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1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林业   428篇
农学   236篇
基础科学   275篇
  222篇
综合类   1998篇
农作物   269篇
水产渔业   210篇
畜牧兽医   1125篇
园艺   406篇
植物保护   20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对冬钓池的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冬钓馆内的光照强度较低,平均为室外自然光光照强度的16.99%,冬钓池水体的透光率与形成乌冰越冬池的透光率很相似,距水面1.0m处平均透光率为0.71%~5.12%;水温低(4.1~10.0℃),pH值偏酸(pH值5.4~6.5);随饲养期的增加,透明度逐渐降低(177~42cm),氨氮化合物逐渐积累(氨态氮为0.4~4.0mg·L-1,亚硝态氮为0.08~0.63mg·L-1);溶解氧(2.66~6.76mg·L-1)能满足垂钓鱼类需要;浮游植物生物量较少(3.0~5.7mg·L-1),种类有14种,其中针杆藻和微囊藻为主要优势种类,小环藻和舟形藻为阶段性生长浮游植物。依据实测结果并结合池塘高产机理与该冬钓池塘的实际状况,建议出冬钓池塘垂钓水体调控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82.
为提高超级稻晚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及指导相应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研发,研究了氮钾养分不同优化运筹技术下超级稻晚稻吸肥特征和土壤供肥特征及晚稻产量和氮磷钾利用效率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较,氮钾优化运筹处理均提高了稻谷产量、有效穗数量、千粒质量、氮磷钾利用效率及水稻群体单株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磷钾累积量,其中,优1处理(氮钾基追比为基肥∶分蘖肥∶穗肥=5∶3∶2)的稻谷产量和氮磷钾利用效率最高,其稻谷实际产量、有效穗数量、千粒质量、氮肥利用效率、磷肥利用效率、钾肥利用效率、干物质累积量、氮素累积量、磷素累积量、钾素累积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依次提高了5.3%,17.3%,3.4%,30.4%,21.2%,28.4%,4.4%,15.0%,4.2%,12.9%,并且,优1处理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在晚稻整个生育期内的变幅较其他施肥处理小,变化曲线波动较为平缓,说明其氮钾的利用量和利用效率较其他处理高,氮钾适量适时的供应,也协同促进了晚稻对磷素的吸收,提高了磷素利用效率。前述试验现象均表明该处理的氮钾养分运筹下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征和相应土壤养分供应特征更吻合超级稻晚稻的养分需求特性。研究结果为超级稻晚稻化肥减施增效及相应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83.
不同土壤管理措施的毛竹扩鞭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竹扩鞭试验表明,采用土壤管理措施(锄草松土、深翻垦复、竹蔸施肥及其组合),可起到促进扩鞭成林的作用;锄草松土与深翻垦复(尤其是深翻垦复)使单鞭变短,鞭段数增加,萌动竹笋多,新竹株数多,退笋率高;竹蔸施肥能促进竹鞭的长度生长,有利于新鞭、新竹的扩展,降低退笋率,它们的组合措施则效果更佳。生长上可根据实际要求选择扩鞭促控措施,以生态培育的方法实现木森林最高的综合效果。  相似文献   
84.
对GlobeLand30涉及云南省2000、2010、2020年共15个分幅图进行地表解译,利用点数测算法对各类地表覆盖测算面积,并对地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对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间云南省9种地表覆盖类型中耕地、林地、草地和灌木地呈“1增3减”、湿地和冰川永久积雪覆盖有所减少、水体先减后增、裸地先增后减、人造地表持续增加等变化特征。全省16个州(市)人造地表扩占耕地并非主导,多数州(市)的林、草、灌地表覆盖面积有所减少,人造地表扩占林草灌是首要矛盾。承载自然保护地的5种主要地表覆盖减少,提出监测地表覆盖变化以维护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建设稳定性,以省级地表覆盖的视角研发省级荒野地图作为规划底数底图,识别最不被打扰的地理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的设想。  相似文献   
85.
设计了一种自动滴灌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结构、控制过程、传感器电路和沙漠植树过程中滴灌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86.
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大田与盆栽的方法 ,研究了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 ,粉煤灰改良砂姜黑土能促进小麦根系的生长、幼穗分化和分蘖的消长 ,提高了分蘖质量、小穗可孕率和产量 .粉煤灰搀和量以 2 4× 10 4 kg·hm-2 的效果为好 .  相似文献   
87.
基于机器视觉的脱绒棉种染色特征的提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种子活力四唑染色法检测中由于人工视觉疲劳、劳动强度大等因素引起的人工误判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脱绒棉种染色特征的提取算法。此算法是在随机选取了庄稼汉品种的脱绒棉种进行四唑试验后进行的,通过对染色棉种进行图像采集,对图像进行灰度变换、HSI颜色空间转换、中值滤波、自动阈值分割等预处理,经去噪、补洞后得到整粒脱绒棉种的面积和染色部分的面积。同时,计算出图像染色比例,为脱绒棉种活力在线检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8.
棉花品种间苗期钾吸收效率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和常规棉中棉所36、中棉所35三个品种苗期钾吸收效率的差异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营养液中钾浓度为0.5 mmol·L-1,可使棉花幼苗生长速率达到最高生长速率80%左右的条件下,中棉所35和中棉所41在6~7叶期的生物量和体内钾吸收量显著高于中棉所36.中棉所35的吸钾量多主要与其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大有关;中棉所41的吸钾量多可能是相对较大的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和相对较高的Imax综合作用的结果.中棉所36的Imax虽然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品种,但体内钾累积量却比较低,这与其较小的根系活跃吸收表面积有关,该品种体内较高的钾浓度也可能对吸收产生反馈抑制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的苗期钾吸收能力与常规棉相比并不低.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4种埋干深度对1年生豫楸1号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方法]埋干深度设计4种处理(10、20、30和40 cm),各处理分别选3株平均木,调查其一级侧枝的数量、长度和粗度,测量其胸径、树高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结果]4种埋干深度间,1年生楸树的侧枝数量、长度和粗度差异不显著,供试材料以埋干10 cm的平均枝条数和平均枝条粗度最大,埋干30 cm的平均枝条长度最大。各处理间胸径和树高总体随埋干深度的增大而变小,胸径差异呈显著性,树高差异不显著。地上生物量、茎生物量和枝生物量差异处理间达极显著,根生物量间差异显著,地上生物量和根生物量均随埋干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结论]4种埋干深度对参试豫楸1号的胸径和生物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埋干10 cm时,参试材料的胸径和生物量相对最大。  相似文献   
90.
董东平  姜罡丞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3031-3035,3044
为查清河南省禹州市大鸿寨山野生黄栌种群的生态学特征,解决其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采用植物群落野外调查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大鸿寨山野生黄栌的种群类型、生态特性.结果表明,大鸿寨山野生黄栌有3个变种;有5种植被型,其中1种为纯林,4种为混生灌丛,经种群数量特征量化分析,属于大鸿寨山山地旱生生境的优势生态类群大多分布于山顶、缓坡上,具有耐土壤干旱、耐寒、种子萌发力强等特点,既可以做山地次生林改造时的保留树种,又可以当园林绿化观赏、药用、化工原料等资源型植物,具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应用价值,应加快其野生引种技术的研究,兼顾保护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