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林业   29篇
农学   137篇
基础科学   129篇
  61篇
综合类   326篇
农作物   128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运用感官和实验室两种评定方法评价了青贮玉米新品种东青1号和东青01(品系)的贮藏效果。结果表明,两个青贮玉米品种贮藏后的感官综合评分均在82分以上,实验室综合评分均在77.5分以上,两种评定方法所得结论基本相同,质量均为优等。但感官评定必须客观公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通过实验室进行评定。东青1号的饲喂试验进一步验证了两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2.
利用陷阱调查法跟踪调查全生育期转BcBCP1基因耐盐碱玉米田间地上主要节肢动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转BcBCP1基因玉米及其受体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主要害虫、捕食性天敌、地上跳虫的种类和数量上差异不显著,推断耐盐碱转基因玉米的种植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短期内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43.
通过测坑试验,测定水平和垂直方向距滴灌带不同位置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结果表明,小麦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受滴灌影响深度主要在0~60 cm土层,0~20 cm土层水盐变化最剧烈.小麦主根系层土壤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一定范围内(垂直20 cm、水平25 cm)形成一个盐分淡化区,在0~100 cm土壤剖面内,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呈先升后降变化.土壤盐分在0~40 cm处于脱盐状态,60~100 cm积盐.上层土壤水盐受灌水和蒸发的影响随时间均升降交替变化,土壤盐分在非灌水期间呈表层和深层双聚、耕层脱盐特点.  相似文献   
944.
为了明确谷子各器官干物质量分配情况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本研究以6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单株干物质量、收获指数、各器官干物质分配情况和产量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品种谷子各器官干物质量分配规律基本一致,即穗比例>茎比例>叶比例>叶鞘比例抑根比例。杂交种‘长杂谷466’(CZ466)收获指数、单穗重和产量均是最大,株高较低;常规种‘长生13’(CS13)株高最低,产量及收获指数较高。所有品种谷子穗干物质量与单株总干物质量均显著正相关;叶鞘干物质量与穗干物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表明CZ466和CS13是2个产量高、株高矮、收获指数高的优良品种;推断谷子叶鞘和单株总干物质量与产量有较密切的相关性,其他器官干物质量与产量的相关性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945.
超高密度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及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为进一步研究循环水养殖系统在高密度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水质变化情况、鱼类生长情况及应用推广价值,该文构建了一套超高密度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3条水处理环路,集成了鱼池双排水、竖流沉淀、转鼓式微滤机、移动床生物过滤、多腔喷淋式纯氧混合装置、二氧化碳脱气等高效水处理技术和装备。提出一种基于投饲量的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计算方法,重点考虑氨氮、溶解氧和总悬浮颗粒物3个水质指标。使用该系统养殖吉富罗非鱼6个月,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鱼类生长情况良好,最高养殖密度104.2kg/m3。饵料系数1.4,成活率92.2%。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氨氮浓度维持在平均(1.09±0.55)mg/L;溶解氧维持在4~9mg/L范围内;pH值6.45~7.41。经济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养殖运行成本约为25元/kg,略高于市场价格。但是,从环境成本考虑,系统的节水效果显著,日耗水仅为0.3~0.5m3。通过适当的精简并挑选合适的养殖品种,完全可以实现规模化的生产。  相似文献   
946.
为探求新疆吐哈盆地极端干旱区不同灌水量和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葡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作物耗水量(ET)、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设置W1、W2、W3和W4四个灌水水平,灌水量分别为630、675、720、765 mm,以等氮配施为原则设置4个有机肥(OF)和无机肥(CF)配比处理,分别为F1(70%OF+30%CF)、F2(50%OF+50%CF)、F3(30%OF+70%CF)和对照CK(100%CF),采用完全组合设计,共16个处理。结果表明:各水肥处理对无核白葡萄IWUE有显著性影响,其中W3F2处理IWUE最大;葡萄耗水量随生育期的推进表现为先增后减再增再减,在浆果生长期达到最大;葡萄产量、单串重和百粒重随灌水水平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均在W3F2达到最大值,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24.25%~50.26%、25.26%~64.65%及47.76%~162.00%;各处理可溶性固形物、Vc和还原性糖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4.09%~25.95%、3.21%~27.80%及15.53%~40.59%,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69%~22.96%,其中W4F2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最高,W3F2处理还原性糖含量最高。研究认为W3F2处理(灌溉定额720 mm、有机肥50%+无机肥50%)是较为合理的滴灌葡萄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947.
