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6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5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介绍了几丁质酶的作用原理,植物中几丁质酶的分类及表达特点,采用荧光定量法测定转几丁质酶基因植株中几丁质酶的活性,对转基因植物的叶片进行体外包埋与切片,然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以确定所转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部位。  相似文献   
102.
王志英  王咏红  高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6193-6195
运用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以粮食主产区为代理人,粮食主销区为委托人,分析产销区合作关系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根据博弈结果,提出对促进粮食产销合作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3.
应用双水相萃取技术在PEG15%、K2HPO410%条件下,对苏云金杆菌库斯塔克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kurstaki)和苏云金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thuringiensis)β-外毒素进行分离和初步纯化,提取纯化的β-外毒素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同时进行了热稳定性试验、生物活性检测和生物毒性检测。结果表明:菌种1.1751在15%PEG和10%K2HPO4的双水相分离系统中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采用两水相萃取技术可以分离得到较高浓度的β-外毒素,而且β-外毒素保持良好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4.
角蛋白是维持毛发形态特征的重要结构蛋白,包括角蛋白和角蛋白关联蛋白。角蛋白74(Keratins 74,KRT74)属于 Ⅱ 型内根鞘角蛋白,与毛发的生长和形态结构多样性相关。通过探究KRT74基因的结构特征、蛋白性质及其在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的表达差异,为挖掘内蒙古绒山羊毛被类型遗传标记和绒毛生长发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利用NCBI公布的山羊KRT74序列信息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该基因在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KRT74蛋白为亲水性稳定蛋白,没有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蛋白质存在4个保守结构域,是细胞骨架和核膜的原始成分,并为上皮细胞提供机械支持。qRT-PCR结果显示,长毛型绒山羊KRT74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短毛型绒山羊,差异倍数为1.6;相关性分析发现KRT74基因表达量与毛长性状呈显著正相关。推测KRT74基因可能是影响内蒙古绒山羊不同毛被类型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05.
白蜡吉丁啮小蜂是我国东北地区白蜡窄吉丁幼虫期的优势性天敌,研究白蜡吉丁啮小蜂与白蜡窄吉丁、水曲柳之间的化学通信机制,为白蜡吉丁啮小蜂搜索和识别寄主的机理提供依据。采用昆虫触角电位和行为生测技术,测定雌蜂对寄主植物和寄主昆虫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雌蜂对白蜡窄吉丁幼虫排泄物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强,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水曲柳受害树皮、混合物1和混合物3对雌蜂具有显著的吸引作用,受害树皮和白蜡窄吉丁幼虫也有较强的吸引作用,而健康树皮和健康叶片等对雌蜂无显著的吸引作用;白蜡窄吉丁幼虫排泄物是寄主挥发物中主要的活性组分,在雌蜂寄主搜索、定位和识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苏芸金杆茵2亚种β-外毒素对青霉、毛霉、链隔孢和木霉属5种真茵的抑制能力不同.库斯塔克亚种β-外毒素原液、100倍液对5种真茵的抑茵率分别为42.39%~69.86%和21.81%~36.81%;苏芸金亚种β-外毒素原液、100倍液对5种真茵的抑茵率分别为38.27%~61.54%和14.69%~35.90%.2个亚种的β-外毒素的3个处理浓度对前4种茵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亚种β-外毒素间抑茵率无显著差异,浓度间抑茼率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7.
刺激植物响应蛋白基因TatEpl1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ACCC30153为试材,采用PCR技术克隆到刺激植物响应蛋白基因TatEpl1,并构建TatEpl1的原核表达载体。结果表明:经测序得到的cDNA和DNA序列长度分别为417bp和487bp,接受号分别为JN695780和JN695781。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获得TatEpl1基因片段,并将目的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的相应位置,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GEX-TatEpl1,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中获得重组菌株BL21-TatEpl1,经检测均呈阳性。  相似文献   
108.
从黑龙江省双城林场采集健康的分月扇舟蛾2龄幼虫,将室内保存一年的分月扇舟蛾虫尸研碎,分离提纯得到纯净的颗粒体病毒。将病毒悬液稀释为1..58×103PIB·mL-1,1.58×104PIB·mL-1,1.58×105PIB·mL-1,1.58×106PIB·mL-1,1.58×107PIB·mL-1,1.58×108PIB·mL-1,1.58×109PIB·mL-17种浓度,采集新鲜的杨树叶分别浸入上述不同浓度的悬液,对采集的健康幼虫进行接毒。9天实验结果表明,浓度为1..58×103PIB·mL-1时校正死亡率最小(7.32%),浓度是1.58×109PIB·mL-1时校正死亡率最大(97.36%),浓度对数和死亡几率值的回归直线方程为y=1.946 0.558x,LC50为2.97×105PIB·mL-1。1.58×105PIB·mL-1,1.58×106PIB·mL-1,1.58×107PIB·mL-1,1.58×108PIB·mL-1,1.58×109PIB·mL-1w所对应的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为8.55d,6.89d,5.9d,4.65d,4.08d。随着浓度的增大,LT50逐渐缩短,说明该病毒的毒力较强,作为杀虫剂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9.
改进的一步法提取昆虫总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修改了的异硫氰酸胍法从两种森林昆虫Clostera an-astomosis和Saperda populnea的不同组织中快速提取总RNA。电泳检测和cDNA合成分析结果表明,RNA未降解。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A260/A280在1.8到2.0之间,表明RNA的纯度很高。用RT-PCR合成的双链cDNA的长度大于2kb,表明mRNA的完整性。用PCR的方法克隆了C.anasto-mosisβ肌动蛋白和几丁质酶的基因片段,表明RNA可用于其它分子操作。使用这个方法,在4个小时内可至少从8个样品中提取RNA并进行电泳分析。这些结果表明用这个修改后的一步法提取昆虫总RNA是省时,省钱和有效的。图3参10。  相似文献   
110.
转基因白桦对舞毒蛾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是我国北方的乡土树种,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由于白桦材质优良、材色洁白、表面光滑,是人造板材的优质原材料,在林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但在白桦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培育中常常遭受各种害虫的危害,降低了其材积生长和木材质量,影响木材的利用率,给林业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以往对白桦害虫的控制措施多采用化学防治手段,不仅造成环境污染、杀伤天敌、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同时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和防治效果下降.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杀虫基因导入白桦,使其获得持久、稳定的抗虫性能,是害虫生物防治的新途径之一(Katia et al.,1993;张锐等,2001;程业明等,2001;金风,2004).本文以作者转化的抗虫基因白桦为材料(王志英等,2005),对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和抗虫性进行了测定,目的是为抗虫白桦苗木定向培育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