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31.
在人工低温(23.5℃)和自然条件下研究了香125S DH(Double haploid)群体的育性变化、异交特性和重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在23.5℃的人工低温条件下,DH群体各株系育性不一致,有11个DH株系(占36.7%)花粉不育度在99.5%以上,其中5个株系(占16.7%)花粉不育度达100%,自交结实率为0,是不育性稳定、不育临界温度低的DH系。各DH系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每穗总粒数和异交结实率与对照香125S差异不显著,DH系保持了原品种的优良农艺性状。花药培养技术是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性进行遗传纯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2.
应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的不同组成比例对抗生物型Ⅱ品种IR36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孟加拉型密度比例占69.40%、生物型Ⅱ密度比例占30.04%~30.60%时会使IR36由抗虫变为感虫。  相似文献   
33.
油占8号是广西目前生产上应用面积最大、米价最高的常规优质稻品种,2005年在广西贵港市港北区进行无公害晚稻“千亩片”高产示范,平均单产达6987kg/hm^2,比常规栽培法增产13.72%,高产的在7689.8kg/hm^2以上。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示范的概况和表现,总结了其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4.
桂育7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感温型特高产且米质达国标优质二级标准的优质常规稻品种,兼具高产稳产、品质优良、耐肥抗倒能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造种植,桂北稻作区作中、晚造种植,早造生育期约127 d,晚造全生育期约115 d.  相似文献   
35.
连续取食抗吡虫啉褐飞虱对黑肩绿盲蝽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连续取食抗吡虫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对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 lividipennis(Reuter)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分别用对吡虫啉(Imidacloprid)敏感的褐飞虱种群(SN种群)和极高抗吡虫啉的褐飞虱种群(RN种群)连续饲养黑肩绿盲蝽15代,观察黑肩绿盲蝽SNCF15和RNCF15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2种群的卵期、若虫期、成虫期以及整个世代的历期、各时段的羽化率差异均不显著,但SNCF15种群的产卵期比RNCF15种群长,产卵量比RNCF15种群大,且均差异显著;SNCF15种群的卵孵化率、若虫存活率也比RNCF15稍高,且卵历期稍短。  相似文献   
36.
2002—2003年在广西的桂平、贵港、宾阳、象州等13个县(市)进行优质稻产业化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确定适合的产业化模式、建立示范基地、选择优质稻品种、组建技术网络、签订收购合同等技术措施,取得显著的成绩,优质稻产业化面积3447万hm2,收购加工销售优质稻28.3万t,为农民增收3.13亿元,企业增效5670万元。  相似文献   
37.
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对稻纵卷叶螟田间自然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方法]以稻纵卷叶螟为指示物种,调查其在抗除草剂转基因籼稻‘Bar68 1’稻田与非转基因亲本对照‘D68’稻田的种群密度、发育进度以及水稻的受害程度。[结果]在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稻田中,除2007年水稻乳熟期外,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发生密度无显著差异;稻纵卷叶螟不同龄期幼虫比例(%)在转基因稻田与非转基因稻田之间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除2007年分蘖末期外,处理与对照间的单株受害叶片数和卷叶率(%)差异均不显著;转基因水稻与对照植株的卷叶指数(%)表现基本一致。[结论]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Bar68 1’对非目标物种稻纵卷叶螟不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8.
广西优质稻育种进展及生产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优质稻育种生产近年来已推出七桂占、油占8号、桂华占、田东香米、培两优桂99等品种,但广西的优质稻生产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优质杂交稻组合少,且品质难有大的突破;优质常规稻抗性尤其是抗稻瘟病不理想;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严重滞后。建议要加大优质稻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39.
力源占2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桂林市力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细长型高档优质常规稻品种。该品种米质优,粒长、长宽比、垩白米率、垩白度等指标均优于几个国际名牌优质米品种的平均值;一般产量400—450kg/667m^2,与普通优质稻品种相当。2007年3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在桂南、桂中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6d左右,比对照七桂占迟熟5d;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08d左右,比对照七桂占迟熟2-3d。可在桂南、桂中稻作区作早、晚稻,桂北稻作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40.
【目的】调查广西稻田粘虫及其寄生性天敌昆虫发生种类,为粘虫的预测预报及可持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不同调查点进行田间调查,将粘虫幼虫和蛹带回室内饲养,待羽化后鉴定其种类,并对期间饲养出的寄生性天敌昆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广西稻田共发现3种粘虫,分别为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劳氏粘虫Mythimna loreyi(Duponchel)和淡脉粘虫Mythimna roseilinea(Walker);共发现6种寄生性天敌昆虫: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Haliday),寄生率可达20%;粘虫绒茧蜂Apanteles kariyai Watanabe,寄生率可达14.29%;斜纹夜蛾盾脸姬蜂Metopius(Metopius)rufus browni(Ashmead),寄生率为2.22%;粘虫白星姬蜂Vulgichneumon leucaniae Uchida,寄生率为18.53%;粘虫长芒寄蝇Dolichocolon klapperichi Mesnil,寄生率为2.22%;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 Townsend,寄生率为0.42%。【结论】广西稻田3种粘虫中,以东方粘虫为害水稻最为严重;越冬粘虫主要有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螟蛉绒茧蜂为越冬粘虫寄生性天敌昆虫优势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