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2篇 |
农学 | 2篇 |
基础科学 | 15篇 |
7篇 | |
综合类 | 63篇 |
农作物 | 2篇 |
水产渔业 | 24篇 |
畜牧兽医 | 14篇 |
园艺 | 3篇 |
植物保护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71.
72.
为了研究田螺科中华圆田螺、中国圆田螺、铜锈环棱螺和梨形环棱螺这4种螺的肌肉营养成分差异,评价其营养价值,本研究采用国标法对其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4种螺的肌肉中除灰分外,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肌肉中水分以中国圆田螺最高,为81.28%,显著高于其他3种螺;肌肉蛋白质以中华圆田螺最高,为13.11%,显著高于中国圆田螺和梨形环棱螺;肌肉脂肪含量以梨形环棱螺最高,为1.05%,显著高于其他3种螺。肌肉氨基酸测定结果显示,4种螺的肌肉中均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和2种半必需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此外,4种螺的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均超过40%,且谷氨酸含量均远高于其他15种氨基酸。4种螺肉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均在33%以上,其中中国圆田螺和梨形环棱螺在35%以上,与WHO/FAO模式推荐的标准(35.38%)相近,但4种螺EAAI值较低,均不到80,其中梨形环棱螺的EAAI值最高,达到74.86。研究表明,4种螺类肌肉营养组成较丰富,氨基酸比例均衡,均属于优质蛋白源。尤其是鲜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具有较... 相似文献
73.
3种微生态制剂对鲤鱼生产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考察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芽孢杆菌、加酶益生素I 3种微生态制剂对鲤鱼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180尾初始体质量[平均体质量(43.67±0.55) g]相近的健康鲤鱼,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12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养15尾鲤鱼,分别饲喂:A(对照组)、B(添加枯草芽孢杆菌1000 mg/kg)、C(添加复合芽孢杆菌,2500 mg/kg)、D(添加加酶益生素I,100 mg/kg)4种不同饲料,试验期45 d.试验结果表明,①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有提高鲤鱼的生产性能的趋势,但与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以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的效果最好;②饲料中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对鲤鱼躯体肥满度、成活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③不同微生态制剂对鲤鱼的体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加酶益生素I可显著提高鱼体灰分含量(P<0.05). 相似文献
74.
75.
利用线粒体D-loop区和COI基因序列分析了全州禾花鲤(Quanzhou Procypris merus)、融水禾花鲤(Rongshui P.merus)和野生鲤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基于D-loop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序列长度为927~930 bp,共统计变异位点53个;A、T、G、C核苷酸平均含量分别为33.4%、32.9%、14%和19.7%,A+T(66.3%)明显高于G+C(33.7%);总体的单倍型数(h)、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40个、0.95和0.008 3;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224 59。基于COI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序列长度为897~899 bp,共统计变异位点33个;A、T、G、C核苷酸平均含量分别为26.7%、28.5%、17.8%和27%,且A+T(55.2%)高于G+C(44.8%);总体的h为25个,Hd为0.91,π为0.003 16;Fst值为0.191 43。在3个群体内和群体间遗传距离分别在0.003~0.009和0.003~0.01,远小于种群分类水平0.05。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77.54%(D-loop)和80.86%(COI)变异来自群体间变异,22.46%(D-loop)和19.14%(COI)来自群体内变异。单倍型进化树和网络图显示,全州禾花鲤和野鲤群体均存在单独聚为一支的单倍型,而融水群体未出现单独成支现象。研究表明,线粒体D-loop区作为反映3个群体间遗传多样性的灵敏度要高于COI基因,并且3个群体均属于高单倍型多样性和高核苷酸多样性。综上,3个群体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76.
77.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