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2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3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Bt-CryV基因对马铃薯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马铃薯品种东农303的脱毒微型薯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Bt-CryV基因转入马铃薯中,同时优化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包括激素种类与浓度、休眠期、脱菌抗生素种类与浓度、共培养时间、筛选方式等。获得21株Kan抗性植株进行PCR和PCR-Southern检测,其中10株为阳性植株,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植物的基因组上。  相似文献   
72.
采用讷16、克新16、克新13和西北果4个马铃薯品种或品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温度处理对马铃薯花药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接种前花蕾经2~8d、4℃低温预处理有利于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其中以2~4d处理的效果最好,接种后经24~48h、32℃热激处理有利于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试验还对低温预处理和热激处理相配合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配合处理的效果好于单独处理,单独热激处理的效果好于单独低温预处理。  相似文献   
73.
中国马铃薯不同产区氮肥利用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研和文献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6 个马铃薯主产区氮肥施用量、基肥量、追肥次数、马铃薯产量等因素,对马铃薯氮肥利用率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提高马铃薯氮肥偏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不同产区马铃薯氮肥偏生产力差异较大,东北区为184 kg · kg-1、西南区110 kg · kg-1、中原区104 kg · kg-1、华南区99 kg · kg-1、西北区95 kg ·kg-1、华北区84 kg · kg-1;氮肥施用过量是氮肥偏生产力低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土壤测试与植株营养诊断相结合的氮肥推荐方案、新型肥料和有机肥配施的施肥方式进行马铃薯产量潜力的充分挖掘是实现减氮增效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4.
以马铃薯四倍体栽培品种讷16、波C、克新13号和扎列娃为试材进行花药培养,研究不同基因型花药培养的效率及再生植株的鉴定。结果表明:花蕾外部形态与小孢子的发育阶段呈对应关系,可据此确定取材时期;讷16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最高,分别达到27.60 %和6.04 %;双单倍体植株的生长势、叶色、薯形等性状与亲本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5.
氟化物的危害及植物去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氟的自然分布和特性,分别从氟化物对人、动物和植物的影响3个方面阐明了氟化物巨大的危害性,充分体现植物氟去除的必要性。在植物去氟方面着重阐述了氟化物对植物的伤害症状、耐受性及去除机理,在概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同时,指明了植物去氟的重大意义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6.
光照强度会通过影响植株光合作用来影响马铃薯幼苗的生长.为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二倍体和四倍体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试验以二倍体马铃薯5个品系和四倍体马铃薯7个品种为材料,置于光照培养箱培养,设置3个光照强度:3000 lx(CK)、1800 lx(60%)和600 lx(20%),对组培苗进行12 h/d照射处理,28 ...  相似文献   
77.
10种杀菌剂不同施药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和疮痂病防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疮痂病已经成为影响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并有逐年加重趋势.为筛选防治疮痂病有效药剂,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马铃薯品种'尤金'为试验材料,比较6种生物源药剂和4种高效低毒化学药剂对疮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0%噻唑锌悬浮剂拌种防效最好,病情指数最低为18.74%,防效最高为50.28%,其次是100亿cfu/g枯草...  相似文献   
78.
不同马铃薯品种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及淀粉组成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试验选用北方一作区8个当地主栽的马铃薯品种,在哈尔滨种植评价各品种的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和淀粉组成状况。试验结果表明:克新12号和延薯3号2个品种比较适合哈尔滨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具有较高的淀粉含量和淀粉产量。各品种马铃薯淀粉组成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比例不同。直链淀粉含量低于25%的品种有:延薯3号、克新12号、尤金和陇薯3号。直链淀粉含量高于25%的品种有:晋薯11号、坝薯8号、青薯2号和东农303。  相似文献   
79.
张猛  石瑛  李砧  常晴云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2):177-179
轮藻是一种广泛分布且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但其人工培养鲜见报道。在M-11培养基的基础上,调整N/P为16∶1、40∶1和80∶1,Fe2+离子浓度为0.3、0.6、0.8 mol/L等进行轮藻培养,通过称重法研究适合轮藻人工培养的条件。结果显示,轮藻培养的最适N/P为40∶1,最适Fe2+离子浓度为0.3 mol/L。进而得出一种适宜轮藻培养的培养基配方(mg/L):NaNO3250,KH2PO410,MgCl2.7H2O 29,CaCl2.5H2O 40,Na2CO320,Na2EDTA.2H2O 1,EDTA-NaFe 2.25。  相似文献   
80.
研究不同浓度(1、5、10、15、20 mg/L)的邻二氯苯(1,2-DCB)、间二氯苯(1,3-DCB)、对二氯苯(1,4-DCB)对刚毛藻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二氯苯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刚毛藻的生理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当二氯苯浓度较低时,刚毛藻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增大,POD酶活性、MDA含量减少,表明低浓度的二氯苯可以促进刚毛藻的生长;当二氯苯浓度较高时,刚毛藻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减小,POD酶活性、MDA含量增大,表明高浓度的二氯苯抑制刚毛藻的生长。刚毛藻对1,2-DCB和1,4-DCB的耐受力相同,可在浓度低于10 mg/L的二氯苯溶液中正常生长。刚毛藻对1,3-DCB的耐受力最强,可在浓度低于15 mg/L的二氯苯溶液中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