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33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5篇
  14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30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模拟酸雨对茶园土壤中铅的溶出及形态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宗良纲  周俊  罗敏  张丽娜 《土壤通报》2005,36(5):695-699
采用模拟酸雨连续淋洗的方法,研究了茶园土壤的酸化以及不同铅污染程度土壤中铅的溶出和形态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的酸化程度受酸雨酸性强度的控制,酸雨pH越低,土壤酸化程度越强;土壤中铅的溶出总量随模拟酸雨的酸度和土壤本身含铅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土壤滤液中铅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只受模拟酸雨的pH影响;土壤铅污染程度越严重,其中的活性态铅含量越高,同时pH<4.5的酸雨会使土壤中的非活性态铅大量向活性态转化,这将导致土壤中铅的活化而增加其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2.
采用RNAiso-mate+改良CTAB法进行油桐花芽RNA的提取试验,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完整性,核酸蛋白质检测仪检测其纯度,研究提取油桐花芽高质量RNA的方法。结果表明:RNAiso-mate+改良CTAB方法提取的RNA质量好,条带清晰,亮度高,完整性及纯度较好,A260/A280比值为1.97、1.93,得率176.9、154.2μg/mL。在提取到的高质量RNA基础上,采用RT-PCR方法成功克隆了油桐SOC1基因片段,长度为611bp,含起始密码子,编码203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油桐SOC1基因与蓖麻、杨树、大豆的SOC1基因相似度分别为85%、84%、78%,进化树分析得出油桐SOC1基因与北美木兰SOC1基因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3.
<正>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是18,24碳脂肪酸家族,其脂肪酸链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的双键〔1〕。其主要包括n-3、n-6、n-7和n-9系列,其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主要有n-3和n-6两种系列〔2〕。n-3系列主要包括α-亚麻酸(AL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n-6系列主要包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酸化及其对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江苏典型茶园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茶园土壤酸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茶园土壤无论从时间尺度还是从土体不同土层的空间尺度来看,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酸化趋势。在验证植茶对土壤的酸化效应基础上,提出同时从茶园土壤酸化的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从根本上控制茶园土壤的酸化。  相似文献   
15.
有机肥分解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商品有机肥、油菜饼肥和秸秆堆肥三种不同种类有机肥为供试材料,采用土壤呼吸瓶装置进行实验室培养以模拟土壤施肥效应,测定三种肥料的有机碳分解动态变化量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条件下三种有机肥的分解特性差异极大,油菜饼肥与秸秆堆肥在培养前25 d分解速率呈现快速升高后又快速下降的变化规律,其中C/N最低的油菜饼肥更加明显,而C/N最高的商品有机肥分解速率很低;三种有机肥料处理下的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大小顺序依次为油菜饼肥处理>秸秆堆肥处理>商品有机肥处理;培养结果运用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模型,获得商品有机肥、油菜饼肥和秸秆堆肥的易分解比F分别为0.22、0.57和0.47及其一级动力学常数K1=0.019、K2=0.97×10-3、Ks=0.80×10-3(d-1);比对实验测定数据与模型模拟数据表明,当商品有机肥与含氮量最高的油菜饼肥混合比例为2:1时,就能极显著提高商品有机肥的分解率(P<0.01);而秸秆堆肥与油菜饼肥1∶1混合时,亦能极显著提高秸秆堆肥的分解率(P<0.01).  相似文献   
16.
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和结构稳定性阳离子比(Cation Ratio of Soil Structural Stability,CROSS)是评估微咸水对土壤渗透性能影响的重要指标。虽然CROSS全面地考虑了Na+、K+、Ca2+和Mg2+对土壤结构稳定性的复杂影响,但CROSS的离子浓度系数在不同地区的适用性存在差异,有必要根据当地的水质条件确定基于EC和CROSS评估方法的分类标准。该研究旨在分析CROSS替代钠吸附比(Sodium Adsorption Ratio,SAR)评估水质危害的合理性以及其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在河套灌区不同区域采集73份地下水水样,并采用EC和SAR、EC和CROSS对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基于2种方法的地下水分类结果中,仅有34.25%的水样分类结果相同,并且不同的CROSS计算方法(基于阳离子相对絮凝能力(Flocculation)的CROSSf、相对分散能力(Dispersion)的CROSSd和优化的(Optimal)CROSSopt)在河套灌区的适用性也不相同。建议采用CROSSd或CROSSopt,并结合土壤盐分和离子浓度评估河套灌区地下水水质。该评估方法更全面地考虑了地下水和土壤中的离子组成对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有效避免了不合理的微咸水利用导致的土壤结构恶化等问题,可为微咸水的安全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湿加松F2杂种引种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种植于广东省蕉岭、四会、信宜、阳东等4个地点的澳大利亚湿加松F2杂种2.5~4.0年生的人工林作了生长量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F2杂种早期生长突出,其年均树高生长介于0.87—1.10m、年均胸径生长介于1.50~1.99cm,比同地点湿地松的树高、胸径分别大19.40%~26.64%,18.78%~47.48%,比马尾松的树高、胸径分别大3.28%~24.71%,42.45%~80.07%。初步认为,湿加松F2杂种在广东省的低山地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文章还对F2:杂种的变异程度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F2杂种的利用设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年的高脂马尾松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半木质化且幼化程度高的枝条,在适宜的水分、光照、温度的条件下,采用适宜浓度(含IBA1500 mg/kg)的生根粉,不但可以加快生根,而且可大大地提高生根率,全年扦插,成活率都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微咸水水质对土壤水力特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在日光温室条件下,以生菜为供试作物开展2季盆栽试验.以CaSO4的饱和溶液为对照(CK),向去离子水中添加不同氯化盐形成电导率相同而阳离子组成不同的微咸水处理(分别为Na+∶TNa;Na+/K+比为1∶1:TNa-K;K+∶TK),研究连续灌溉下土壤容重、持水性能、水盐运移,以及生菜生长响应,并采用van Genuchten模型对水分特征曲线相关参数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微咸水灌溉均增加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孔隙度;随着微咸水持续灌溉,土壤孔隙分布明显改变,微小孔隙比例增加,土壤持水能力显著提高,以处理TNa最为显著.连续微咸水灌溉下,灌溉水钠吸附比、土壤结构稳定性阳离子比与土壤进气值参数存在负相关关系(R2均为0.78).土壤中盐分逐渐积累,表现为第2季生菜生长季末(播后80 d)各处理0~20 cm土壤饱和提取液电导率较第1季显著升高,其中CK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且表层土壤(0~10 cm)中盐分积累更为明显.生长季末土壤表层含水量较高,与盐分分布基本一致.与CK相比,处理TNa,TNa-K和TK显著降低了生菜生物量的积累(P<0.05),其中TNa最低.  相似文献   
20.
荣昌县是我国有名的生猪产业大县,是我国优良地方猪种——荣昌猪的原产地和主产区。生猪产业是荣昌县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值占全县畜牧业产值的50%,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7%。近几年,随着一系列生猪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出台,加快了我县生猪规模化养殖场的建设步伐。但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县的规模化猪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几个共性问题。为此,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