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28篇
综合类   3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介绍宁夏南部山区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宁南山区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造林技术规程在宁南山区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半干旱退化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研究.得出不同土地利用措施土壤机械成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0-40 cm土层,88542整地和人工草地的粗砂粒平均含量高于天然草地;在0-100 cm土层,最大田间持水量: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毛管持水量:人工草地>人工林地>天然草地;土壤总孔隙度: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毛管孔隙度:人工草地>人工林地>天然草地;土壤的透气性: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在0-100 cm土层:有机质的含量为:人工林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土壤碱解氮的含量变化为: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土壤速效磷的含量变化为:人工林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结果表明,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善了土壤结构和肥力,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改变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其中人工造林整地对土壤容重、持水量、土壤养分的促进作用均优于其它利用方式,有利于植被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立地因子和植被盖度对小流域玉米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影响,可为流域植被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和作物合理空间布局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中庄小流域旱地玉米为对象,在2021年生长季中期采用土钻法获取200 cm深的土壤含水量,并分析了坡向、坡位、盖度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小流域玉米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1.93%,其中,川地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3.97%,显著高于梯田。小流域玉米盖度平均为0.39,川地盖度为0.45,显著高于梯田;在梯田玉米中,阳坡盖度显著高于阴坡,下坡位显著高于上坡位;随盖度增加,川地玉米土壤水分呈降低或先下降后稳定的变化,梯田阴坡上坡位呈升高趋势,阳坡上坡位呈降低趋势,其他坡位变化不明显。阴坡土壤水分高于阳坡,上坡位高于下坡位,两者间差异不显著;当盖度为0~0.3,0.3~0.6时,上坡位土壤水分高于下坡位,盖度为0.6~0.9时,下坡位高于上坡位。随土层加深,小流域、川地、梯田、不同盖度、不同立地土壤水分大致均呈先微弱变化、再迅速升高、后逐渐稳定,且大多数均属中等变异性。[结论]中庄小流域旱地玉米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明显,且盖度、坡向、坡位对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14.
宁南黄土丘陵区新型集流造林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索在小流域土壤侵蚀治理基础上的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和模式,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国家重点治理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遵循坡地水量平衡原理和雨水叠加利用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小流域坡地集雨蓄水工程整地造林技术—“88542”集流水平沟。研究这类工程的内涵、集流潜力及其断面参数。并对工程集蓄的径流通过典型工程应用,分析研究了集流水平沟对土壤水分的恢复调控和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地区适宜修建“88542”集流水平沟,在0~100 cm土层,与自然坡面相比土壤平均含水量提高5.26%;粉砂粒和粘粒含量提高0.67%和1.53%;有机质提高80%;容重降低11.59%;土壤饱和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透气度分别增加了0.63%、2.03%、1.92%、2.71%、5.29%,而且林木的生长量也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宁南山区苜蓿地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3年生、7年生、11年生、19年生,以及7年生上坡、中坡、下坡苜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苜蓿地0—5m土壤干层及土壤养分的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坡位与种植年限均对土壤水分产生影响,上坡苜蓿地0—5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6.34%,显著小于中坡和下坡;不同旱作年限苜蓿地0—5m土壤含水量排序为:3年生>7年生>19年生>11年生;土壤干燥化指数SDI排序为:上坡>中坡>下坡;3年生>7年生>19年生>11年生,土壤干燥化程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待苜蓿老化后土壤水分可以得到恢复,土壤干燥化程度降低,但这一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2)在土壤旱化过程中,随着坡位的下降,苜蓿地0—100cm层土壤平均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下降。随着苜蓿旱作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全磷、速效磷含量呈下降的趋势;待苜蓿老化严重时,土壤有机质、全氮开始逐渐积累,但仍然处于低水平状态。  相似文献   
16.
施用生物炭对 土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土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及酶活性的影响,为生物炭提升土壤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将果树树干、枝条生物炭(450℃、限氧条件下裂解)以不同用量(0、20、40、60、80 t·hm-2分别记作B0、B20、B40、B60、B80)施入土,与耕层(0-20 cm)混匀。经过2年的夏玉米和冬小麦轮作后,分3层测定0-30 cm土层的土壤生物活性及理化性质,采用主成分分析研究施用生物炭后土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变化特征。【结果】(1)在0-20 cm土层,SMBC和SMBN均是在生物炭用量为40或60 t·hm-2时达到最大,而在20-30 cm土层,SMBC和SMBN均在生物炭用量为80 t·hm-2时达到最大,且在整个测试土层,施炭处理均比对照(B0)含量高。(2)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6种土壤酶活性总体上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施用生物炭显著增加了土壤酶指数(SEI),在0-10 cm土层,施炭处理较B0显著增加1.6-2.7倍;在10-20 cm和20-30 cm土层,施炭处理较B0分别显著增加26.6%-39.5%和18.7%-21.7%,但用量达到80 t·hm-2时,SEI则又显著下降。(3)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将本研究的8个指标归纳为土壤活性因子和土壤强度因子,其综合得分在不同土层总体上表现为0-10 cm土层>10-20 cm土层>20-30 cm土层;在0-10 cm和10-20 cm土层,不同处理综合得分为B60>B40>B20>B80>B0,在20-30 cm土层,综合得分为B60>B80>B40>B20>B0。【结论】生物炭的施用增加了土土壤微生物量,提高了土壤酶活性,改善了土壤生物环境。总体而言,60 t·hm-2的生物炭施用量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7.
半干旱退化山区坡地改造工程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不同整地方式山杏、山桃灌木林地的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结果表明,通过人工坡地改造工程,山坡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明显的提高,在林木根系活动层40—60 cm土壤有机质、氮素增量高于其它处理,土壤速效磷增幅较小;土壤速效钾有少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选择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彭阳中庄小流域为典型示范区,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对各种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法对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在0~100cm土层,不同生态恢复与重建地土壤理化性质包括土壤机械成分、团聚体、容重、水分、持水量和肥力状况等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这就要求在以后的生态恢复与重建中,要深入了解当地的环境特征,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带状山杏人工林为例,揭示林带内与带间的不同深度处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素,为半干旱区林草植被科学管理及雨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2020—2022年,在宁夏彭阳县山杏人工林带内和带间各布设1套200 cm测深的智墒传感器,分层逐时监测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变化,同时布设1台气象站连续监测近地面降水、气温、空气湿度等气象条件,采用相关分析探究土壤湿度对前1日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2020年和2021年为平水年,降水量分别为467.4和440.8 mm;2022年为枯水年,降水量为354.8 mm;土壤体积含水量平均值为平水年(2021年,17.0%)显著高于枯水年(2022年,14.3%)。土壤体积含水量随土层加深呈近线性增加,其斜率表现为林带间高于林带内,平水年高于枯水年。在0~12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为林带内(15.3%)高于林带间(14.0%),但在120~200 cm土层为林带间(17.6%)高于林带内(16.8%)。在0~6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异系数为林带间(42.9%)高于林带内(...  相似文献   
20.
物理农业技术是物理技术和农业生产的有机结合,是将电、磁、声、光、热、核等物理学知识和高新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中,用特定的技术方法处理农作物,达到增产、优质、抗病和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