬菜作为原料,通过原料预处理、打浆或榨汁后经过脱氧或灭菌或其他处理所获得的汁液.蔬菜汁含有大量的维牛素和矿物质元素,含有的膳食纤维可促进消化、预防便秘和其他胃肠疾病,尤其是蔬菜汁作为一种碱件食品,可中和畜禽肉、谷物消化后所产生的酸,对维持人体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具有其他食品不可替代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74.
辣椒是湘南地区主要种植的蔬菜种类之一,市场需求量大,种植效益高。介绍了湘南地区大棚辣椒秋延后栽培技术要求、秋延后辣椒再生栽培技术要点及全程病虫害防控关键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5.
于2016年与2017年在宁夏南部山区开展马铃薯‖燕麦田间试验,以单作马铃薯为对照,研究了4种马铃薯(P)与燕麦(O)间作行数比[2∶2(P2O2),4∶2(P4O2),4∶8(P4O8)]对马铃薯叶片保护性酶活性与产量的影响。2 a的试验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时期中P4O8处理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显著高于其它间作处理(P0.05);马铃薯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块茎形成期最高;整个生育时期中,间作马铃薯叶片的丙二醛(MDA)高于单作(P0.05);与单作相比间作促进了马铃薯保护酶POD、CAT活性的增加。与单作相比,间作P4O2由于增加了商品薯数,减少了小薯数,从而显著增加了马铃薯产量(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在马铃薯的整个生育时期中,POD、CAT和SOD均与马铃薯产量呈正相关关系;MDA与马铃薯产量呈负相关关系,马铃薯功能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越高,越不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马铃薯‖燕麦具有一定的优势,各间作处理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这说明间作比单作的资源利用效率高;其中间作群体P4O2土地当量比(LER)最大,为1.21,其次是间作群体P4O8。综合来看,在马铃薯‖燕麦生产实践中,适宜采用4∶2(P4O2)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76.
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诱导及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诱导条件及其效果,用紫外线照射灭活大黄鱼精子的遗传物质,静水压休克抑制第一次卵裂,培育出2个同质雌核发育家系(GF1和GF2),并借助微卫星标记进行鉴定,研究了10个母本中杂合的位点在2个家系中的传递和分离。结果显示,GF1和GF2孵出的仔鱼中分别有40.0%和17.1%形态正常个体,GF1检测8个位点30个个体均表现出雌核发育双单倍体(GDH)的特征,有20种基因型;GF2检测4个位点30个个体中,27个为GDH,2个含有父本基因,余下1个个体扩增条带既不同于母本也不同于父本,遗传本质不明。可见,所采用方法可以诱导出同质雌核发育大黄鱼。10个标记中除了LYC0026和LYC0053标记在GF2中偏离了1∶1(P<0.05),其余标记在GDH中的分离均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预期比值。研究还发现LYC0002和LYC0014的分离模式完全相同。首次报道了大黄鱼同质雌核发育的人工诱导及微卫星标记在GDH中的传递与分离,为大黄鱼纯系培育及利用GDH与纯系进行基因组作图分析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明马铃薯-燕麦间作和施氮水平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裂区试验,在宁夏半干旱区开展马铃薯4个施氮水平(0 kg·hm~(-2)、75 kg·hm~(-2)、150 kg·hm~(-2)、225 kg·hm~(-2),分别标记为N0、N1、N2、N3)和两种种植方式(间作和单作,分别标记为JP和IP)的大田试验。结果:在单作条件下,N2水平的马铃薯叶绿素含量SPAD值较N0、N1、N3水平增加9.0%、13.0%、10.4%,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两种种植方式(间作和单作)下的4个施氮水平中,N2水平商品薯率均显著高于N0、N1、N3处理(P0.05),依次增加了20.0%、27.0%、7.1%和12.0%、19.5%、6.7%。试验结果同时表明,同一施氮水平下间作和单作马铃薯的商品薯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间作条件下,N2水平处理的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最高,且产量与施氮量、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粗蛋白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宁夏半旱区马铃薯宜采用间作模式,不论间作还是单作马铃薯最适的施氮量均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78.
在苗期、现蕾期和盛花期对甘蓝型油菜异核型雄性不育(NCa)和保持材料(CaN)及其亲本分别进行叶片及生殖器官酯酶同工酶分析.并与Nap和Po1系统的不育系和保持系比较。结果表明:NCa和CaN异核型材料表现了种间核基因重组的明显特征和重组的多样性,三种雄性不育系统的酶谱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79.
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贝类之一,斧足是其重要的食用部位。本研究分别检测了91个波纹巴非蛤斧足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TCC)和3个颜色指标L*(明暗度)、a*(红绿值)、b*(黄蓝值),结果显示波纹巴非蛤斧足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颜色指标在不同的个体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个体斧足总类胡萝卜素含量范围为1.78~15.72μg/g,颜色指标L*、a*、b*的波动范围分别为48.21~56.31、-0.32~10.46、16.56~30.29。统计分析表明,波纹巴非蛤斧足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颜色指标L*、a*、b*之间相关极显著(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33、0.685、0.775。研究结果将为选育高含量类胡萝卜素的波纹巴非蛤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0.
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F1家系初孵仔鱼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估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F1在良种培育与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利用AFLP标记研究了双亲基因在2个杂交F1家系(HF1和HF2)初孵仔鱼中的传递和分离方式。8对AFLP选择性扩增引物在两对亲本中分别检出478和446个片段。在HF1中,检出片段包括215条母本特异条带(FSB)、165条父本特异条带(MSB)和98条双亲共有条带(MuB),其中,121条(56.3%)FSB、115条(69.7%)MSB和93条(94.9%)MuB传递给了全部后代,其余片段在后代中发生分离。FSB和MSB分离位点的平均显性表型频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AFLP标记在HF2的传递与分离和HF1相似,只是分离位点的比例较HF1低,而且检出了2个非亲位点。此外,在HF1和HF2中都出现了较高比例的偏离孟德尔定律的分离位点。这些结果表明,大黄鱼♀×黄姑鱼杂交F1初孵仔鱼中同时含有来自双亲的基因;虽然计算结果显示杂交F1在遗传上略偏向于母本,但是父源基因和母源基因没有明显的选择性丢失;母本特异位点多态比例与大黄鱼种内杂交F1相当。研究结果为大黄鱼♀×黄姑鱼杂交F1的开发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