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6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3篇
  12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31.
湘潭芙蓉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湖南省湘潭县农业局王永红王牧民湘潭县是“中国湘莲之乡”,寸三白莲是湘莲中的名优特产,驰名中外,畅销东南亚。湖潭县农业局于1983年用湘莲优良品种寸三白莲与福建建莲杂交,经9年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莲种,1993年12月经湖南省农...  相似文献   
232.
桑树品种云桑2号硬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根剂处理的插穗用适当浓度的生根剂水溶液浸泡后扦插,云桑2号硬枝扦插用生根剂1 000 mg/L ABT一号生根粉浸泡10 min,发根率高达92%;其次是萘乙酸,吲哚乙酸最差。苗床温度以25℃为最理想,发根率最高达95%;20℃次之,最差为10℃;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5%,发根率可达88%,70%次之,65%最差。  相似文献   
233.
一、如何鉴定与选购优质农资1.种子一看包装,要求包装完好、封口规范、标识齐全,一般外贴防伪标识,内附品种栽培说明及种子四项质量指标等;二看外观,要求种子色泽鲜亮、大小均匀、籽粒饱满,反之视为劣种或陈种。2.化肥一查"三证",即农业部登记证、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二看"标识",即查看有效成分氮、磷、钾的  相似文献   
234.
番茄越夏栽培技术番茄越夏栽培,近几年在山东省山区、丘陵地区兴起,一般亩产5000公斤以上,高者达1万多公斤,栽培方法简便,成本较低,一般年份都稳产稳收,当年见效,实为山区贫困人民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现综合山东省各地栽培的成功经验,介绍如下:(一)选用...  相似文献   
235.
分析了课程考试的现状,并对生物专业药理学课程考试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形成系统的课程考试改革方案,为相关:校药理学课程考试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6.
以河南省济源市为例总结了太行山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37.
大寨苦荞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6个苦荞品种(系)在大寨村进行丰产性、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九江苦荞、J409-2、九V45’-2-3丰产性好,适应性强,可以代替地方品种——和顺苦荞在大寨村乃至昔阳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38.
<正> 乙莠系列玉米田除草剂,用于夏玉米苗前除草,面积大,效果好,为其它玉米田除草剂所不能代替,但使用之后对周围的双子叶作物,因药液的飘移药害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降低经济效益。为此,作者进行了调查和药害预防实验,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于下。1、药害调查:1.1 受害作物:棉花、豆类、瓜类及多种蔬菜作物;有时苗木、树木亦受害。1.2 受害原因:一般在2级风及以上条  相似文献   
239.
致病杆菌属(Xenorhabdus)细菌是一类存在于昆虫病原线虫肠道内的共生菌,能够产生多种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中一些化合物具有开发成为新农药的潜力.本文综述了致病杆菌属细菌中可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代表性菌株,较为全面地总结了近几十年来在致病杆菌属细菌代谢物中发现的抑菌活性化合物;对致病杆菌属细菌产生的部分...  相似文献   
240.
曾霖  宋炜  谢正丽  王永红  熊逸飞  张惠 《水产学报》2023,47(7):079608-1-079608-12
为探讨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对低温和饥饿氧化损伤的响应机制,本实验将体质量为(21.38±2.46)g的大黄鱼在低温(8°C)或/和禁食条件下饲养。实验组可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C组)、低温组(CC组)、饥饿组(F组)和饥饿+低温组(CF组),每组3个平行。低温和饥饿胁迫30 d后,计算成活率;采取肝脏样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并利用化学荧光法和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处理组间活性氧(ROS)和代谢产物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组相比,CC组、F组和CF组的成活率显著降低,而ROS含量显著升高(P < 0.05),且肝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和核萎缩现象,表明低温和饥饿胁迫对大黄鱼产生了氧化损伤。大黄鱼低温应激后,从CC vs. C和CF vs. F中分别筛选出84种和154种差异代谢物,有5种重要的重叠代谢途径:甘油磷脂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生物合成和自噬等,表明细胞膜流动性和自噬在大黄鱼低温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黄鱼饥饿应激后,从F vs. C和CF vs. CC中分别筛选出184种和50种差异代谢物,有4种重要的重叠代谢途径:甘油磷脂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生物合成、ABC运输体和自噬等,表明能量代谢和自噬在大黄鱼饥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CF vs. C中筛选出差异代谢物126种,主要富集在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生物合成、甘油磷脂代谢、氧化磷酸化、淀粉和蔗糖代谢、FoxO信号通路、自噬和谷胱甘肽代谢等,表明细胞膜流动性、能量代谢、自噬和抗氧化系统在大黄鱼适应低温和饥饿联合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结果为深入研究低温及其诱导的饥饿对大黄鱼生理功能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