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7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篇 |
农学 | 30篇 |
基础科学 | 15篇 |
11篇 | |
综合类 | 114篇 |
农作物 | 5篇 |
水产渔业 | 1篇 |
畜牧兽医 | 22篇 |
园艺 | 43篇 |
植物保护 | 3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皖北小麦主栽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系统聚类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淮北地区近50年来推广面积在6.67hm2以上的20个主栽小麦品种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株高、穗长、小穗数、小穗密度、千粒重、护颖长短、粒长和粒宽等农艺性状为依据,计算20个品种间遗传距离,采用类平均分析法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0个品种共划分为8个类群,Ⅰ类为扬麦12、皖麦47;Ⅱ类为皖麦33;Ⅲ类为皖麦48、阜麦938、济麦21、皖麦44、皖麦55、荔高6号、豫麦49ck2、浏虎98、豫农035、百农AK58;Ⅳ类为豫麦49、皖麦38;Ⅴ类为郑麦366、衡观35;Ⅵ类为皖麦50;Ⅶ类皖蒙118;Ⅷ类为豫麦70。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并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群。形态学形状检测是研究品种间遗传差异的一种方法,可为小麦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AFLP标记和形态性状检测皖北小麦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AFLP标记和2年田间试验对皖北地区小麦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AFLP标记在20个品种之间扩增的172条多态性位点数据,采用Nei和Li的方法,计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同时,以2年田间试验得到的品种株高、穗长、小穗数、小穗密度、千粒重、护颖长短、粒长和粒宽等表现型性状平均数经正态标准化后,采用欧氏距离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基于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类群。若以整个遗传距离的总平均数作尺度对聚类图的结果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6类。Mantel检测表明,AFLP标记数据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和表现型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8260,t=11.325),证明AFLP标记是检测品种间遗传差异的有效方法,可为小麦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还证实,一个骨干亲本与由其衍生出来的品种(系)之间的遗传差异一般较小。 相似文献
14.
甲氨阿维·虫酰肼混剂对不同蔬菜甜菜夜蛾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5.1%甲氨阿维·虫酰肼可湿性粉剂对番茄和白菜地的甜菜夜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番茄地甜菜夜蛾卵孵化期施药,850~2000倍液,药后3d的防效最高,达74.92%~94.96%,药后7d已有新的幼虫孵化,防效开始下降;在白菜地甜菜夜蛾不同虫龄混发期施药,药后5d的防效最高,为83.85%~95.52%。对菜青虫有很好的兼治作用,而且对番茄和白菜安全。可以作为防治甜菜夜蛾的有效药剂推广使用,推荐使用浓度为850~1200倍。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台州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区域优势和生产的主要优势农产品类型,将台州市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总结台州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淮北地区近50年来推广面积在6.67hm2以上的20个主栽小麦品种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株高、穗长、小穗数、小穗密度、千粒重、护颖长短、粒长和粒宽等农艺性状为依据,计算20个品种间遗传距离,采用类平均分析法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20个品种共划分为8个类群,Ⅰ类为扬麦12、皖麦47;Ⅱ类为皖麦33;Ⅲ类为皖麦48、阜麦938、济麦21、皖麦44、皖麦55、荔高6号、豫麦49ck2、浏虎98、豫农035、百农AK58;Ⅳ类为豫麦49、皖麦38;Ⅴ类为郑麦366、衡观35;Ⅵ类为皖麦50;Ⅶ类皖蒙118;Ⅷ类为豫麦70。划分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并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群。形态学形状检测是研究品种间遗传差异的一种方法,可为小麦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水稻灰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大发生,吡虫啉、毒死蜱等药剂抗性不断上升,防治效果下降,稻丰散作为一种替代药剂,推广面积正逐年扩大,该药对家蚕毒性如何,成了在蚕桑区推广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文章通过田间对稻丰散不同用量、不同距离喷雾试验,室内饲养,观察家蚕中毒表现,探讨研究稻丰散在稻区防治水稻害虫时对家蚕饲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