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4篇
  13篇
综合类   10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47篇
园艺   5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正>1990年以四倍体品种‘大鸭梨’为母本,‘雪花’梨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1991年播种,当株高达到20厘米以上时对杂种实生苗进行染色体倍性鉴定(陈瑞阳等,1982),选择三倍体与四倍体杂种实生苗,将其高接在其他未入选的杂种实生苗上。其中三倍体‘90-7-28’于1995年开始结果,1997年初选,2000年复选,2003年决选为优系并开始区试试验,确认其外形美观,  相似文献   
122.
介绍了我国当前的二噁英排放控制标准、监测技术规范,分析了二噁英监测能力现状和二噁英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3.
124.
果形剂影响富士苹果果实形状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年生宫崎短枝富士苹果,于盛花期和幼果期,用150 ̄200倍果形剂浸花浸果,结果表明,果形剂能显著改变果实形状,并对果实有明显的增大作用,对品质的影响不大。处理好的果实,果形加长、高桩、萼突五梭不明显,与对照比,果形指数提高了0.07 ̄0.13;单果重提高了14.30 ̄45.23g;斜果率降低了17.89% ̄22.33%,差异均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以150倍果形剂在花期和幼果  相似文献   
125.
"华蜜"是由"八月红"与"红香酥"杂交选育出的梨新品种。2020年8月通过农业农村部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梨(2020)210007。果实卵圆形或椭圆形,果形指数1.22,果个大,平均单果重206.0 g。成熟果实果皮底色黄绿色,盖色浅红色,无果锈,果点小、密;萼片宿存,萼洼极浅;果心小,果肉白色,肉质极细、脆,汁液多。  相似文献   
126.
为探讨甜高粱农艺性状与产草量和营养品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15份甜高粱品种(系)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产草量、营养成分含量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5个引进品种(系)在甘肃临夏山旱地区均能正常生长,但均达不到完全成熟。农艺性状在各品种(系)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株高与鲜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干物质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5)。主茎叶片数与酸性洗涤纤维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中性洗涤纤维呈显著正相关(P < 0.05),与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 < 0.01)|全株叶片数和节间数与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均呈显著正相关(P < 0.05),节间数与总可消化养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 0.05)|茎粗和单株茎重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单株鲜重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5)。株高与粗蛋白质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5)。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系)划分为3类,第1类8个品种(系),典型特点为品质最优,产量较低|第2类5个品种(系),典型特点为高糖,产量、品质中等|第3类2个品种(系),典型特点为产量最高,但品质较差。综合分析认为,以品质较优为目的时,应选择植株较低、茎秆粗壮和分蘖数较少品种|以单位面积产草量和营养物质产量较高为目的时,应选择植株较高、茎秆较细和分蘖数较多品种。 [关键词] 甜高粱|农艺性状|产草量|品质性状|相关性|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27.
<正>2006年我们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葡萄示范基地日光温室中,以4年生红灯樱桃树为试材(土壤为改良黏土,有灌溉条件,栽植行株距为3.5 m×2.5 m)进行了生物有机肥(烟台绿霞生物有机肥厂生产的固体粉状型肥,每袋25 kg,干样品含速效氮4.63%、速效磷4.68%、速效钾1.86%、有机质23.56%)施肥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128.
森林转换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林型转换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在安徽皖南地区蔡家桥林场选取了马尾松次生林、湿地松人工林以及杉木人工林3种森林类型,分别采集了0—10,10—30,30—50 cm的土壤,测定了土壤有机碳(SOC)、颗粒有机碳(POC)、易氧化有机碳(E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可溶性有机碳(DOC)以及土壤理化指标,分析了林型转换后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马尾松次生林转换成湿地松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后主要对0—10 cm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产生影响,其中土壤SOC,POC,EOC含量均在林型转换后出现下降,DOC含量上升,而MBC在林型转换前后无显著差异。(2)林型转换后各土层POC/SOC均出现下降,DOC和EOC占SOC比例总体呈升高趋势,MBC/SOC则未表现出明显规律。(3)土壤有机碳与活性碳组分以及TN,EC,NH+4-N,NO-3-N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活性碳组分之间也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综上,马尾松次生林转换成...  相似文献   
129.
为深入认识热带气旋对嵊泗马鞍列岛贻贝养殖设施的影响,并为嵊泗贻贝养殖区位合理分布等提供基础资料,利用2000—2018年间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贻贝养殖面积和产量数据、环境要素的海洋实测数据和遥感数据、贻贝养殖区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热带气旋对嵊泗贻贝养殖海洋环境场、养殖区位及面积的变化影响,结合研究海域历史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和风场统计特征、马鞍列岛贻贝养殖区位多年变化结果、马鞍列岛底质类型和岛屿地理分布特点,提出了马鞍列岛贻贝养殖区位选择的建议。结果表明:2000—2018年间共有38个热带气旋进入影响海域范围,年均热带气旋数约有2个,热带气旋活动主要集中在7—9月,8月累积数量最多。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可分2个类型,类型Ⅰ热带气旋9个,以强台风级强度为主;类型Ⅱ热带气旋29个,分为两组,分别以热带风暴和台风级强度为主。海域全年的南东南—东东南向大风稀少,8月期间受热带气旋活动常出现9~11级西西北—北东北向大风。在“梅花”造成的东北向大风和急流海况下,2011年嵊泗贻贝养殖区出现大面积变形损毁。自2011年后,嵊泗贻贝养殖区面积经历了3次恢复与扩增,主养殖区趋于饱和,可在花鸟岛、东库山岛、求子山岛、柱住山岛和三横山岛弧岛链西面海域处尝试开辟新的贻贝养殖区。  相似文献   
130.
采用硅胶吸附-甲醇超声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的苯胺类化合物,对10种苯胺类化合物有良好的分离能力。当采样体积为0.08m3时,方法检出限在0.102~1.35μg/m3,精密度在0.5%~1.3%,加标回收范围在89.0%~121%。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的优势,适合于环境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