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篇
  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10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辽宁省水库鲢鳙鱼产力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辽宁58座水库调查的基础上,根据Fuzy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筛选的结果,采取了国内外实践证明效果较好和比较流行的评估鱼产力的模型,以现实连续五年的最高渔获量和浮游生物数据作为自变量,计算了其间的相关显著程度。认为形态土壤学指数(MEI)效果最佳;形态流域指数(MDI)在水库交换率大的地区使用时,应当增加径流深度与MDI组成复回归分析。本文用形态土壤学指数和浮游生物两个变量,以吉林省高产的海龙水库对比,求出43座水库可能达到的鱼产量。高产量达100kt/km2,低产者亦在10t/km2以上。  相似文献   
102.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栉孔扇贝对藻类生长的间接促进作用,结果显示,栉孔扇贝对浮游植物有明显的促长作用,并且浮游植物的增长与栉孔扇贝的密度呈正相关,符合如下模式:Y=40.85lnX 44.87(r^2=0.979,p=0.05,n=15)。栉孔扇贝对浮游植物的促长作用随藻类种类的不同具有较大的差别,主要取决于藻类对营养盐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国内外对河蟹、罗氏沼虾有害的无机物,包括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硫酸铜和重金属等的研究情况,还介绍了甲壳动物毒性的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104.
桑沟湾养殖海区沉积物-海水界面氮、磷营养盐的通量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20 0 2年 5月和 7月分 4个航次对桑沟湾养殖海区海底沉积物进行了底质与间隙水营养盐(NH+ 4,NO- 3,NO- 2 ,PO3- 4)的分析 ,并使用Fick第一定理对该海区沉积物 海水界面营养盐的通量进行了估算。研究结果表明 ,各站点间隙水三氮和磷酸盐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有较大的差异。用 4个航次的数据估算全年由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的NH+ 4的通量为 376 33μmol/m2 ·d ,NO- 3、NO- 2 和PO3- 4的通量分别是 33 0 2、6 4 1、10 .0 8μmol/m2 ·d。估算桑沟湾全年由沉积物扩散进入上覆水的总无机氮的量为 2 81 7t,可以满足该湾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需要的 2 8 73% ,释放的无机磷的总量为 4 16 2t,可以完全满足该湾全年浮游植物的需求。研究结果为桑沟湾海湾沉积物 海水界面氮、磷营养盐的通量建模提供了重要数据 ,结论可以运用到规模化养殖海湾养殖容纳量的进一步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05.
对虾池封闭式三元综合养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海水陆基围隔实验法探讨以对虾为主的中国对虾( Penaeus chinensis) 、罗非鱼( O.mossabicus×O.niloticus) 和缢蛏(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投饵混养的最佳结构及N、P 的利用率等,并比较其养殖效果。结果表明,对虾的成活率、规格和净产量分别为70 .74 ~81 .95 % 、9 .16 ~10 .21 g/ind 和485 .4 ~567 .6kg/hm2 ;罗非鱼的出塘规格和净产量为202 .4 ~242 .5 g/ind 和66 .9 ~191 .9 kg/hm2 ;缢蛏的出塘规格和净产量分别为5 .23 ~6 .12 g/ind 和140 .4 ~456 .5 kg/hm2 。最佳结构与放养个体数的配比为对虾7 .21 ind/m2( 体长2 cm 左右) 、罗非鱼( 体重150 g 左右)0 .08 ind/m 2 和缢蛏( 壳长3 cm 左右)14 ind/m2 组,其N、P的总利用率为23 .39 % 和14 .66 % 。  相似文献   
106.
