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5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005年参试品系(种)共27个,分别为湘S-26、中001、中杂04-1、楚杂408、南农028、CAU杂048、中CJ03B、川杂15、MRY9、苏抗2102、银抗8号、荆杂01-80、TZ6002、创杂21号、南抗7号、丰0508、RDS-1、宛棉802、EZ-51、泗阳212、20-9F1、楚04-12、奥棉1号、绿亿棉12、皖杂8号、4105-2  相似文献   
72.
黄萎病发病级别对高品质棉渝棉1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品质棉渝棉l号为试验材料,分析黄萎病发病级别对渝棉l号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萎病发病级别越高,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表现越差,纤维品质性状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发病级别每增加l级,株高下降4.56cm,果枝数减少0.44台,果节数减少6.53个,吐絮率提高13.63个百分点,单株铃数减少2.00个,铃重下降0.67g,衣分下降0.43个百分点,籽指降低0.51g,每囊健籽减少0.26粒,纤维比强度下降0.41g/tex,伸长率增加0.22个百分点,麦克隆值降低0.29;同不发病的棉株相比,发病的棉株平均单株籽棉产量下降39.34%,单株皮棉产量下降41.56%。  相似文献   
73.
长江流域棉花纤维品质的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2001~2002年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纤维品质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8个纤维品质指标可归纳为4个主成分(共解释了总变异的85.9%),并根据试点的前4个标准化主成分得分,用类平均聚类分析方法将20个试点划分为4个纤维品质相似亚区,即A、B、C、D亚区。A亚区纤维品质相对较差,B、C、D亚区纤维品质平均表现差异不大,但在具体指标上又各有特色,分别在绒长、麦克隆值和比强度上表现较好。同时对以亚区为单位进行优质棉区域化种植和育种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4.
双抗虫亲本杂交棉F1的生物学抗虫性及有关经济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分析了父母本皆为抗虫棉的正反交组合"宁SQK-1"与"宁SQK-2"的抗虫性表现及其有关经济性状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具有来自父母本2个Bt基因的抗虫杂交棉,其正反交F1均表现高抗棉铃虫特性,它们的抗虫性甚至超过了具有1对Bt抗虫基因的双亲;双抗虫亲本的F1抗虫性表达不存在母本效应.产量比较试验与纤维品质测试结果表明,"宁SQK-2"与"宁SQK-1"的子、皮棉产量与纤维品质均优于对照泗棉3号.  相似文献   
75.
杂交棉新品种——苏杂20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杂201(原名NZ203)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2006年2月9日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苏审棉200603。1选育过程2000年以母本宁212与父本苏9701杂交配组。2001~2002年在江苏  相似文献   
76.
为了开拓农村副业,充分利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废弃料,开辟泥鳅小水体养殖新途径,特进行了用袋装香菇废弃料作垫泥在水泥池养殖泥鳅的试验。养殖池为96平方米水泥蓄水池,进出水方便,将袋装的香菇废弃料在水泥池底排列成行,上面用木条加石块压固,以防袋装废弃料漂浮。放养的泥鳅从市场购买,平均规格为每公斤1023尾,全长范围45~60毫米,体重范围0.5~1.5克/尾,8月12日放养,共18.7公斤,平均每平方米放养0.2公  相似文献   
77.
陆地棉转Bt基因抗虫性状近等基因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棉花植株形态性状,产量性状,棉铃外观性状,棉铃经济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和抗虫性状等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地阐明了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效应。这些效应具体表现为,使结铃性,纤维比强度和抗虫性提高;使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棉铃长度,棉铃体积,棉铃经济系数,铃重,衣分和纤维长度下降,Bt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使转Bt基因棉GK-12与受体品种泗棉3号的皮棉产量持平,同时棉铃外形由圆锥形突变为卵圆形,铃柄长度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2个转Bt+CPTI双价基因抗虫低酚棉"C020"和"C022"的抗虫性及抗病性,室内棉叶鉴定结果显示,2个抗虫低酚棉对棉铃虫的抗性表现为低抗,其抗性虽略高于常规有酚棉"泗棉3号",但明显不如抗虫有酚棉"SGKz9";而田间罩笼接蛾鉴定结果显示,2个抗虫低酚棉的抗性综合评价均表现高抗,其抗性等级与抗虫有酚棉"SGKz9"一致,明显优于有酚常规棉"泗棉3号"。但抗虫低酚棉的抗病性表现一般,其中"C020"高抗枯萎病、感黄萎病;"C022"耐枯萎病、感黄萎病。  相似文献   
79.
棉花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远缘杂交技术,将野生棉的优良性状转育到陆地棉遗传背景中,创造陆地棉新种质并加以育种利用,至今已取得显著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了棉花远缘杂交育种在抗虫、抗病、高产、纤维品质和腺体缓发等性状改良上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及其应用前景。针对棉花基因工程研究面临着功能基因严重缺乏的状况。以及棉花新品种选育迫切需要的特异种质如高抗黄萎病资源匮乏的窘境,棉花远缘杂交育种将出现新的研究高潮。  相似文献   
80.
棉花区域试验中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根据棉花区域试验工作的实际需要,介绍了直线回归分析法,shukla互作方差分解法、AMMI模型法三种方法对作物区试中品种稳定性分析,提出先按shukla方法分析。其它方法作补充和参考,同时结合各品种在各环境中的表现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对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作出更具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