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5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2篇 |
农学 | 3篇 |
基础科学 | 2篇 |
1篇 | |
综合类 | 17篇 |
园艺 | 3篇 |
植物保护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协调北京市城市绿化与水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问题亟需得到解决。基于北京市城市绿化现状及水资源利用现状,采用尺度扩展法,计算了2012年北京市城市绿化的生态需水量,并结合北京市有效降雨利用量和实地调查数据,求得2012年北京市城市绿化的理论供水量和实际供水量。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马尔科夫链模型与熵值法对北京市城市绿化供水的3种来源(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做出评估,得出2014年实际供水量预测值区间。2012年北京市理论供水量为5.07×108 m3,实际供水量为6.86×108 m3。2014年预测实际供水量区间为7.29×108~7.93×108 m3。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仍存在城市绿化用水供需风险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节水措施和建议,为保障北京城市供水安全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2.
武陵山区农作物分布有其不同的特点,在植保专业统计工作中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海拔高度、品种布局是山区农作物病虫害统计工作中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总结武陵山区植保专业统计策略,包括建立植保专业统计网络、选定有代表性的统计调查点、确定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及时下田调查等,这是做好农作物病虫害植保专业统计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33.
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对影响林产工业区域布局的重要因素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林产工业在林区或靠近林区进行区域成组布局的因素在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4.
35.
宜都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鄂、渝、湘三省市交界处,隶属于宜昌三峡半小时经济圈,是国家园林城市之一。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7℃,无霜期达270天,降雨量1300毫米。全市有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27个村,851个村民小组,人口近40万人。耕地面积3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3万亩,土壤质地以中性为主。油菜是宜都市的主要油料作物,现有油菜种植面积10万亩,年总产2万吨,占油料总面积的90%以上。水旱轮作适宜机械化和轻简化栽培,发展潜力大。在增加农民油料收入的同时,又可以在万亩油菜花开时发展乡村旅游农业。因此,大力推广机械化和轻简化栽培是一举两得的富民方式。 相似文献
36.
2013年~2016年在自然条件下连续观察,清江河谷地带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时间在5月上中旬,入园时间在5月下旬至6月初,交配产卵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15:00~17:00是成虫在园内活动高峰时段;9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入土化蛹,虫果脱落高峰期在10月中下旬。抓住大实蝇自然行为关键时期进行防治才能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7.
38.
39.
对当前西部退耕还林政策中有关做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田明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1):87-89
退耕还林,是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措施,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是根治长江、黄河流域水旱灾害的治本之策,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此笔者仅仅对退耕还林政策中的有关做法提出商榷,供大家研究,以利于我国以退耕还林(草)为主要任务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大决策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各地在退耕还林中的具体做法很多,本文将以2000年3月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共同下文发布的在西部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为基础进行讨论. 1 “以粮代赈”方式的探讨 据报道,西部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工作已经启动,长江上游和黄河上中游13省、区、市的174个县被确定为试点县,全年“以粮食换林草”面积将达34万hm2,宜林荒山荒地人工造林种草总面积为43万hm2.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原粮)的标准,长江上游地区为150kg,黄河上中游地区为100kg. 由此可见,国家是下了很大决心和力气来实施退耕还林的.然而,农民需要那么多粮食吗?据笔者所知,农民和地方政府一般对待退耕还林的做法是,保留一部分水土条件较好的耕地作为口粮田,其余的退耕还林(草).这也就是说,农民的粮食是基本自给的,农民“退耕还林”、国家“以粮代赈”的部分属于农民的余粮,而余粮的用途不外乎两个:出卖换钱和直接换物,粮食是以粮为生的农民的几乎唯一的或者说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无怪乎一些地方“退耕还林”后粮食市场上的粮价大跌,低到令人咋舌的地步——农民把国家补助的粮食拿到市场上卖,而且对“不劳而获”的粮食更不珍惜,造成了粮食市场的极大混乱.结果形成了国家把粮食千里迢迢运送给农民,农民又肩挑背扛地运到市场上销售,乃至再卖给国家的情况.粮食的大循环不仅造成了粮食直接的物质损失,其中花费的国家、个人的储运费用又何其多!实在值得深思.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物物交换是一种最原始的交易方式,而以货币为等价物的价值交换则具有先天的优越性,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因此,在西部退耕还林还草中“以粮食换林草”的做法值得商榷.笔者认为,“以粮食换林草”只在宏观的角度具有意义:它表述了国家牺牲部分粮食生产换取以林草为基础的较好的生态环境的内涵,体现了国家角度、整个社会角度经济社会再生产中此消彼长的大循环过程.把它作为具体的实施办法则有失妥当,建议采用现金补助的形式.事实上国家对退耕户也已经部分采用了现金补助,例如在西部退耕还林还草试点示范工作中国家给退耕户适当现金补助,按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20元安排,我们所要做的仅仅就是把“以粮代赈”的部分与现金补助合一,把补助的粮食按照每公斤粮食1.4元折算,然后与以前的现金补助加起来而已.对于中央财政来说,其支出是一样的,但效果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