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氯虫苯甲酰胺对小菜蛾鱼尼丁受体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比较了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溴虫腈对小菜蛾鱼尼丁受体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研究分析了低剂量氯虫苯甲酰胺连续处理和间断处理对小菜蛾鱼尼丁受体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及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抗性的小菜蛾与敏感小菜蛾鱼尼丁受体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可提高小菜蛾鱼尼丁受体基因表达量,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溴虫腈对其表达量均无影响;0.05和0.01 mg/L的氯虫苯甲酰胺均可使小菜蛾鱼尼丁受体基因表达量增加;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抗性的小菜蛾鱼尼丁受体基因表达量是敏感小菜蛾的5.79倍。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氯虫苯甲酰胺的作用机理,并可能为筛选作用于鱼尼丁受体的新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卢美光  芮昌辉 《棉花学报》2002,14(2):117-120
用室内转Bt基因棉叶汰选的低抗种群及同源对照种群,测定对田间不同生育期转基因抗虫棉叶及常规棉叶的反应.结果表明,抗性和敏感种群在常规棉叶上,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幼虫历期及蛹重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但抗性种群的每雌产卵量降低.抗性种群在转基因棉花上存活随棉花不同生育期的变化而出现差异.在7月下旬、8月下旬开始接虫的两代,第10天幼虫存活率,抗性种群比敏感种群提高;而在6月下旬开始接虫,抗性种群与敏感种群一样均不能化蛹,抗性种群化蛹率的提高仅在棉花生长后期(8月下旬开始接虫).比较敏感种群,抗性种群在转基因棉花上幼虫存活率提高,但存活幼虫生长缓慢,幼虫历期延长,蛹重明显减轻.结果表明,低水平抗性种群虽然对转基因棉花有一定适应性,但在转基因棉花上仍然生长发育不正常.  相似文献   
33.
双价基因(Bt+CpTI)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及抑制生长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比较了转 Bt+ Cp TI双价基因抗虫棉 (双价棉 )与转 Bt单基因棉 ( Bt棉 )对棉铃虫不同Cry1 Ac抗性种群杀虫活性的时间动态和对不同龄期幼虫的抑制生长作用。结果表明 ,双价棉叶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于 6月底最高 ,7月底和 8月下旬逐渐下降 ,高于同期测定的 Bt棉的杀虫活性。双价棉对棉铃虫抗性种群 2~ 5龄幼虫的死亡率、存活幼虫体重、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等生长发育的影响 ,均显著高于 Bt棉。用 Bt棉叶连续饲养不同龄期抗性棉铃虫 ,2龄幼虫就可部分化蛹和羽化 ,而用双价棉饲养 ,5龄以下幼虫不能化蛹和羽化 ,表明双价棉对抗性棉铃虫具有较强的抗虫性。  相似文献   
34.
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内通过抗性汰选和敏感性反汰选,获得了对甲氧虫酰肼抗性指数相差为72.61倍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migera(Hübner)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通过增效试验和离体酶活性测定表明: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产生的抗药性主要与其多功能氧化酶(MFO)、全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35.
以昆虫鱼尼丁受体为靶标的化合物活性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昆虫鱼尼丁受体(ryanodine receptor,RyR)是目前新型杀虫剂创制中备受关注的靶标之一。在以RyR为靶标的杀虫剂氟虫酰胺和氯虫酰胺商品化后,大量基于该靶标的新型化合物被设计并合成出来。为加速研发和快速准确筛选以昆虫RyR为靶标的药剂,主要以氟虫酰胺和氯虫酰胺的活性筛选研究为例,对作用于RyR化合物的各种活体筛选方法和离体筛选方法进行了综述。其中活体筛选方法主要包括:点滴法、浸叶法、浸卵法、浸虫法、注射法和喷雾法;离体筛选方法主要包括MTT法、膜片钳技术、荧光技术、膜片钳技术与荧光技术结合以及计算机模拟筛选。通过对各种方法的分析比较,认为离体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在新型RyR杀虫剂活性的筛选研究中将进一步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6.
萝卜蚜对氰戊菊酯的抗药性汰选及其交互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田间采回的萝卜蚜种群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氰戊菊酯连续汰选13次,另一部分不用药汰选,连续饲养作对照。汰选前及每汰选3~4次测定1次氰戊菊酯对两种群的毒力。结果表明,对照种群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增加3.76倍,而汰选种群对该农药的抗药性与汰选前比较增长了163.25倍,与同期饲养对照种群比较,抗性已达613.62。该汰选种群对不含氟的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存在明显的交互抗性(分别达360.7和53.9倍),对含氟的三氟氯氰菊酯、氟氰菊酯和氟胺氰菊酯也存在交互抗性,但只有7倍左右;而对马拉硫磷、氧化乐果、杀螟松、久效磷和灭多威及菊马混剂没有表现出交互抗性,为进一步探讨萝卜蚜的抗药性治理措施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7.
1983—1990年作者在昆虫毒理学基础上,以延缓害虫抗药性为目的、以毒力测定为手段、以增效共毒系数为参考指标、以田间增效为重要依据,经过76对复配组合245次的室内测试及大田试验,精选出氰戍菊酯(即杀灭菊酯)与杀螟松复配组合,并进一步研制成20%菊杀乳油。于1986年列为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1988—1990年在19个省市进行了药效试验、示范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8.
我们在害虫抗药性研究过程中,发现氟氰菊酯与杀螟松复配增效显著,特对该混剂的毒力及田间药效进行了试验。 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药品及生物 氟氰菊酯(A)77.45%原油及10%乳油(上海中西药厂提供);杀螟松(B)94%原油及50%乳油(宁波农药厂提供);20%氟杀乳油(C)(上海中西药厂提供)。 瓜蚜、桃蚜、萝卜蚜、麦二叉蚜、棉铃虫、粘虫及菜青虫、棉叶螨和柑桔全爪螨,以及柑  相似文献   
39.
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遗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δp=0.5),抗性现实遗传力为实际筛选估计值的一半,当杀死率为80%和90%时,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增加10倍,分别需要34.48代和27.40代.田间条件下,由于等位基因频率变化、环境变异等因素的影响,抗性增加10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40.
为寻找新型环境友好型杀虫剂,用取代苯酐与取代苯肼在冰乙酸中缩合,合成了11个未见杀虫活性报道的N-苯基氨基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其中7个是新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及液质联机(LC-MSD)确认,并利用X-ray单晶衍射确认了 A02 的晶体结构。初步的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小菜蛾具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化合物 A06 在600 g/mL下96 h的致死率达到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