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番茄果实采后贮藏期风味品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掌握温室番茄贮藏期可溶性糖、有机酸及番茄红素变化规律,给食用和加工提供指导.[方法]以番茄品种184和粉太郎为试验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番茄果实采后第1~15 d内的糖酸各组分和番茄红素的含量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2个品种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在采后第7天达到最高值,蔗糖含量无显著变化;柠檬酸含量均在采后第...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番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粉太郎番茄为试材,采用槽式栽培(T1)与枕式栽培(T2)2种方式进行栽培,测定了单果质量、单株果质量、总产量及相关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槽式栽培(T1)下的单果质量、单株果质量及总产量均显著高于枕式栽培(T2),且分别高出33.20%、39.12%和37.43%。枕式栽培(T2)处理下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及糖酸比均显著高于槽式栽培(T1)处理;槽式栽培下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枕式栽培。由此可以看出,枕式栽培模式下番茄的营养品质优于槽式栽培,而槽式栽培模式下番茄的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23.
日光温室不同时段补光对番茄果实品质及挥发性物质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探明日光温室中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的最佳补光时段,以"粉太郎"番茄为试材,从植株定植后第25天到第一穗果完全成熟时进行补光,利用LED灯设置3种补光时段:揭帘前补光5 h(T1)、盖帘后补光5 h(T2)、揭帘前盖帘后分别补光2.5h(T3),以不补光作为对照(CK),研究其对番茄产量、果实品质以及挥发性物质成分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光处理可提高番茄平均单株产量、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挥发性物质总数量和总质量分数,但会降低有机酸含量,T1处理效果最显著(P<0.05)。4个处理共检测出83种挥发性物质,包括12种酮类、22种醛类、22种醇类、6种酯类、6种烃类和15种其他类物质。各处理挥发性物质总数量和总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为:T1(68种,3 107.98μg/kg)、T3(65种,2 610.74μg/kg)、T2(63种,2 438.96μg/kg)、CK(59种,2 086.03μg/kg)。每个处理醇类含量最多,烃类含量最低,并且含量最高的物质均是顺-3-己烯-1-醇。3种补光处理均可提高酮类、醛类、醇类和其他类物质含量,但显著降低烃类物质含量(P<0.05),酯类物质含量只在T1处理时有所提高。所有被检测出的挥发性物质包含11种番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分为花香、果香与青香3种类型,其中青香味物质含量最多。综上,对番茄进行补光尤其是揭帘前补光5 h可有效提高番茄产量、果实品质和风味,是当地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栽培的较优补光时段。研究结果可为设施番茄种植的光环境调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针对西北农牧交错地区种养废弃物产生量大且有机肥化消纳率低的问题,以种养废弃物(羊粪、尾菜、牛粪、菇渣、玉米秸秆)为原料,不施肥(CK1)和当地商品有机肥(CK2)为对照,设计8个配方进行堆肥发酵,研究种养废弃物堆肥对日光温室西葫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4(羊粪∶尾菜∶秸秆= 6∶3∶1)处理单株产量最高,与CK2相比提高了26.1%,且T4处理单株畸形率最低。T4处理维生素C含量最高,较CK2提高了5.5%,硝酸盐含量最低,较CK2显著降低了10.5%,且T4 处理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较CK2提高了3.6%。T7(羊粪∶尾菜∶菇渣∶秸秆= 6∶2∶1∶1)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较CK2显著提高了9.9%。各堆肥处理的Ca、Mg、Cu、Fe、Mn、Zn含量无显著差异,T4处理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较CK2显著提高了28.3%,设计配方堆肥处理较CK2显著增加了赖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含量,降低了谷氨酸含量。综合产量和品质指标分析表明,相比商品有机肥,T4处理增产提质效果最好,所以可选择T4配方用于优化当地种养废弃物有机肥化处理体系和日光温室西葫芦栽培。  相似文献   
25.
为探究日光温室蔬菜基质栽培氮肥在栽培基质中运移和累积规律及其在辣椒植株各器官中吸收和分配特性。以辣椒(品种:陇椒10号)为试验材料,利用K~(15)NO_3同位素示踪法,将K~(15)NO_3分别标记于栽培基质剖面向下5~10 cm和15~20 cm深处,并设2个灌水下限60%(W60)和80%(W80),研究了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辣椒的生物量、辣椒各器官对氮素吸收与分配及栽培基质中氮素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60%灌水下限条件下较80%灌水下限显著增加了辣椒植株总生物量和氮的吸收量。在空间分布上,~(15)N标记施肥深度越深,则辣椒植株对~(15)N利用率下降;同时,~(15)N在基质层(0~20 cm)中的累积量也明显下降,损失量显著增加。其中60%灌水下限条件下基质中~(15)N的损失量少于80%灌水条件,且~(15)N在5~10 cm处的损失量较少,此时,减小了基质层15~20 cm处~(15)N的向下迁移量,并增加了60%灌水下限条件下辣椒植株各器官对全氮的吸收利用率。因此,W60F5处理可以提高辣椒植株的总生物量和氮肥的吸收量,减弱基质深层氮素向下运移量,有利于辣椒植株更好地吸收与利用,且辣椒植株各器官生物积累量与氮肥吸收量依次为叶果茎。  相似文献   
26.
从综合性实验、基础设施对化合物的结构信息的分析和鉴别以及多学科的交叉实验训练等3个层面设计了一系列新的实验。在这些新的实验设计中,加入了大量的基础训练和学术前沿知识,有利于拓展和丰富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加强学生对化学本质和原理的认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27.
【目的】为了探明不同基质配比对油麦菜基质中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油麦菜产量的影响.【方法】采取盆栽方式,以特高产尖叶型油麦菜为试材,选用草炭、平菇菌渣、棉花秸秆、牛粪、蛭石和珍珠岩作为基质原料,分别按照以下质量比设计试验处理:对照T1(6∶0∶0∶2∶2∶2)、处理T2(2∶4∶0∶2∶2∶2)、T3(2∶0∶4∶2∶2∶2)和T4(2∶2∶2∶2∶2∶2).【结果】处理T2中细菌、真菌的数量和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均在油麦菜生长60d时达最大值,且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对照T1的2.02倍、1.91倍、1.55倍、10.38倍和2.46倍.在油麦菜整个生育期内,各处理油麦菜基质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和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的活性均增大和提高;但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降低.与生育期内相比,采收后上述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减小和降低,且采收后大于播种前.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真菌数量、脲酶活性与细菌的数量、蔗糖酶与细菌和放线菌、纤维素酶与真菌的数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脲酶活性与真菌数量存在负相关性.【结论】单独添加菇渣的处理(T2)和复合添加菇渣和棉花秸秆处理(T4)有利于增加基质中微生物的数量及酶活,可大幅度提高油麦菜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