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8篇 |
免费 | 28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3篇 |
农学 | 43篇 |
基础科学 | 46篇 |
29篇 | |
综合类 | 253篇 |
农作物 | 32篇 |
水产渔业 | 8篇 |
畜牧兽医 | 110篇 |
园艺 | 46篇 |
植物保护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8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34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43.
基于重庆市2017年以来的225份调研数据,以产量数据前5%的平均值为产量潜力,产量水平为分类依据,分析当前小农户生产的施肥现状、产量差及其影响因素、化肥减施潜力,以期为区域花椒生产增产增效提供参考依据。重庆花椒平均产量为8.66 t/hm2,产量潜力为16.7 t/hm2,产量差达8.02 t/hm2,当前椒农平均生产水平仅实现了产量潜力的52%,高、中、低产农户的产量差分别为3.11、7.84、12.2 t/hm2;椒园氮、磷、钾化肥用量分别为N 283 kg/hm2、P2O5 182 kg/hm2、K2O 237 kg /hm2。高产组椒农的化肥减施潜力大,其氮、磷和钾肥可分别减施36%、19%和16%;农户平均施肥以及中、低产组农户施肥水平均低于线性-平台模型拟合的合理施肥量,高产组农户是化肥减量和效益提升的主要对象。当前生产条件下,优化施肥量(氮肥N 299 kg/hm2,磷肥P2O5 228 kg/hm2,钾肥K2O 307 kg/hm2)、施肥次数(4~5次)、种植密度(密植,2000株/hm2以上)和整枝管理(果枝长度1.5 m以上,单株结果枝条数47~48条/株)能有效削减花椒产量差15.4%~43.3%;其中,施肥量、施肥次数和种植密度是影响花椒产量的主要因素,三者的贡献率高达52%。综上所述,重庆花椒生产上农户间产量、施肥量差异较大,提升农户科学施肥认识、整枝管理水平、耕地保护意识以及合理密植观念有利于削减花椒产量差和提高花椒生产效率,同时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4.
基于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的梨树叶片钾含量的快速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定量分析技术对梨树鲜叶钾素含量进行快速测定研究。对150个梨树叶片样本进行光谱扫描,其中120个做建模集,30个做验证集。通过对样品的可见/近红外光谱进行多种预处理,并建立钾素预测模型,探讨了可见/近红外光谱数据预处理对预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原始光谱与S-G(3)平滑相结合的预处理方法,用17个主成分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模型最好,其交叉验证集和预测集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22 7和0.679 1,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1.171,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6.81%,能高效、快速地预测梨树叶片钾素含量,为梨树钾素快速测定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45.
土壤缺镁日益成为制约我国柑橘生产的重要因素,土壤中过量的钾可通过钾镁拮抗作用进一步降低根系镁素吸收和转运,进而导致柑橘地上部镁素不足而影响生长。为此,在盆栽模拟条件下设置了高钾(300 mg·kg-1)、适宜钾(150 mg·kg-1)2个施钾水平及5个施肥钾镁比(K/Mg,4∶0,4∶1,4∶2,4∶3,4∶4),并研究了两种典型柑橘砧木——香橙(Citrus junos Sieb. ex Tanaka)和枳[Poncirus trifoliata(L.)Raf.]在上述条件下的生长及养分吸收差异,为明确适宜的土壤K/Mg和平衡施肥提供依据。与适宜钾处理相比,高钾处理的香橙、枳株高分别降低7.7和11.7 cm,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及钾、镁累积量均显著降低。当施肥K/Mg从4∶0减少到4∶4,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从61增加至166 mg·kg-1,叶片镁含量从1.09增加至4.14 g·kg-1,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回归方程表明,施肥的K/Mg介于4∶1~4∶2时,两种砧木的生物量和各部位干重最大。镁过量导致土壤K/Mg和地上部K/Mg降低,进而抑制柑橘砧木的生长。高钾和适宜钾处理下,枳根中镁含量/地上部镁含量均显著低于香橙。在酸性缺镁土壤上施用过量钾肥会加剧柑橘缺镁症状,将土壤K/Mg维持在1.5~2.0之间有利于柑橘生长;相比香橙,枳对缺镁的耐受性更强,能把更多的镁转运到地上部。综上,在合理施用钾肥的基础上,注重钾镁平衡施用和选择合适的砧木品种可以缓解柑橘生产中镁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
火炬松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和抗弯强度的变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0年生速生材火炬松的 2 8个家系间 ,木材的抗弯弹性模量 (MOE)和抗弯强度 (MOR)分别在 0 .0 0 1显著性水平和 0 .0 1显著性水平下差异显著 .整体上 ,2 8个家系的MOE ,MOR的个体变异大部分大于家系间的变异 ,因此火炬松材质改良在家系基础上进行个体改良效果会更好 .其中 17,37,5 1等 3个家系为抗弯性能较好的优树家系 .2 8个家系的MOE和MOR存在线性相关 ,相关系数为r=0 .5 74.MOE和MOR分别与气干密度达到 0 .0 5和 0 .0 1显著性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47.
山东蚕区桑黄化型萎缩病病原物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采自山东省宁阳市桑园的桑黄化型萎缩病发病植株叶脉组织为材料,通过PCR扩增植原体16S rRNA基因及延伸因子基因(tuf)和核糖体蛋白基因(rp),分别得到大小约为1.4、0.8和1.2 kb的目的片段并测定序列。以该病原物的16S rRNA基因与GanBank中相关的植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RFLP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原物属于翠菊黄化组的16SⅠr-B亚组,与翠菊黄化组16SⅠr-B亚组典型成员的同源性为99.9%。进一步对延伸因子基因和核糖体蛋白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做RFLP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原物与翠菊黄化组的tuⅠf-B亚组典型成员和rpⅠ-B亚组典型成员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9.6%、99.9%。由此在3个基因水平确定该植原体的分类地位属于16SrⅠ-B、tuⅠf-B和rpⅠ-B亚组。 相似文献
48.
49.
茶叶中稀土元素组成因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形成茶叶产地的稀土元素指纹。该研究通过测定不同产地扁形茶中稀土元素含量,借助统计学方法,探索建立茶叶产地区分模型。从山东日照、四川青川、贵州黎平、浙江龙井茶3个产区(西湖、越州和钱塘)采集了99个扁形茶春茶样品,采用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15种稀土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地茶叶中稀土总量为011~248 mg·kg-1,以轻稀土为主,轻稀土分馏富集,而重稀土分馏贫化,表现出山东日照>浙江>贵州黎平>四川青川的趋势。根据各产区扁形茶中稀土元素含量,比较了主成分 线性判别分析、偏最小二乘法 线性判别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和神经网络4种模型的扁形茶产地识别效果,其回带验证正确判别率分别为8080%、8790%、9293%和9505%,交叉验证正确判别率分别为7270%、8180%、848%和7550%。表明基于稀土元素指纹的4种模型能够有效判别扁形茶的产地来源,稀土元素指纹是可以用于茶叶产地溯源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0.
国际市场中要求竹苗的出口不能带土,根据基质选择的原则及评价的标准,配制了8种基质(G1、G2、G3、G4、G5、G6、G7、G8)作为鸡毛竹(S.chinensis Nakai)和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 f.aureostriaus)的容器育苗基质.结果表明:在G8中,鸡毛竹、黄条金刚竹的生长情况最好,在G3、G7中,鸡毛竹、黄条金刚竹的生长情况较好,但成本相对较高.在泥炭中加入山核桃壳或煤渣等经济基质材料,降低了成本,改善了基质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