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1篇
  19篇
综合类   136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22篇
植物保护   3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41.
 以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西番莲种植常规施肥水平为对照,以西番莲果渣发酵生产的有机肥为基肥,研究西番莲果渣有机肥对西番莲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番莲果渣有机肥能够促进西番莲纵、横径生长从而促进西番莲果实生长发育;西番莲果渣有机肥,特别是添加过微生物菌剂的西番莲有机肥(生物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西番莲果汁的维生素C的含量(P<0.05),不会降低西番莲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的含量,降低西番莲果汁的有机酸总量,提高西番莲果汁的品质;添加过微生物菌剂的西番莲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处理(处理A和B)能显著提高西番莲的单产(P<0.05),处理A和B的产量分别比CK提高25.0%和33.9%。  相似文献   
142.
143.
亚洲玉米螟一、二代成虫扩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1991-1992年在河北省衡水市亚洲玉米螟一、二代成虫盛发期,在田间释放用人工饲养、苏丹蓝Ⅱ标记的玉米螟成虫34万头,在距释放点1、2、4、6、8、10、20、30、40、50km处设点回收,以研究玉米螟田间扩散规律和远距离迁飞的可能性。用玉米螟性诱剂回收时,两年回收到标放雄蛾一代分别为119和195头,二代分别为53和249头,回收到标记蛾距释放点的最远距离均8km,其中1-2km范围内回收到  相似文献   
144.
转Bt基因抗虫作物在害虫综合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新一代植物保护产品,其抗虫性能和经济效益已得到普遍肯定。然而由于转基因抗虫植物在整个生育阶段高水平的表达Bt杀虫蛋白,有可能会导致害虫对Bt杀虫蛋白产生抗性,抗性的产生将严重影响Bt植物的应用。田间已经发现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innaeus)对Bt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实验室人工汰选条件下已经有多种害虫对Bt杀虫蛋白产生了抗性,并对抗性产生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目前主要认为害虫产生抗性与杀虫蛋白与中肠细胞上受体蛋白结合能力的改变以及Bt杀虫蛋白在中肠的水解作用的变化有关,但抗性产生的机制还与其它因素有关,估计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抗性机制的产生还不十分清楚。目前已经制订了“高剂量+庇护所”和多基因策略等一系列有效抗性治理策略,这些策略还需要在深入研究并阐明抗性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实现Bt抗虫植物在害虫防治中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5.
在室内用生测法研究了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Bt玉米MON810和Bt11小苗和心叶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初孵幼虫以及玉米叶片对暴食期4龄和5龄幼虫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2种Bt玉米小苗及心叶对粘虫初孵幼虫都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取食MON810和Bt11小苗的粘虫初孵幼虫第1 天的存活率分别为69.44%和86.11%,到第3 天时,取食Bt11小苗的幼虫全部死亡,此时取食MON810小苗的幼虫存活率仅为4.17%,到第7 天全部死亡,而此时在各自相对应的对照玉米DK647和NX4906小苗上幼虫存活率分别为91.66%和88.89%.取食MON810和Bt11心叶的粘虫初孵幼虫第2 天时幼虫存活率急剧下降,分别为13.89%和19.45%,到第7 天时,取食两种Bt玉米心叶的初孵幼虫全部死亡,而取食对照玉米心叶幼虫存活率分别为94.45%和97.22%,差异极显著.两种Bt玉米对粘虫4龄幼虫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取食的第11天 4龄幼虫全部死亡,对照幼虫存活率均为100%;在Bt11和MON810叶片上取食的粘虫5龄幼虫也不能存活,分别在取食的第11天和12天全部死亡,对照存活率分别为96.00%和98.00%,差异极显著.表明Bt玉米对粘虫初孵幼虫和暴食期的4龄和5龄粘虫都具有显著的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146.
特用玉米及其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玉米种植结构处于调整阶段 ,随着包括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一系列特用玉米的发展 ,玉米病虫害发生危害规律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就我国玉米生产的现状、特用玉米发展与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7.
为明确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田间种群对Cry1Ie杀虫蛋白的敏感性,于2015—2021年连续7年从黄淮海夏玉米区和北方春玉米区7省14地采集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采用人工饲料混合法评价其对Cry1Ie杀虫蛋白的敏感性。结果表明,Cry1Ie杀虫蛋白对54个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的抑制中浓度LC50介于0.65~6.28 μg/g之间,其中对2016年齐齐哈尔种群的LC50最低,对2017年肇东种群的LC50最高;LC95介于4.99~70.29 μg/g之间,其中对2015年合肥种群的LC95最低,对2017年松原种群的LC50最高。在LC50水平上,相较于室内对照种群,最敏感种群和最不敏感种群分别为2018年铁岭种群和2017年肇东种群,抗性倍数分别为0.26和1.17。虽然各地理种群对Cry1Ie杀虫蛋白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但均处于敏感水平,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表明Cry1Ie杀虫蛋白可用于亚洲玉米螟田间种群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8.
近20年来,在北美、西欧、南美、菲律宾等20多个国家大面积商业化应用Bt玉米防治欧洲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Hübner)等鳞翅目害虫的实践证明,其不可避免地胁迫靶标害虫产生遗传分化,出现新的抗性种群。研究精准有效的抗性检测方法,将为抗性监测和抗性治理策略的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获得的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转录组数据,应用MISA (MicroSAtellite)软件搜索SSR位点,从61 622条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序列中获得了3 467个SSR位点。通过设计、筛选,共获得3 316对特异性引物,从中挑选了150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有51对扩增出目的条带,对亚洲玉米螟敏感种群(ACB-BtS)及5个Bt毒素抗性种群(ACB-AbR、ACB-AcR、ACB-AhR、ACB-FR、ACB-IeR)进行多态性检测,最终得到20条高多态性引物。利用这20对微卫星引物共检测到12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6.3个。不同Bt抗性种群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种群间的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195 9,即说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为19.6%。根据遗传距离建立了UPGMA系统发育树,显示6个种群的相似度,即ACB-AbR与ACB-AcR相似度高。种群变异相似度规律与已报道的亚洲玉米螟对各Bt毒素的交互抗性规律相一致。本研究发现的SSR位点可作为亚洲玉米螟不同Bt毒素抗性种群的分子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9.
为了深入了解草地贪夜蛾在全球范围的研究动态和趋势,本文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和CAB文摘数据库为数据源,对1910-2019年在国内外发表的5 030篇草地贪夜蛾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关于草地贪夜蛾的文献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整体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井喷式增长。学术期刊论文占总发文量的89.2%,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和《植物保护》分别是发文量最多的外文和中文期刊。在外文发文量方面,美国、巴西和墨西哥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名列前茅;在中文发文量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北京农学院位列前三。草地贪夜蛾的研究热点与其可持续防控高度相关,尤其侧重生物防治和IPM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0.
<正>玉米穗腐病是玉米果穗上普遍发生的一类真菌病害,该病害可直接影响玉米品质,也可产生多种霉菌毒素威胁人畜健康(Duan et al.,2016)。降雨、温度和虫害等因素均与穗腐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害虫为害是病原菌侵染的主要途径。本研究结合党晶晶等(2017)的研究结果,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在玉米不同生育期杀菌剂和杀虫剂单独或联合施用对玉米穗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玉米穗腐病的全面防治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