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农学   32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1999年 11月应邀赴日本讲学期间 ,曾到日本重点产茶县——静冈县的茶乡博物馆参观考察 ,在馆长小泊重洋陪同下 ,听取介绍 ,参观全馆 ,收益良多。茶乡博物馆所在地为静冈县金谷町 ,位于静冈县中部 ,大井川西岸 ,牧之原台地的北端 ,茶乡居民 70 %以上依赖茶叶为生 ,被誉为日本第一茶乡。茶乡博物馆占地 1890 0 m2 ,其中停车场30 0 0 m2 ,展示大楼一栋 (三层楼 ) 2 796 m2 ,茶室 (木结构平房 ) 36 8m2 ,商业楼 (餐厅、商场等 )12 5 6 m2 ,日本庭园 6 5 0 m2 。 1994年开始由静冈县补助经费 ,请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熊仓功夫教授为委员长 ,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42.
安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椐东汉时安徽名医华陀《食论》云:“苦茶久食,益意思。”在公元二世纪以前安徽已产茶,距今1800a以上。唐代,陆羽《茶经》产茶区域中提到安徽的有寿州(今六安、霍山、寿县等)、舒州(今舒城、怀宁等)、歙州(今休宁、祁门、歙县等)、宣州(今宣州、黄山、九华山以北等)、池州(今贵池、东至、石台等)、庐州(今合肥、巢湖等)。李肇《唐国史补》就记载有:“寿州有霍山之黄芽。”霍山黄芽为当时名茶。安徽祁门县,“邑之编籍五千四百余户,其疆域亦不为小,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  相似文献   
43.
在祖国茶花盛开的科学园地里,《茶业通报》是一枚较早开放的花朵。它创刊三十年来,以其鲜明的特色,受到广大茶业工作者的欢迎,它随着发行时间的推移,在全国影响不断扩大,这是值得庆贺的。《茶业通报》是传播祖国茶业科学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诞生标志着我省茶业的  相似文献   
44.
本文对福鼎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福建水仙茶花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观测,并就花部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品种茶花的基本形态和解剖结构相同,花冠直径、子房直径等花性状存在显著差异。从花粉表面电镜扫描的结果,可以看出,茶树的花粉具有较强的种属特征。  相似文献   
45.
46.
尊敬的李瑞贤团长; 我很荣幸地受安徽省茶业学会、安徽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安徽省海外联谊会、安徽农学院茶业系的委托,对以李瑞贤先生为团长、蔡荣章先生为副团长的台湾陆羽茶艺文化访问团全体成员表示热烈欢迎!访问团顾问陈文怀先生为这次活动从中安排,牵线搭桥,对此,深致谢意! 台湾陆羽茶艺文化访问团首次访问安徽,进行文艺表演,确是十分难得的好机会,今天我们在此可以通过参观代表团的茶艺表演,来学习、交流茶艺学术,增进友谊,为促进今后的交往开辟渠道,这次活动是很有意义的。台湾已把茶叶文化从栽培、创造,进入茶的品饮艺术,追求美感表现,这是继承了中华几千年来茶文化的遗产而加以光大发  相似文献   
47.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素有江南第一学府之称的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百年以来,复旦以崇尚民主科学的精神,“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治学志度陶冶了一代又一代学人,培养了数万志士才俊。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思潮澎湃学科交融的学术氛围,铸就了追求卓越和坚韧奋斗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48.
教学方法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我们要下大力气研究教学方法,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当代大学生建立新的智能结构,以适应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本文就如何开展教学法改革和在改革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9.
茶叶茸毛形态结构及形态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茸毛主要着生在幼嫩芽叶的下表皮,是制茶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些学者曾先后对茸毛的内含成分、茸毛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及茸毛的遗传性作了探讨。李名君、束际林、严学成曾对茸毛进行过扫描电镜观察。但有关茸毛内部结构和形态发生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旨在从植物形态解剖学的角度对茸毛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以期为探讨茸毛在茶树良种选育和制茶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本文研究了福鼎大毫、福鼎大白茶、毛蟹、迎霜、合肥、祁门槠叶六个茶树品种的一芽二叶新梢茸毛长度、疏密与红茶、绿茶诸品质因子的相关、回归关系,并对茸毛密度与鲜叶化学成分的关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