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氮磷钾配施对景电灌区枸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5种氮磷钾施肥配比处理进行田间试验,以传统施肥配比为对照,通过对不同处理下枸杞春梢长度、粗度、冠幅的生长量、果实产量、百粒重的测定和分析,探索和筛选景电灌区枸杞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适宜氮磷钾施肥配比.结果表明:景电灌区盛果期枸杞养分管理中,不同氮磷钾配比处理对枸杞生长和果实产量与质量的影响差异较大;氮磷钾三元配施对春梢、冠幅生长及产量和百粒重的促进作用显著优于氮磷或氮钾二元配施;在一定氮素基础上,增施磷钾能极显著地促进春梢加粗、伸长生长和冠幅的扩大,也有利于果实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当单株年纯氮施用量为0.2 kg时,年生育期内盛果期枸杞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氮磷钾适宜施肥配比为:春梢生长期(4~6月)N∶P2O5∶K2O为∶0.5∶0.5,结果期(7~9月)N∶P2O5∶K2O为1∶1∶1. 相似文献
22.
23.
选取分布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12个枸杞自然群体,分别对其4个表型性状(种长、种宽、种子长宽比和千粒质量)进行统计分析,以便更好地选择并利用枸杞优良品种资源。结果表明:参试枸杞群体种子千粒质量、种长、种宽在群体间差异极显著(P0.01),种子长宽比差异显著(P0.05),各性状在群体内差异不明显;各群体种子千粒质量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参试群体在其他各性状上均差异显著;不同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驯化‘黑果枸杞’与变异系数最小的‘咖啡枸杞’的变异系数相差5倍,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根据参试枸杞丰富的自然变异,可初步推断其与遗传变异之间的联系;聚类分析中,以相近系数为12.5将0207与‘宁杞1号’分为1类,‘红果枸杞’与‘白果枸杞’分为第2类,其他参试群体分为第3类。说明枸杞种子表型是基因表达与所处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与其他同类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4.
侧柏是甘肃省兰州市南北两山的主要人工造林树种,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和绿化效果。兰州北山九州台位于兰州市的中心地带,是主要旅游景点白塔山公园以及休闲山庄的分布区,也是绿化的重点区域。在土壤与气候条件基本一致的基础上,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等地形条件就成为影响造林树种生长的主导因素。本文通过设立样地调查兰州市九州台不同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下侧柏的树高、胸径、冠幅,采用模糊最优局势决策法确定各不同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下侧柏的适宜值。结果表明,九州台侧柏适宜生长地形在海拔高度1572m-1680m,坡度为20o-35o的阳坡和半阳坡;次适宜生长地形为海拔高度1680m-1800m,坡度为20o-35o的半阳坡和半阴坡;不适宜生长地形为海拔高度1800m以上,坡度35o以上的阴坡,半阴坡,半阳坡。本研究旨在为促进兰州北山水土保持林的营建和生态恢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不同杏品种花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个杏树品种优选一号、优选二号、红丰、新世纪、兰州大接杏、骆驼黄、凯特、金太阳的花为试验材料,测定了经过0℃、-2℃、-4℃、-6℃,3个低温梯度处理后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其花器官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4.87、-5.44、-5.65、-4.32、-4.76、-4.39-、2.57-、5.45℃;SOD、CAT、POD较高的活性有利于花的抗寒;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与杏花的抗寒性成正相关;较高的MDA、H2O2含量和较快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会协同低温进一步伤害杏花。8个供试验品种抗寒性排序为:红丰>优选一号>优选二号>凯特>骆驼黄>新世纪>兰州大接杏>金太阳。 相似文献
26.
27.
土壤水分下限对枸杞水分生理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在秸秆覆盖条件下,不同土壤含水量下限对枸杞的生长和水分生理特征的影响,以宁杞1号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下限控制值,分别定期测定各处理植株新梢生长量、株高和地径,测定叶片的持水力和光合作用日变化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土壤水分下限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有利于枸杞的生长,其新稍生长量、地径和株高增加普遍显著好于其他处理,枸杞的相对含水量、饱和亏与持水力、平均净光合速率等生理状况优于其他处理,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下保持正常生长,这为景电灌区枸杞的节水和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8.
兰州节水型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兰州节水型城市园林建设基本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优化配置植物品种;科学规划,合理配套和综合应用技术措施,提高园林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污水灌溉力度,降低园林绿化成本,节约水资源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9.
枸杞接种尖孢镰孢菌后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枸杞栽培品种宁杞一号和美洲引进野生种L.exsertum为试验材料,采用切根法接种分离自发病枸杞的强致病菌F.oxysporum,研究接种后0~20d枸杞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等抗氧化酶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接种后L.exsertum的POD,SOD和PAL活性和活性增加量均高于宁杞一号;CAT和PPO活性虽低于宁杞一号,但活性增加量高于宁杞一号,且高酶活持续时间较长,与宁杞一号差异显著(P0.05)。接种后SOD和PAL活性的高低,POD、CAT、SOD、PPO和PAL活性的增加幅度均可以作为筛选枸杞抗镰孢菌根腐病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30.
为了明确甘肃省枸杞根腐病病原种类、生态分布和优势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于2013年和2014年采集甘肃省各枸杞主产区根腐病患病植株样品,分离纯化后进行形态和分子鉴定,统计分离到的各主产区的病原种类,并对优势病原菌的适宜生长温度、光照条件、pH和碳氮源进行了研究。结果共分离到260株镰孢菌菌株,其中GSJT7-2和GSJY8-1分离频率分别为66.15%和26.92%,属优势种;将2株镰孢菌进行EF-1α基因序列分析及对比,菌株GSJT7-2(登录号:KM457089)与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GSJY8-1(登录号:KM457093)与尖镰孢菌(F.oxysporium)同源性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中聚在一起,分别将它们的分类地位初步确定为腐皮镰孢菌和尖镰孢菌。甘肃各产区病原菌分离种类和频率有较大差异,靖远县以尖镰孢菌为主,占82.89%;其余采集地均以腐皮镰孢菌为主,均占80%以上。腐皮镰孢菌GSJT7-2和尖镰孢菌GSJY8-1在10~40℃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分别为35℃和25℃,最适pH为8~9和8,均在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快,供试碳氮源中GSJT7-2和GSJY8-1对蔗糖和Na NO3利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