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对白银市旱作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11个主推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7个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综合效应排名为:芯重百粒重行粒数粒长棒长行数秃尖长度。芯重、百粒重和行粒数对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秃尖长度对产量的直接负效应最大。以上结果为白银市旱作地区抗旱节水高产玉米品种筛选和推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明确甘肃省梨树腐烂病病菌的分布、组成及其亲缘关系,为有效防治腐烂病及筛选抗病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以甘肃省8个市州主要梨产区不同品种梨树上典型腐烂病症状的枝干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53株梨树腐烂病病菌,经柯赫氏法则验证,通过形态学及多基因序列(rDNA-ITS、EF-1α和tub2)构建系统发育树,明确致病菌种类及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53株菌株均与模式菌株Valsa pyri聚为一支,支持率为99%,确定引起甘肃省梨产区梨树腐烂病的病原只有1种,即V. pyri(无性型为Cytospora mali),且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类型的培养性状。  相似文献   
13.
枸杞炭疽病药剂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控厚皮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发生,提出一套综合防控技术,通过田间开展各单项防控技术的重要性试验,建立标准化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各单项技术可提高对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效.与对照相比,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浸种可使防效提高16%,病果率降低3%;标准化喷药能使防效提高17%以上,病果率降低3.1%;整枝打杈前后进行防控能使防效提高39%以上;厚皮甜瓜整个生育期不浇水,能够减少病果的数量;在此基础上组装而成的标准化综合防控技术体系防效达89.2%以上,病果率仅为2%.  相似文献   
14.
15.
枸杞小黑梨孢褐斑病自2010年在甘肃省枸杞种植区发现以来已扩展至甘肃省各枸杞种植区,关于其病原枸杞小黑梨孢Stigmella lycii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国内外尚属空白。本研究通过植物病理学常规方法测定了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5℃;产孢的温度范围为20~25℃,最适25℃;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及最适温度分别为5~30℃(最适20℃)和0~35℃(最适25℃)。连续光照有利于菌落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光暗交替有利于子囊孢子萌发;pH 4.0~10.0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最适为pH 6.5,产孢的pH范围为6.0~7.0,最适6.5,pH 4.5~9.2条件下孢子均可萌发,最适pH为7.0;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分别在相对湿度95%和75%以上可萌发,水中萌发最好;枸杞叶片浸渍液、葡萄糖液等营养条件对孢子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枸杞小黑梨孢褐斑病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制定枸杞褐斑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在温床条件下试验观察了不同浓度萘乙酸(NAA)处理对枸杞插穗生根成苗的效果。结果表明,用浓度为 7.5、15.0、25.0、50.0、75.0、100.0 mg/L的NAA浸泡15 h枸杞插穗基部,经过10 d 22 ℃温床处理,可形成愈伤组织和不定根。以NAA 15.0 mg/L处理的愈伤组织形成效果最佳,愈伤率83.33%,愈伤周长比0.54;以NAA 25.0 mg/L处理的插穗生根效果最优,生根率78.32%,生根量1.93条/插穗。温室扦插育苗结果表明,以NAA 25.0 mg/L处理的成苗效果最好,成苗率88.33%,株高16.76 cm、径粗1.51 mm,总体生根和成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枸杞硬枝扦插霉变病原菌鉴定及药剂毒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引起枸杞育苗过程中插穗霉变的病原菌的种类,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及回接试验,并针对主要病原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引起霉变的主要致病菌为粉红聚端孢霉、链格孢和黑根霉,其分离频率分别为14.14%、26.26%和58.59%,回接霉变率均为100%,萌芽率分别为25%、5%和50%。40%氟硅唑EC 4个浓度对黑根霉的抑菌率差异极显著,6000倍和8000倍对链格孢的抑菌率达100%;25%苯醚甲环唑1000倍对黑根霉、链格孢和粉红聚端孢霉的抑菌率分别为83.19%,82.35%,80.09%。本研究结果有助于降低枸杞育苗过程中插穗的霉变率,提高插穗的成苗率。  相似文献   
18.
白银市常年水稻插秧面积3.34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靖远县、景泰县沿黄河流域.1992年以前种植水稻主要采用水育密植的栽培技术,稻瘟病不同程度发生,一般发病地块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局部地块甚至颗粒无收.自1992年起我区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对水稻稻瘟病的危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为了进一步做好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工作,现将其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黏虫板控制状态下温室白粉虱空间分布调查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利用黏虫板控制虫情的条件下,通过系统调查,初步明确了在冬、春季温室白粉虱具有向温室后部集中和趋向植株上部的特性,为该虫科学监测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甘肃省地方特色枸杞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高枸杞种植水平和产品质量,实现枸杞绿色标准化生产。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按照绿色食品产地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草害防治、果实采收、制干、分级包装及贮藏与运输、生产废弃物处理、生产档案管理等方面总结提出了枸杞绿色生产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