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篇
  5篇
综合类   4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毛乌素沙地三种下垫面土壤吸湿凝结水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对土壤吸湿凝结水量的影响,采用称重法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开发整治研究中心院内臭柏群落、油蒿群落和裸地三种下垫面土壤吸湿凝结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植被可以改变试验点的温湿度,裸露沙地凝结量小于有植物区;臭柏群落形成吸湿凝结水最多,油蒿次之,裸地最少;同一下垫面中的凝结水量,地表以上20cm处的>10cm处>地表处。  相似文献   
22.
4种植物代表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人工栽培的4种植物根系以0.5mm为1个径级进行分级,计算每个径级组的累计根数、累计根长、累计根表面积和累计根干重。结果表明:沙地柏(Sabina valgarisAnt.)、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Lam.)和沙柳(Salixpsammophila)的根系的分枝能力比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Krasch)强;沙地柏和柠条主要是以细根分布为主,0 mm~0.5mm、0.5 mm~1mm、1mm~1.5mm的径级组为代表根,累计根数、累计根长、累计根表面积和累计干重各个指标所占的百分比和都在33%以上;沙柳和白沙蒿0.5 mm~1mm、1 mm~1.5mm、1.5mm~2mm的径级组为代表根,沙柳各个指标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在34%以上;白沙蒿各个指标除累计干重之和外,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在25%以上。  相似文献   
23.
在分析了目的论的演化、定义及其普遍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群落、种群、个体3个层次熵的变化,认为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其熵减小。  相似文献   
24.
额济纳绿洲环境容量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资源是额济纳荒漠区绿洲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对水资源作了系统分析 ,并对该区做了绿洲环境容量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25.
额济纳绿洲生态系统的演变与整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分析额济纳绿洲生态系统历史演变的基础上 ,划分了三个生态演变时期 ,即良性循环期、生态恶化期与生态危机期 ;依据绿洲各生态要素间的依存关系与演变规律 ,提出判定绿洲生死存亡的地表水补给量与地下水水位最低临界值以及对绿洲进行综合整治的三条原则与八项措施。  相似文献   
26.
不同分布格局低覆盖度油蒿群丛防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覆盖度(约20%)油蒿群丛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点式自记风速仪,研究行带式配置和随机分布的防风效果.结果表明:1)行带式配置的油蒿群丛的防风效果大于同覆盖度的随机分布的油蒿群丛,行带式配置具有显著的防风效果;2)在灌丛与灌丛之间形成的类似"狭管"流场的局部,有局部提升风速的作用,导致群丛内局部风速大于对照风速,致使随机分布的油蒿群丛内流场结构复杂、变化多样,低覆盖度时,沙地处于半固定、半流动状态,稀疏群丛内同时存在风蚀和积沙现象;3)除去两个极值后,行带式配置的油蒿群丛内平均地表粗糙度是随机配置的4倍,平均摩阻速度是随机配置的1.3倍,说明行带式配置具有显著的防止风蚀、固定流沙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快剪条件下柠条和沙地柏根系提高土壤抗剪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直剪仪对2种沙生植物的重塑的根~土复合体及素土进行快剪试验,探讨其抗剪强度以及根径和垂直压力对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条(Caragana m icrophyllaLam.)、沙地柏(Sabina valgarisAnt.)根~土复合体在1.5m(25kPa)的浅层土体范围内抗剪强度均大于素土,2种植物根~土复合体的综合内摩擦角与素土相比差异不明显;在根径相同(1.25mm)的情况下2种植物根~土复合体的粘聚力均大于素土,其粘聚力增加率的变化范围在31.6%~46.23%之间,大小为柠条>沙地柏;2种植物随着根径的增加,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28.
采用一维Morlet复值小波变换对毛乌素沙地腹地1960-2009年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年来,毛乌素沙地腹地年平均气温上升的气候变化倾向率为0.25℃/10a,年降水量下降的倾向率大小为11.383mm/10a;年平均气温存在着28a、13a和6a,年降水存在9a、28a、7a、5a和14a的多重时间尺度上的复杂嵌套结构,气温变化以28a尺度的周期振荡最强,降水变化以9a尺度的周期振荡最强。  相似文献   
29.
驼绒藜等8种耐旱灌木持水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切枝自然脱水法测定了驼绒藜等8种耐旱植物的持水力及几个相关参数。结果表明,随着脱水时间的延续,植物间失水率的差异先是由小增大,后又趋于缩小,规律性十分明显。分析表明,个体间失水率差异与植物间失水率差异具有相同的消长模式,且二者峰值的时间进程基本吻合,从而导致植物间差异显著性峰值向右偏移。提出Logistic方程拟合法,认为方程拐点是植物种类间和个体间生理活性变化最大时期的客观标志之一。拐点是失水率曲线上多点信息的综合体现,且具有动态性质,因而相对于其他点状体系或静态标准,拐点用于持水力的判断表现出最高效率。依据以拐点为核心的失水率体系,将8种灌木的耐旱性分为3组。特别针对华北驼绒藜所表现出的超强的耐旱性参数,对华北驼绒藜与驼绒藜相对旱生地位的传统认识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30.
桃林口水库水源涵养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桃林口水库水源涵养区为研究对象,以"3S"技术为平台,分别利用不同时期TM遥感影像资料(1993年、2000年和2008年),结合地面调查与历史资料,采用遥感图像解译和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获取研究区域内不同时期景观类型分布图,重点对植被类型与土地利用方式等信息进行提取,分析景观要素随时间推移变化过程,全面掌握生态修复前后区域景观格局与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耕地面积、草地面积和未利用土地面积从1993年以来呈减少趋势,而林地面积、水域面积和居民工矿用地面积则呈增加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水域、草地、耕地、居民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