研究了不同温度(4、8、12、16、20、24℃和温度突变)下干露对刺参体壁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20和24℃条件下干露24h后,刺参全部死亡,其余处理组刺参成活率为100%。刺参体壁水解酶类和抗氧化指标对于不同温度下干露胁迫具有不同的响应:(1)在本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刺参体壁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总体随温度升高而增高,随干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2)刺参体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T-AOC)活性等抗氧化指标呈现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强,再逐渐下降的趋势,以16℃为最高。对于干露胁迫时间的响应,抗氧化酶活性等则在低温时(4~16℃)呈现先升高,然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在高温(20和24℃)干露胁迫下,则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3)而模拟干法运输的刺参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响应,总体上与12~16℃下干露胁迫相当,而且4~24h之内,其AKP、SOD活性和T-AOC和MDA数值基本保持稳定。本研究结果表明,刺参干法运输中保持适当的低温可有效降低刺参的胁迫反应,提高刺参运输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7.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酵母多糖(6.3 g/kg)、马氏副球菌(109 cfu/kg)、大黄(25.0 g/kg)和氟苯尼考(15.0 mg/kg)4种添加物对仿刺参[初始体质量(4.68±0.36)g]非特异性免疫力以及肠道组织免疫相关基因Aj-p105、Aj-p50、Aj-rel和Aj-lys mRNA表达的影响.每个处理分别设置5个重复,以投喂未添加上述任何成份的基础饲料组作为空白对照,养殖实验周期为60 d.结果发现,饲料中添加马氏副球菌能显著提高仿刺参体腔细胞的吞噬活性和呼吸爆发活力,而添加酵母多糖可以显著提高仿刺参体腔细胞的吞噬能力,但是添加氟苯尼考显著降低了仿刺参体腔细胞的呼吸爆发活力;而在仿刺参中肠肠道组织中,酵母多糖和马氏副球菌处理组免疫基因Aj-p105和j-p50 mRNA的表达均大幅上调,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酵母多糖添加组增幅分别为43.2%和63.1%,马氏副球菌添加组的增幅分别为49.8%和48.0%.马氏副球菌添加组中免疫基因Aj-lys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增幅为46.4%;大黄添加组中Aj-p105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氟苯尼考添加组中Aj-p50、Aj-rel和Aj-lys的mRNA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均显著下降.研究表明,饲料中适当添加酵母多糖和马氏副球菌可有效提高仿刺参非特异性免疫力,而饲料中抗生素氟苯尼考的添加会降低仿刺参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8.
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在昆虫肠道内通过抑制蛋白酶的活性,可以干扰昆虫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本文利用体外重组表达的蛋白酶抑制剂Xbpi-1,研究了Xbpi-1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的杀虫活性及其生化机制。结果表明,取食含蛋白酶抑制剂Xbpi-1浓度为50、200、400、800μg·mL^-1人工饲料的豌豆蚜,96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1%、9-4%、19.7%和50.9%,虫重分别减少12_3%、20.3%、25.7%和33.7%。生化测定结果表明,4种浓度处理的豌豆蚜体内总蛋白酶、氨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均有显著降低,浓度为800μ·mL^-1时,其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9.6%、26.1%、23.5%和23.8%。本研究结果说明,蛋白酶抑制剂Xbpi-1对豌豆蚜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应用于豌豆蚜等刺吸式害虫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侧重应用乙炔还原法进行养殖池水层生物固氮作用原位测定的具体操作步骤 ,并提出了应用医用注射器作为原位培养容器和对培养后生成的气体体积进行了校正的改进措施。列出了应用该改进方法测得的、不同对虾养殖池水层生物固氮作用速率为 0 .89~ 3.90 μg (L·h) ,最后还讨论了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包括注射器的透光度和容积大小、试验空白和气相色谱测定条件等  相似文献   
110.
鲈-中国对虾-罗非鱼混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年 5~ 10月在 1.7hm2 池塘中设 6个 5.0m× 5.0m× 2 .0m陆基围隔 ,研究了鲈 (Lateolabraxjaponicus)、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和台湾红罗非鱼 (Oreochromismossambicus×O .niloticus)投饵混养的养殖模式。鲈和罗非鱼放养在围隔内的浮式网箱中 ,对虾散放在围隔中 ;鲈在围隔中设 3个放养密度 ,分别为 0 .76、1.52和 2 .2 8尾 /m2 ;对虾 ( 2 .2 8尾 /m2 )和罗非鱼 ( 0 .2 4尾 /m2 )均为单一密度 ,每个处理 2个重复。给鲈投喂冻杂鱼 ,对虾不投喂。实验结果表明 ,鲈出塘体重 ( 2 14.2~ 34 8.3g)和成活率 ( 2 6.3%~ 10 0 .0 % )随放养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净产量为 174 3.3~ 2 4 68.7kg/hm2 ,生产力为 3.2 6g/d·m2 ,负荷力 2 50 0~2 80 0kg/hm2 。鲈的密度为 1.52尾 /m2 时 ,对虾的出塘体长 ( 10 .2 5cm )、产量 ( 58.35kg/hm2 )和成活率( 17.55% )最高 ,生产力为 0 .4 3g/d·m2 。鲈的适宜放养密度为 38尾 /m2 ,与对虾和罗非鱼的适宜数量比为 1∶( 3~ 4 )∶0 .2 4。还讨论了 3种生物调节水质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