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篇 |
农学 | 12篇 |
基础科学 | 10篇 |
9篇 | |
综合类 | 57篇 |
农作物 | 8篇 |
畜牧兽医 | 4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5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0份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小麦育种提供更适合的亲本材料,选择具备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以13个主要农艺性状为指标,对30份国内外种质材料的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前5个主成分所构成的信息量占85.077%,其中,第1主成分为产量因子,贡献率为39.947%;当欧氏平方距离为5.00时,供试品种可分为3类,第Ⅰ类群共有18份种质材料,属于中矮杆中高产型品种;第Ⅱ类群有6份材料,属于中矮杆高产型品种,产量及产量要素表现最优,是农艺性状综合表现优良的育种材料;第Ⅲ类群有6份材料,为国外引进或弱春性材料,属于高杆中低产型。分析结果显示出部分国外材料表现出对环境的不适应性,需加以改良后再利用,以满足当地育种的需要。 相似文献
33.
本文围绕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时代性出发,阐述了时代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出的新要求,新内容,以及如何按照时代要求,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4.
以河南省商丘地区为研究区域,在田间实验的基础上,对WOFOST模型和SHAW模型进行本地化标定,利用WOFOST-SHAW模型模拟2016年冬小麦拔节期-成熟期冠层0~80 cm高度每小时气温的变化特征,并将其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WOFOST-SHAW模型模拟的冬小麦冠层,除了80 cm高度,气温的模型效率均大于0.90,超过75%的模拟气温的绝对误差在-1.5~2.5℃之间,说明冠层气温的整体模拟精度较高。WOFOST-SHAW模型对冬小麦冠层各高度的日最低气温的模型效率平均值为0.86,日最低气温模拟值偏高0.53℃,说明冠层日最低气温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同时冬小麦易受冻高度层模拟气温能准确地反映0℃以下的冠层日最低气温,因此,WOFOST-SHAW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冠层气温,提升SHAW模型的适用性,可为冬小麦晚霜冻害的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5.
36.
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抗晚霜冻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黄淮麦区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抗晚霜冻害的能力。[方法]于2006~2007年统计28个不同成熟期、穗型小麦品种遭遇晚霜冻害的伤害率,调查各品种抗晚霜冻害的能力。[结果]在相同气候条件下,早熟小麦品种平均伤害率(冻伤率、冻死率)最大,中熟品种次之,晚熟品种最小。各品种各级冻害均有发生,0、1级冻害占很大比重。大穗型小麦品种伤害率最大,中穗型品种次之,多穗型品种最小。1级冻害3种穗型相差不大;2级伤害多穗型最低;3、4级冻害大穗型偏高。冻害程度的轻重和小麦发育时期的早晚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早熟的大穗品种冻害程度最重,晚熟的中穗品种冻害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37.
以周麦22为研究对象,寻找在不同水肥条件下达到“高产、稳产、增产”的优化配合方案.结果表明,在W3(底墒水+拔节水+灌浆水)、N3(16 kg/亩)条件下可以实现水肥高效配合,在此条件下周麦22产量、千粒重、穗粒数以及亩穗数均为最高,分别为566.3 kg/亩、47.9 g、43.8粒/穗、52.8万/亩,但与其他处理组合的显著性差异不尽相同;越冬期总茎数以N5(24 kg/亩)最高,拔节期、成熟期群体均以W3N4(20 kg/亩)处理组合为最高,成穗率则以W3N3(16 kg/亩)处理组合最高. 相似文献
38.
采用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整地方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能明显促进小麦分蘖数、次生根数、群体数、干物质重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的增加,且与旋耕存在显著性差异;深耕和旋耕后耙实镇压也能显著提高小麦分蘖数、次生根数和群体数,而翻耕+镇压措施促进作用最显著,其中,小麦分蘖数、次生根数、群体数均比翻耕+旋耕多1.75%~9.37%,比旋耕+耙实镇压多9.83%~15.22%,比旋耕多13.61%~21.26%。此外,翻耕和镇压表层土壤措施均可显著提高小麦干物质重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对小麦亩穗数和产量影响较大,而对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9.
40.
12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抗性比较与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常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对不同马铃薯品种晚疫病防治效果,对产量影响及筛选出对马铃薯晚疫病有抗性的品种。结果表明,田间晚疫病发病初期,银法利单用或与其他药剂混用均可以有效控制马铃薯晚疫病,并且增加田间产量;‘荷兰7’,‘黄麻子’、‘荷兰15’和‘尤金’为马铃薯晚疫病易感品种,因此田间管理要提前预防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克新18号’、‘麦肯’、‘延薯4号’和‘克新13号’对晚疫病有较高的抗性;‘中兴202’、‘Lt-5’、‘夏波蒂’和‘克新1号’对晚疫病表现中抗,病害发生初期施药可以有效的控制病害扩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