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9篇 |
农学 | 35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1篇 | |
综合类 | 38篇 |
农作物 | 2篇 |
水产渔业 | 5篇 |
畜牧兽医 | 22篇 |
园艺 | 26篇 |
植物保护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一、家庭养花方式及花卉的选择 1.庭院花卉:我国的广大农村和一些城镇,都有独家小庭院,为发展庭院花卉提供了理想的场所。要根据庭院的环境条件,合理搭配植物。光线好的地方,种植一些阳生花卉如玉兰、石榴、月季等;光线弱的地方,种耐阴花木如玉簪、凤尾竹等。为使庭院四季有花,春花可选择迎春、玉兰、芍药、月季;夏花可选择石榴、蔷薇; 相似文献
43.
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利用植物营养体进行繁殖的方法,主要有分生、扦插、嫁接、压条及组织培养等方法。无性繁殖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还可提早开花。 (一)分生繁殖这是最简单的无性繁殖方法,简便易行,成活率高,但繁殖率低。 相似文献
44.
45.
46.
海南岛地处热带,年均温达24—28℃,年降雨量1800—2900mm,植被繁茂,植物区系古老而复杂,蕴藏着丰富的蕨类植物(43科114属354种及8变种)。其中构成热带雨林景观的附生蕨类就占蕨类总数的30%。附生蕨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它们附生于树干或大型热带植物如棕榈植物的叶腋间,并不伤害所附树木,仅以其为支持物,而从腐烂的树皮、枯枝落叶、尘土及飞 相似文献
47.
[目的]青斑蝶是重要的观赏性昆虫,准确掌握和了解其内生殖器官结构和发育状态,能够为其人工培育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 12日龄青斑蝶雌成虫内生殖系统解剖,观察内生殖器官结构组成,并测定内生殖器官特征参数,同时根据内生殖器官各组成部分特征对雌性卵巢发育进行分级,从而系统了解青斑蝶雌成虫内生殖器官形态与发育。[结果]1)雌性青斑蝶的内生殖器官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交配囊腺和受精囊组成;2)内生殖器官发育显著受到日龄影响,卵巢管长度随着日龄增长而显著生长,至10日龄最长,卵巢小管和侧输卵管直径随日龄增长而缓慢增大;3)随着日龄的增长,卵巢中成熟卵的数量先增大后减小,未成熟卵数量始终缓慢增加;4)根据卵巢的发育特征,将卵巢发育分为乳白透明期、卵黄沉积期、成熟待产期、产卵盛期、产卵末期。[结论]雌性青斑蝶内生殖器官结构组成与其它蝴蝶类似,其发育均显著受到日龄影响,卵子发育随日龄增长而逐渐成熟。雌性青斑蝶卵巢分级将为人为调控雌蝶产卵量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8.
盆栽杜鹃幼苗的生长直接关系到成苗后品种特征的充分表达,其中容器大小的选择是杜鹃幼苗盆栽的基础环节。试验采用C1(140 mL,6.5 cm × 6.5 cm)、C2(350 mL,10 cm × 10 cm)、C3(850 mL,13 cm × 12 cm)、C4(1 400 mL,15 cm × 13 cm)和C5(2 850 mL,18 cm × 16 cm)5种规格的黑色塑料盆,对常绿高山杜鹃(Rhdodendron catawbiense‘Boursault’)1年生幼苗实施容器生长响应试验。结果显示幼苗的生长对容器容积的变化具有敏感的响应:(1)容器容积的梯度变化对幼苗光合同化产物积累、株高和叶片数的动态增长都产生了显著影响,在140 ~ 1 400 mL(C1 ~ C4)的容积范围内,幼苗的生理及形态响应与容器容积成正相关变化,以C4(1 400 mL)处理生长最为强壮;(2)容器容积的适当增大使在遮荫环境中生长的幼苗降低了光补偿点,能够在低光强下启动光合作用以增加同化产物的合成;(3)容器容积的适当增大提升了幼苗结构和功能器官的构建速度;(4)容器容积的梯度增大使幼苗地上—地下器官的生物量增加,但对改变生物量分配比例作用甚小。 相似文献
49.
不同温度下新铁炮百合幼苗的光合特性及其保护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新铁炮百合的两个主栽品种'雷山一号'和'Sayaka'为材料,对其幼苗在不同温度下(25 ℃、32 ℃、38 ℃和44 ℃)的光合特性及光保护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于38℃时净光合速率(Pn)下降幅度较小,高于38 ℃时显著下降.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气孔导度(Gs)呈下降的趋势,胞问二氧化碳浓度(Ci)上升,气孔限制值(Ls)下降.不同处理温度下,两品种叶片最小荧光(Fo)无明显变化,最大荧光(Fm)和光系统Ⅱ(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下降程度较小.光下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呈特续下降势,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随处理温度的提高而迅速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氯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处理温度升高而提高.本研究表明'雷山一号'和'Sayaka'幼苗能够耐受32~38℃的高温;在较高的处理温度下,叶片可以通过提高非光化猝灭和抗氧化酶活性两种机制来保护光合机构免受伤害.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