研究利用前人开发的与玉米抗丝黑穗病主效QTL(bin2.09)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在明确标记在bin2.09区域位置基础上,对不同来源的37份自交系进行抗感区分。结果表明,各标记在不同血缘自交系与黄早四抗病近等基因系间的区分效率有较大差异,其中,STS标记MZA6393在所有感病自交系与黄早四抗病近等基因系之间的区分效率最高,为75.7%,dCAPS标记LSdCAP3与LSdCAP2的区分效率次之;多数标记对SPT血缘自交系的区分效果较好,且各标记对高感自交系的区分效果优于感病自交系,并最终预测由dCAPS标记LSdCAP2和STS标记MZA6393界定的片段可能为玉米抗丝黑穗病主效功能片段。  相似文献   
948.
芽孢杆菌产淀粉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9株芽孢杆菌产淀粉酶的情况并对酶活力进行了测定.37℃下淀粉培养基平板培养2~4d后采用碘液染色,观察是否有透明圈并测量计算透明圈直径(H)与菌落直径(C)的比值,初步确定产淀粉酶活性.然后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显色法(DNS)对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提取的粗酶液进行酶活力测定,进一步确定产酶活性的大小.结果显示,Pab03、Pab02、Pab01菌株的酶活力最高,酶活分别为31.331MMU、21.521MMU、17.269MMU.  相似文献   
949.
极端干旱区滴灌葡萄水肥适宜用量主成分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极端干旱区滴灌葡萄水肥适宜用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以试验区内成龄无核白葡萄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得出高产高效的最优水肥处理.设置灌水、施肥2个因素,其中设灌水处理4个水平:6 000(W1),6 750(W2),7 500(W3),8 250 m3/hm2(W4);施肥处理3水平:450(F1),750(F2),1 050 kg/hm2(F3).结果表明:滴灌葡萄产量、水肥利用效率及品质受水肥交互作用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滴定酸受灌水量与施肥量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滴灌葡萄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肥料偏生产力、可溶性固形物及维生素C分别受灌水量和施肥量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量最大处理W3F2相对于最小处理增产29.76%,可溶性固形物以处理W3F2的含量最大,可滴定酸在处理W4F2下取得最大值,且处理W3F2与最大处理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水肥处理的维生素C每100 g溶液质量为7.37~8.52 mg,且处理W3F2与最大处理W4F3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质指标在处理W3F2下取得较优.主成分分析法结果表明,极端干旱区滴灌葡萄最佳水肥处理为W3F2,其中N,P2O5,K2O分别为300,150和300 kg/hm2.  相似文献   
950.
1984—1987年在黑龙江、辽宁等4省9个市县,对松毛虫、杨毒蛾等7个虫种进行6274 ha大面积防治试验取得成功。不论地面和飞机防治均取得了90%以上的理想效果。灭幼脲Ⅰ号是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的药剂,经测定可抑制松毛虫几丁质合成达11—30%。该药能使昆虫在蜕皮或变态中产生障碍而致死。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无公害;对鱼类、鸟禽类、蜜蜂等均无杀伤作用。对天敌昆虫较安全,由于保护了天敌,增强了森林自控能力,促进了生态平衡。它是目前取代有机氯杀虫剂,克服害虫对有机磷和菊酯类抗药性的一种仿生药剂,可以在害虫综合治理(IPM)中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