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25篇
  59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41.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茄子产量随氮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到一定量后,单位氮素茄子的增产量则随氮素用量增加而递减,经回归统计分析,氮素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227,54kg/hm^2,茄子理论产量为62.90t/hm^2,氮素投资为568.85元/hm^2,施氮利润为1.12万元/hm^2。  相似文献   
42.
在河西走廊荒漠化区域的非耕地上,采用网棚基质栽培模式,研究了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与微型薯增产效应和经济效益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微型薯产量的原料依次是生物复混肥〉消毒杀菌剂〉保水剂〉粘合剂;原料间最佳组合是:粘合剂2g/m2,保水剂4.50g/m2、生物复混肥970g/m2、消毒杀菌剂90g/m2;原料间粘合剂、保水剂、生物复混肥、消毒杀菌剂重量比是:0.0019:0.0042:0.9095:0.0844。随着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的增加,微型薯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在增大,当多功能专用肥施用量超过0.25kg/m。时,对微型薯的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有抑制作用。经回归统计分析.多功能专用肥最大利润施肥量为0.26kg/m2,微型薯的理论产量为1.69kR/m2.统计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6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3.
在河西内陆灌区的制种玉米田上,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梯度保水剂施用量与土壤蓄水量和制种玉米经济效益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土壤蓄水量和制种玉米穗粒数、穗粒重、百粒重、产量在增加,但单位保水剂增产量则随保水剂施用量的增加而递减。经回归统计分析,保水剂最佳亩施用量为2.01kg时,制种玉米的理论亩产量为494.85kg,统计分析结果与田间试验处理5相吻合。  相似文献   
44.
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连作8 a的玉米制种田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固体活性有机肥施用量与玉米制种田理化性质和玉米经济性状及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固体活性有机肥最佳组合是:糠醛渣45 t/hm2、牛粪67.50 t/hm2、生物菌肥0.06 t/hm2、聚乙烯醇0.03 t/hm2、保水剂0.06 t/hm2;固体活性有机肥施用量与玉米制种田孔隙度、团粒结构、蓄水量、有机质、速效氮磷钾、EC呈正相关,与容重、pH呈负相关;随着固体活性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制种玉米产量在增加,但单位质量固体活性有机肥的增产量则随着固体活性有机肥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出现报酬递减律;固体活性有机肥施用量在112 t/hm2的基础上,再增加28.00 t/hm2,边际利润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固体活性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111.40 t/hm2时,制种玉米的理论产量为7.28 t/hm2。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甘肃省河西内陆灌区多功能改土剂配方筛选及对制种玉米田改土培肥效应的影响,为该区制种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选择甘肃省酒泉市连续种植制种玉米15a基地,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开展了多功能改土剂配方筛选及对河西内陆灌区制种玉米田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结果]多功能改土剂最佳配方组合:玉米专用肥、聚乙稀醇、有机废弃物组合肥、保水剂重量配比为0.032 2∶0.001 4∶0.965 5∶0.000 9。不同剂量多功能改土剂施用量与制种玉米田孔隙度、团聚体、持水量、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容重、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施用多功能改土剂与传统化肥比较,制种玉米田容重和pH值分别降低6.88%和5.10%;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团聚体分别增加10.46%,10.49%,10.48%和11.75%;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分别增加10.47%,10.46%和10.48%;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别增加9.03%,1.11%,4.12%,3.82%和32.03%;真菌、细菌、放线菌和菌体总量分别增加121.19%,34.95%,20.25%和28.57%;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分别增加44.74%,44.73%,38.46%和62.50%。[结论]施用多功能改土剂,改善了制种玉米田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提高了酶活性及持水量和制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46.
利用制种玉米长期定点施肥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年限制种玉米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评价制种玉米田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制种玉米田容重变化值较小,孔隙度适中;土壤pH值升高;土壤有机质、全P、全K、碱解氮、速效钾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速效磷含量增加。土壤中铜、锌、锰、铁、铅与铬6种重金属都没有超标,而重金属镉严重超标。在河西走廊制种玉米种植区,在现有施肥模式下,制种玉米连作可使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土壤pH值升高,土壤养分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速效磷总体水平偏高;养分间水平不均衡;重金属镉严重超标,制种玉米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较低。应调整施肥模式以进行种子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7.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功能性生物活性肥配方筛选及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马铃薯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产量效应的原料依次为营养因子保水剂聚乙烯醇5406菌剂柠檬酸;原料间最佳组合为5406菌剂101.25 kg/hm2、营养因子1 500 kg/hm2、保水剂22.50 kg/hm2、聚乙烯醇67.50 kg/hm2、柠檬酸11.25 kg/hm2。随着功能性生物活性肥施肥量梯度的增加,土壤孔隙度、团聚体、蓄水量、速效氮磷钾含量、微生物数量随之增大,而体积质量和pH降低。功能性生物活性肥施肥量与马铃薯经济性状、产量呈正相关,与单位肥料增产量呈负相关。功能性生物活性肥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1.39 t/hm2时,马铃薯理论产量为32.42 t/hm2。  相似文献   
48.
河西走廊盐土资源及耐盐牧草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秦嘉海  吕彪  赵芸晨 《土壤》2004,36(1):71-75
本文论述了河西走廊盐土的地理分布、成土条件、主要亚类、盐分组成及盐的毒害效应。并在草甸盐土上种植了鲁梅克斯草,脱盐改土效果十分明显。种植鲁梅克斯草3~4年,鲜草产量达9.623?04 ~ 9.965?04 kg/hm2,脱盐率达61.78 % ~ 80.71 %,pH由8.50降到8.10,耕作层总孔度增加1.89 % ~ 7.93 %,土壤容重降低0.14 ~ 0.21 g/cm3,水稳性团粒结构增加23.14 % ~ 32.34 %,自然含水量增加72.10 ~ 89.40 g/kg,土壤有机质、速效N、P、K亦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49.
苜蓿草对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改土培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秦嘉海  赵芸晨 《土壤通报》2004,35(6):806-808
在河西走廊荒漠化土壤灰棕漠土上种植苜蓿草,改土培肥效果十分明显。3年生苜蓿草产鲜草5.52×104kghm-2,折干草1.84×104kghm-2,与CK比较020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90.65gkg-1,>0.25mm团粒结构增加32.34%,总孔度增加9.06%,容重降低0.24gcm-3,pH由8.45降到8.20,全盐含量降低4.63gkg-1,脱盐率达到70.36%,有机质、速效氮、磷、钾亦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50.
陈叶  秦嘉海 《土壤通报》2006,37(1):203-205
在河西走廊的灰棕漠土种植了麻黄草改土培肥效果十分明显,3年生麻黄草鲜草产量11.56 t hm-2,折干草4.63 t hm-2,与CK比较0~20 cm土层中自然含水量增加61.08g kg-1,>0.25mm团粒结构增加12.16%,总孔度增加10.57%,容重降低0.28g cm-3,pH由8.15降到7.83,全盐含量降低1.72g kg-1,脱盐率达到49.78%,有机质、速效N、P、K亦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